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画家张玉奇一生遭遇许多他人眼中看为苦难的事,但毫无怨言的她,倚靠信仰,将每个困难化作礼物与祝福。((摄影/记者戴诗雅)

有位女性,从小成长于辛苦家庭,在婚后不幸遇上孩子脑伤,而成为重度脑性麻痺、智能障碍及自闭症的多重身障者的母亲,又面临到攸关生死的心臟问题…

身经百战的她,有低潮、无助,却从未放弃过,只因明白,这是天父为她写好的剧本,自己不仅要演,还要演好,更要演到极致!

 

她是张玉奇,一位勇敢靠主、积极面对人生的画家、老师和母亲。

 

即便一生多是演苦旦,也要好好完成天父所託付的责任,神也使用其天赋,研发出独特的弹珠技法,推广特殊艺术教育到台湾各地学校,帮助特殊的孩子能拥有舞台、找到自身价值,如今,她更四处分享己身见证,盼成为他人力量,成为需要者面对难题时的陪伴。

 

建立遍满希望、力量的美丽花园

 

踏入「信心花园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一幅幅美丽画作,每幅画都展现出不同的力量与故事,就如花园般充满生命力。张玉奇分享15年前为艺术工作室命名时的感动,是源自当时儿子─以信的一场重病,在那段期间儿子病危,其凭着信仰带来的信心,走过那段日子,因此以信心做为工作室的开头,而「花园」则是因一个小故事的发想:

 

有一个主人,每天都交待小童将一个破掉的缸乘满水,有天小童和主人说,他每天都在浪费时间将破掉的缸乘满,根本是白费功夫、浪费时间,但主人指向背后的花园,告诉小童,虽然缸是破的,失去了它被造的塬有功能,但因着它的破损,却浇灌了一整片的花花草草。

 

这个故事就与工作室创立的核心价值一样,每位来到世上的孩子,不论是一般或特殊,只要有人耐心灌溉,他们就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样式及色彩,带着这样的理念,张玉奇认真教导每位学生,盼望他们能在信心花园裡,寻见自己被造的意义。

 

「信心花园工作室」没有广告、没有宣传,就这样静静的待在巷子内,张玉奇默默的在社会中服务有需要的人们。(摄影/记者戴诗雅)

 

从一名艺术家,转而成为一名特殊艺术教育老师,是张玉奇生命中一个见证神的记号。

 

一个无助的祷告,开启她不一样的旅途:「如果正统美术教育,不适合我的孩子,特殊艺术治疗,我又没能力给他,我是否还有第叁条路可以走?」面临到特殊艺术治疗昂贵的费用,及种种高规格的限制,张玉奇在神的引导下,开闢一条新道路,其开始大量阅读脑科翻译书,尽力收集日本、美国等医疗进步国家的相关书籍,向特殊孩子的家长邀请不收费教学…,就这样一步步的努力、调整,逐步开拓出绘画特殊教育这第叁条路。

 

在「速度」中寻见母爱

 

神又在她40岁念研究所时,助其研发出「弹珠绘画技法」,且让她在陪伴儿子、学生的过程中,整理出一套「特殊艺术教育模式」,在研究所毕业后辗转进到许多校园、教育单位推广和分享。回想这些带领,张玉奇不住的讚美神,因过去曾以为自己的画笔与一生,都将埋葬在儿子的病痛中,但神的预备与带领总是超过人的眼光,若没有神成为她的倚靠与引导,自己断不能有这些研究与教育方法。

 

该套独创的弹珠技法,不仅在艺术中展现技巧,在意义上也充满张玉奇对爱的诠释。某次张玉奇在等火车时,觉察到自己寻找已久的答案,身为画家的她,不断思考该如何在画面中呈现更多爱的感受,然而在月台穿梭的火车所带来的「速度」下,让她意识到,爱似乎也是一种速度,其便在回家后,以弹珠模拟速度的快与慢,在弹珠的滚动中,找到心中想表达的「爱」。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会冷。」张玉奇分享为母的心情来比喻,每位妈妈总是担心孩子会冷、会饿、会危险,所以妈妈就如同玩弹珠的人,藉着左右移动、调整,小心翼翼不让弹珠滑出没有框架的平面,因此速度展现着爱与关心,甚至还有掌控,这些都是爱的成分。

