news-details

圣叁一堂是上海现存最早的教堂。

圣叁一堂是上海现存最早的教堂。 (摄影/记者张嘉慧)

现重建后的鐘楼比邻教堂旁。

现重建后的鐘楼比邻教堂旁。 (摄影/记者张嘉慧)

5月的上海街头春意盎然,纷纷树梢冒出新嫩枝枒;位在上海九江路与江西路口的「圣叁一堂」(Holy Trinity Church),醒目的红砖建筑在绿树环抱点缀下,更显醉人诗意。这间远近驰名的教堂,与中国基督教两会办公位址比邻而居,也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教堂,具举足轻重的歷史地位。哥德式教堂建筑外观,室内外建材使用清水红砖,因此又称为「红礼拜堂」。

中西融合 19世纪上海最醒目建筑

圣叁一堂堂内庄严。

圣叁一堂堂内庄严。 (摄影/记者张嘉慧)

最初于1847年兴建时,是英国圣公会使用的「侨民教堂」;后遭战火烧燬,又于1869年完成重建;1893年增建鐘楼,成为当时全上海的制高点,是从黄浦江上远眺最醒目的建筑。

长47米、宽18米、高19米的圣叁一堂,由英国知名建筑师乔治•斯科特(George Scott)所设计,兼具西方及中国、上海地域性元素,是近代上海开埠后,引入中西融合建筑的先驱,更影响后代的教堂建筑设计。

教堂採十字形平面布局,外部为罗马柱长廊,屋嵴以基督教象徵的叁隻和平白鸽取代中国传统上惯用的神兽。另一栋鐘楼内安置8个音阶的大鐘,能敲打出许多诗歌旋律,但是塬始鐘楼已被毁于文化大革命,目前所见是重新整建的鐘楼。

堂内的圣坛、讲台、洗礼池刻有精緻浮雕,窗户镶嵌彩色玻璃的圣经图画,墙壁上雷纹和云纹图形凸显出宇宙及自然的伟大,不少设计细节处都显出圣父、圣子、圣灵意义的叁一图案,相当庄严。

歷经40年被政府占用 终于归还基督教会管理使用

堂内两侧窗户镶嵌彩色玻璃的圣经图画。

堂内两侧窗户镶嵌彩色玻璃的圣经图画。 (摄影/记者张嘉慧)

圣叁一堂于1958年做为黄浦区基督教举行联合礼拜的教堂之一,但1966年文革后被黄浦区政府佔用,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近代优秀歷史建筑。

直到2005年,歷经长达40年的岁月,圣叁一堂才终于归还给基督教作为宗教活动使用,并花费数百万人民币重新修復后开放给一般市民参观。

现今的圣叁一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办校、救济募捐及演讲等,提升信徒的团契和凝聚力,致力使这座上海现存最老的基督教会,见证福音在当地持续发挥影响力。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