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黄华真:给我机会、让我可以做这些展览的是上帝,旁人的反应我可以理解,但我无法不去谈到我的信仰,因为创作一定会表现出这个创作者的价值观。(图/黄华真 提供)

甫结束臺北市立美术馆「艺术家个展系列II:旷野的温柔」的黄华真,是台湾中青代艺术创作者,多次获国内外奖项肯定,其作品被国立台湾美术馆、澳洲白兔美术馆等收藏。她的创作裡充满对信仰的反思,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解释创作灵感来自圣经,这份对创作及信仰的追寻,来自她年轻时的迷失与失落。

跌跌撞撞寻找自我认同

黄华真是基督徒第二代,对信仰只知道母亲教她的两件事:守主日、什一奉献。北上就读台北艺术大学时周围非常少基督徒,她虽曾试着找教会,但去了7、8间都找不到归属感。那时的她还不懂如何与神建立关係,独自在追寻自我认同的路上跌跌撞撞。

 

大叁、大四时,环境及人际关係的挫败让她非常痛苦,虽然一年内接了7档展览,理当为自己的作品被看见而高兴,但她却反而陷入低潮,心中的不满足及悲伤到了一个地步,她开始不期待起床、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被造的目的是什么,此时一个念头突然出现-回教会!

 

回到教会,黄华真遇到对她帮助很大的门徒导师Jennifer,让她真实明白这份信仰及耶稣的爱。从她身上,黄华真看到无论环境多么烦人,还是能保有世界夺不走的喜乐,这样的生命品质让黄华真非常羡慕,反观自己总是在为以前后悔、为下一刻忧虑,无法享受当下。


上帝带领,奇蹟赴芬兰交换学生半年

在她的内心,骄傲与自卑时常在打架,导致黄华真不断在寻找自己的位子,这样的特点也反映在其艺术创作中。就如同「旷野的温柔」的展览说明所写的,「旷野是失焦的迷途、炼净的过程,亦是与自己及一切源头的相遇之处。瓶颈中的重复动作,或堆叠、或流动;或渲染、或拖曳。或敲击或打磨,或是细细密密的切痕,在持续循环熟悉的步骤中,淘洗每个步骤的执行与意义。」

 

在上帝的带领下,她奇蹟般地在研究所最后半学期到芬兰交换学生半年。而就在不久前,澳洲最大私人美术馆白兔美术馆(White Rabbit Gallery)买下她一整个系列的作品《家庭相簿》(The Family Album),卖得的钱加上母亲的资助,刚好够付她在芬兰七个月的生活费。

 

出身单亲家庭,经济不算富裕,黄华真从没想过能有机会到国外读书。上帝一直等到她生命够坚强、知道如何更紧密地跟随祂,在最好、最合适的时间才让她出去。透过那次的机会,上帝让她看到,即使是在已开发国家如芬兰,人们生命中的破碎,所需的平安、爱、归属感都是一样,且唯有耶稣基督是答案

北美馆「旷野的温柔:黄华真个展」展场照。(图/黄华真 提供)

上帝用一杯饮料回答她的疑惑

毕业后,上帝告诉她要一边维持教会的服事、一边在北艺大兼课教书、一边继续艺术创作,她曾怀疑地问上帝说:「如果要追求卓越的话,我应该是要出国才对。可是如果我出去了,小组、学生怎么办?我(留)在这裡真的能荣耀祢吗?祢对我的命定到底是什么?」

 

在晨更祷告中她看到四个字「全职创作」,她以为是自己看错了。过几天神又让她看到相同的字,还想到以前曾安慰一个面带愁容的学生,只不过一句简单的问候与鼓励,竟让那个学生在她肩膀痛哭许久。「上帝告诉我要牧养他们,我才领悟『老师』这个身分也是牧养的服事。」有了从神而来的印证,她更坚定走上艺术创作的路。

 

她在信仰上的经歷,也诚实地反应在作品裡。展览中的石雕作品──在打磨过的岩石上放置珍珠,其灵感来自担任小组长时,看到姊妹不断在犯同样的错误,让她心痛也心累,她问上帝:「我们认识祢之后却还是会得罪祢,我们有可能成为祢喜悦的样子吗?我们到底有没有救?」上帝透过一杯饮料回答她。

黄华真打磨石雕作品。(图/黄华真 提供)

黄华真的石雕作品《FOUND》,材料为珍珠、大理石。(图/黄华真 提供)

牧养经歷加深创作深度

当时她正在筹备另一档展览,需要和咖啡厅洽谈展览期间的限定饮品,她提出彼得行走在水面上的信心的故事,于是店家在拿铁咖啡上撒珍珠糖,珍珠糖不溶于水、漂浮在咖啡上。看到这杯饮料时,圣灵告诉她,妳和妳的姊妹就像这些珍珠,本应在深海中、不见天日,但上帝找到妳们、把妳们捧起来,而且「不会再下沉

 

得到从神来的启示后,黄华真很想把这个意象具体化,因此开始学习石雕、做出石雕作品,这也是最能体现「旷野的温柔」意义的展品。在她打磨石雕作品期间,上帝也在小组姊妹的生命中动工,认识自己的缺乏、打破生命裡的恶性循环。

 

「就算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珍惜你、期待你,有一位神祂很珍惜你、期待你。神使孤独的有家,使被囚的出来享福(参诗篇68:6),就算在旷野中,我们也不是一个人,祂在前面带着我们走。」

黄华真将于12月13日到明(2020)年2月1日在当代一画廊举办「深红色的包裹」展览,灵感来源为耶稣的宝血,欢迎有兴趣的弟兄姊妹前往参观。(图/黄华真 提供)

「我不以福音为耻」

在筹备展览时,会有来自旁人的善意提醒,比如:不要讲太多与信仰有关的东西,也会遇到「一言以蔽之」的用「因为她是基督徒」来概括她所有作品的人,但黄华真并不气馁,「有时候真的会面对到这样的状态,但我不以福音为耻,总有一些人会就近,有些人真的会看到一些盼望在这裡。

 

给我机会、让我可以做这些展览的是上帝,旁人的反应我可以理解,但我无法不去谈到我的信仰,因为创作一定会表现出这个创作者的价值观。我在旷野中学习到,神可以利用任何的媒体、机会、失败,那些失败如果可以让我们回到神面前,那就是值得的。错过上帝才是我们负担不起的代价。」

  • 黄华真:透过信仰我认识自己的价值,我知道上帝珍惜我,不需透过「风格化」去表现我自己是谁,我是自由的。(摄影、剪辑/记者都希基路)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