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文森林顿内敛的演技,眼神与吱吱呜呜的谈吐,充分展现主角压抑的自卑性格,演技精湛,让他拿下本届坎城影帝,实至名归。(照片来源/电影剧照)

「衡量一个人,端看他拥有权力时的所作所为。」(The measure of a man is what he does with power)

获今年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的电影《衡量一个人》(The Measure of a Man),以柏拉图名言做为片名,故事聚焦在「一个没有金钱、权势的平凡人,当他落入日常生活中,充满是非善恶的各种场域时,将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然而,对观影人来说,该片能让观众反思:「我若为剧中主角,是否也在日常生活中,习惯『论断他人』?」

《衡量一个人》是标準的影展片,乍看平淡,但透过写实的电影台词与戏剧表现,在层次分明的叙事下,道尽法国社会底层的生存现实与无奈,也透过「跟拍式」的运镜手法,展现出男主角的卑微心态,同时牵引观者的心,丢出一个反省「衡量他人」的人性经验。

电影有趣之处 你正在衡量剧中人-提利的生活困境

提利接受就业辅导时,遭到所有同学的论断。(照片来源/电影剧照)

导演史帝芬布塞完全以「衡量」为主题进行叙事,让观众感受到,自己在看这部电影的同时,也在「衡量剧中人」。

从影32年来,首次拿下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的文森林顿,在电影中饰演一名中年失业的爸爸提利。电影一开始,他就上演一场正在跟就业辅导机构员工吵架的戏,抱怨自己为什么参加了职训,仍找不到工作?生计困难让他压抑许久的情绪倾洩而出。

身为观众的我们可能已经开始「衡量」提利这个人:「一个中年失业的人,明明在待业中拿了政府『那么多补助金』,为什么还要『怨天尤人』?」

场景一换,提利回到家中与家人吃饭,发现他有一个脑性麻痺的儿子,与家人互动时,可以发现他是沉默寡言的父亲。提利与儿子温和的对话,相较于上一幕剧情,有着强烈对比。

直到下一幕剧情才发现,塬来提利一家人有着「经济吃紧」的问题。因为提利正在与财务规划师商量贷款事宜,但规划师建议他把海边度假小屋变卖,以解决贷款与儿子教育费的问题。但提利不捨度假小屋带给家人的回忆,也不悦买方过度杀价,所以买卖告吹。

但经济危机迫在眉梢,观众却在下一幕场景发现,提利与老婆居然在舞蹈教室「学跳舞」,甚至与朋友吃饭聊天。此时我们可能又会开始衡量提利:「为什么明明没钱,还能这么悠閒的过日子?」

但从提利与朋友的言谈中,却能发现,塬来他过去曾是位「劳工运动的领袖」,因煽动罢工而失业至今,所以提利到底是怎样的人?我们会用什么「眼光」来衡量类似提利这样的父亲?是一位为儿子未来悉心安排的温柔好父亲?还是一位没有担当的鲁蛇父亲?

从提利的视角去衡量一个人 反思:我们的衡量真的能完全公正吗?

 

担任卖场保全的提利,先后抓了4个小偷。(照片来源/电影剧照)

提利仍甘愿拉下面子,接受失业辅导,甚至经歷各种羞辱人的面试和受训课程。一场提利在职训局中接受就业评估的剧情中,他被其他同学批评得体无完肤,有人说他面试时「表情冷漠」、「没亲切感」,更批评他「说话有气无力」,毫不留情的从头到尾「衡量」他。

最后提利找到了令他讨厌的超市警卫工作,却拥有监视顾客与同侪的「无上权力」。他被迫揪出在超市行窃的小贼,而这些人却是跟他一样,同属「生活无继」的人…

他先后一共抓了4名小偷,分别是「偷充电器的年轻人」、「失业中年男子,偷了2盒肉,但没钱可付」、「贪污折价券的女店员」,最后是「利用非会员客户消费的机会,替自己蒐集点数的收银员」。

电影巧妙的运用「对质」画面,让观众以「旁观者」的角度,一起加入「衡量小偷的作为」,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偷的物品中发现,其「犯行」愈小,衡量一个人的标準却越加严格,尤其是最后2位女店员的行为,只因「贪小便宜」,卖场却邀请所有员工召开「公评会」,让所有人评判该如何惩处员工。

之后,发生了「贪污折价券的女店员」,因失业而自杀的事件,大家才发现,塬来她家中有位拖垮经济支柱的吸毒儿子。但对曾身为劳工运动领袖的提利而言,却为了自保工作的「现实」考量,无法为这2名女店员争取任何权利,正反映同柏拉图所说的:「衡量一个人,端看他拥有权力时的所做所为。」

 

毋论断人,乃要以怜悯的心待人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马太福音7章1至5节

 

在现代「量人、量己」的世界中,我们时常都在依照某种价值、标準与真相,在「评判」某些人事物。然而,耶稣却在歷史中的第一场「登山宝训」公众演说中,告诉他的门徒,如何学习祂的样式,得着生命与福气。

马太福音7章1至12节记载到,耶稣在演讲最后,告诉我们「毋论断、审判人」,乃要以怜悯的心公义待人,我们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

我们很容易论断人,但其实并不容易得到是非善恶的正解。柏拉图说:「衡量一个人,端看他拥有权力时的所做所为」,但该片导演却用电影传达,这些是非对错的背后,或许另有「隐情」,提供观者一种反思的视角。

曾身为劳工运动领袖的提利,为了自保工作,而无法为2名女店员争取任何权利。(照片来源/电影剧照)  

 
用爱心说诚实话的衡量标準

回应到信仰来看,当我们在评论某项事务或人的时候,不要仅照着自己的「感觉」而说;乃要照着彼此能接受的度量来说。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