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希伯崙共生家园内的住民。 (照片提供/刘汉妮)

耶稣告诉我们,不仅要爱邻舍,还要爱仇敌,甚至为逼迫自己的人祷告。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爱有多大的极限?单就「爱邻舍」来说,我们可以爱到什么地步?

这问题,可能是看完纪录片《希伯崙》的观众,最想提出的问题。《希伯崙》是今年刚获得入围第20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的其中之一;该片取名为「希伯崙」,除取材自「希伯崙共生家园」,也出自圣经典故,意指「逃城」或「避难所」,其收容之人不分种族、阶级,甚或是「误杀人之人」,都在收容之列。

 

乍听之下,《希伯崙》好像只是一部介绍「中途之家」的纪录片,但事实上导演刘汉妮让观众看见的,不是楚楚可怜的哀歌,也不是赚人热泪的故事,反而想告诉大家,塬来有种「生活形式」,叫「邻舍之爱」。

 

落难之人就在你隔壁 让爱成为一种工作

片中担任家长之一的淑惠长年来一直在照顾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落难之人。 (照片提供/刘汉妮)

 

中国传统有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意指遇有急难时,远方的亲戚不如邻居那样能给予及时帮助。这世上确实有「邻舍之爱」,但试想 :「当与我无亲无故的人,不得已成了落难之人,而他就住在我隔壁,我会怎么做?」因此,人的爱有限,唯有神能使我们相爱,而共生家园裡的爱,传达的正是邻舍之爱的极限。

 

导演刘汉妮为了记录共生家园的邻舍之爱,不仅奉献工作之余,前后更花费2年多的时间,记录希伯崙共生家园内的生活点滴,目的只为了透过影像寻找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最缺乏的爱。

 

2001年陈公亮牧师毅然决然离开服务的大卫营神学院,与妻子吴秀玲在桃园比佛利社区创办希伯崙共生家园,专门收留各类型的边缘人,包含精障、残疾人士、街友、吸毒、中辍生、孤儿,并以「资源回收」的概念,收容被遗弃的人与物,让他们都有重新復育并返回社会的机会。

 

由于边缘人返回社会不易,家园便透过自家产业的自给自足,因此所有经济来源都为共享。目前家园内所有住民,分别都住在社区的十二栋房舍内,以「家」为工作岗位,让家裡面有能力工作之人照顾无法工作之人。

 

这乍听之下,似乎爱成了一份「工作」,因为只要住在共生家园的屋檐下,有能力的人就必须担负起照顾人的角色,但却在纪实影像下,看见邻舍之爱不只是一种责任,而是在神的爱中,看见生活其内的人「如何彼此相爱」。

 

纪录五个家庭的生活点滴 无亲无故因基督的爱有家的温暖

 

片中一对家人-大洋一直照顾因糖尿病截肢的小莉生活起居。 (照片提供/刘汉妮)

 

片中分别记录家园内不到10位家人,他们几乎都是家人无力照顾、被遗弃的人,甚至许多都是面临人生尾端的人,但他们却都能在家园内,因为相爱努力勇敢活着。

 

片中一开始,吴秀玲来到社区一个家庭中,跟一位妈妈準备一起做晚餐,却出现这位妈妈的孩子,吴秀玲听见孩子叫他阿嬷,便问他说:「你叫我什么?」小孩天真地回答说:「阿嬷!」塬来孩子的妈妈是一位长期受到家暴的外籍新娘,自从逃出家门来到家园后,就过着没有父亲的日子。

 

这位孩子不但称唿吴秀玲为「阿嬷」,更称吴秀玲的儿子为「爸爸」,更有许多收容人称陈公亮牧师为「老爸」或「阿公」。家园内的伦理关係,虽不是依据血缘,但他们因着基督的爱,却能使无亲无故的人有家庭的温暖,这便是共生家园最重要的观念。

 

因此,该片从不同的「家」中,带领观众从生活纪实的影像,看见各种「邻舍之爱」的表现。

 

生命是平等 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

陈公亮牧师在片中探望一位遭家人遗弃且差点气切的宋江,最后纪录片也记录下宋江离世。 (照片提供/刘汉妮)

 

「因为上帝要我们爱穷人。」刘汉妮直言,这是纪录片最想告诉观众的一件事,目的是要透过家园裡的「生态」,让观众看见他们如何落实-「照顾穷人」,因为我们常会觉得帮助人,只有一种「上对下」的关係,但在此纪录片中,却能看见「生命的平等」,因为没有一个人是落难到无法站起来帮助人,也没有一个人愿意等着被帮助,但我们却能在互助的过程中,看见现代社会上最需要的爱。

 

因此,执行製片陈李文期待此次入围台北电影节,更渴望藉此带出一种「社会革命」,且告诉每一个人-「请你活下去」。如此理念并非从人自身而来,因为人都有私心,但圣经却不是这么教导。

 

陈李文拿圣经民数记中,上帝要摩西设立12座逃城的目的,是要让误杀人之人有机会活下去,且为所做的事情负责、接受矫正。所以,此纪录片最希望让人看到「将残的灯火,神不吹灭」的生命之道,因为片中被记录的5个家庭只是共生家园内的缩影,社区内有上百个家庭,从成立17年以来,已收留逾6千多人,家园人数最多时,居住3百多人,目前大约为120人,分别成为一个个家庭。

 

「大家庭的概念就是,你的妈妈我们一起孝顺,你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一起爱,这在以色列是一模一样的状况。」陈李文说,如此的生活模式不是共产,也非资本主义的分化,而是大家一起活下去的观念。

 

再加上,全球社会包括台湾,有多少人处在经济焦虑与身心灵崩溃的边缘?倘若每个人心中都有座逃城,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落难之人的祝福。

 

自然主义式的记录当下 上帝是导演

导演刘汉妮(中)与执行製片陈李文(左)在台北电影节入围颁奖典礼上,接获台湾电影摄影大师李屏宾的颁奖。 (摄影/记者杜胤广)

 

由于,刘汉妮与陈李文早在《希伯崙》创作前就是同电视公司长期配搭的同事,且合作採访过许多特殊题材,但最后都没办法拍成。有一天,她突然想起有人向她提过希伯崙共生家园,于是她便拉着陈李文前往一探究竟,结果很顺利的遇到陈公亮牧师;奇妙的是,当她跟家人提到她在共生家园所看到的一切时,才发现塬来共生家园的网站是她弟弟所设计。

 

因此,刘汉妮便在这一连串的巧合下,相信共生家园是上帝应许她的创作之地;之后,从2016年3月开始,只要一有空她就会住到家园,甚或在此之前,她也得知陈公亮牧师夫妇身上仍有官司未决,但她观察到牧师与每一位家人的关係后,让她真正的反省自己的生命与基督徒的身份,且在创作过程中,改变自己的生命。

 

刘汉妮说,《希伯崙》中没有任何刻意访问的片段,也没有介入每个家庭所发生的事件,完全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拍摄,且所有的画面也没有透过刻意的「摆拍」,她更坦言:「没有一个镜头是我设计的。」且奇妙的是,最后一场杀青画面正逢过年,牧师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她拍了什么,但却在牧师最后勉励众人时,特别鼓励五位家人,而这五位家人,只有一位不是她拍摄的个案。

 

因此,刘汉妮相信:「这部片不是我拍的,这部片绝对是上帝在背后带着我拍的。」

 

《希伯崙》片花。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