 

在练习该技法时,张玉奇因全用弹珠绘画,没有笔的辅助,以致画面成像的困难度加深,但这样的感受,就像面对脑伤的孩子般,不只不容易,甚至多数时间是要接受失败,但就是从失败、挫折中不断的学习。

 

张玉奇首创弹珠技法,在每幅滚画中,都能深深感受到母亲的爱。(摄影/记者戴诗雅)

 

一个365天的计划 却意外记录下人生中的生与死

 

2016年,张玉奇透过一项「情绪记忆旅行」的计划,每天画一张图,讲述当天心境,观察自己在365天的动态,进而从纪录中自省,没想到意外写下神掌权与保守的见证。

 

情绪记忆旅行计划的第180页,写着神掌权,接续着的是一页又一页的空白…,当时的张玉奇刚结束甲状腺手术,不久后,又被检查出心臟破个大洞,需尽快安排手术,避免情况持续恶化,其回忆该段经歷忍不住流下眼泪,掀起衣服,露出几乎快切开整个身体的伤痕。其实,当时的她已做好最坏打算,更没有想过能继续将此计划完成。

 

「上帝真的让我演很大!」破涕为笑的张玉奇,很快的将上一刻的悲伤,转换回一贯的开朗,虽经歷沮丧绝望、生死瞬间,她仍坚定讚美神的信实,因在復塬期间,感受到神的预备,听见神为她加油打气,她感谢这一切在他人眼中看为衰的一段经歷,不论是悲、是喜,神都与她同在,且还成为一张张关键的纪录。

 

情绪记忆旅行的第131天。(摄影/记者戴诗雅)

 

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壮胆,坚固你们的心!─诗篇31:24

 

「不要看我有点年纪了,但其实我也还是会怕,在面对自己的未来时,会不知道怎么做,但圣经告诉我,就是仰望神!」陪伴儿子20年、走过人生许多低谷的张玉奇,数十年来的心得,她以「很不容易」四字做总结,感谢神使其能在各样事情裡慢慢学习,虽也曾沮丧的问神:「为什么是我?」但走过来后,就发现这一切都是祂的祝福,种种经歷,能造就我们的眼光与态度。

 

当他人觉得她倒楣、运气不好、很可怜时,张玉奇一点也不会这么想,因确信所遭遇的事,是神为她写好的剧本,身为神的儿女,这一生就是要演好这角色,尽自己的本份去努力、完成这齣剧。

 

创作是张玉奇与神交通的管道。(摄影/记者戴诗雅)

 

摄影/记者戴诗雅)

 

满屋的创作中,张玉奇说,没有一幅是最喜欢的,因为每一幅都很宝贵。在每幅画的创作过程裡,都有她与神交通、对话的故事,所以每幅都有很珍贵的意义,她更透露,某次画图时,心情很低落沮丧,一边哭一边画,竟在画完后发现,图中的天空云层裡有天父抱着圣婴影子,诸如此类的经歷让她更加明白,神不仅是要她当一名画家,更要用神赐予的领受与才能,去帮助有同样遭遇的人,回应神放在其生命的礼物。

 

未来,张玉奇期待能开一间小型咖啡馆,让她所教的孩子的作品,能有被看见的机会,也创造一处友善又安全的环境,让有需要的孩子可来这裡工作,不只给予孩子肯定,同时是给家长们一个安慰,让他们明白孩子的价值。

 

「我只想说,大家一起加油!我也是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有懂比较多一点了,神会用不同的方式带领我们的未来…」张玉奇希望藉着自身经歷,能鼓励对生命、对自己、对孩子感到不知所措的人们,告诉他们,神在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不同功课,只要倚靠祂,就能看见出路,就能获得生命最大的礼物与盼望。

 

张玉奇分享其身后的这幅图,就是她在边哭边画中,看见天父与圣婴的创作。(摄影/记者戴诗雅)

张玉奇的创作作品。(摄影/记者戴诗雅)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