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news-details

龙虾的成长就是不断脱壳,第一年至少十四次,此后每年至少一次。信仰也跟龙虾很像,必须不断脱壳…

从投身福音广播到基督教的电视媒体,刘晓亭在网路上发觉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      (摄影/记者张嘉慧)

一年多来,刘叁(刘晓亭)牧师在Facebook发表「每日一文」,独到的见解配上犀利的文风,总在网路上引起高度讨论及传播率。校园书房出版社从中精选出40篇文章,于5月出版《非死不可的门徒》,期待帮助基督徒走出信仰框架,从裡到外焕然一新!

惊觉网路力量 「非死不可」也值得!

一年多前,纽西兰基督城地震,催生刘晓亭在脸书上「发文」,没想到大获好评,按讚数与日俱增,每天有上百人主动加好友,让他按滑鼠按到手软。惊见网路的力量,刘晓亭将「牧养工作」深入到「网路禾场」,至今粉丝已破万人。

面对网路上各形各色的人,刘晓亭首先突破自我,「犀利」笔锋见长,这确实要有一股「非死不可」的胆量,因为有时他的幽默反讽,真的会招来他人的「警告」,但同时也看见许多基督徒在此找到出路,革新信仰思维,越加坚定服事。

文章鞭辟入裡 信仰也要「脱壳」!

《非死不可的门徒》一推出即成为畅销书籍。刘晓亭将全数版税捐作宣教基金。      (照片提供/校园书房出版社)

龙虾的成长就是不断脱壳,第一年至少十四次,此后每年至少一次。基督徒都知道,新酒要装在新皮袋,这不只是指更新生活中的旧习惯,信仰的老我也该如此。

本书将40篇精华文章分为四大主题。首篇即谈〈上帝都知道,还要我祷告?〉论祷告其实很容易走入老调重弹的死胡同中,但刘晓亭就是有本事用独到的观点带来新的理解,刺激读者的自省神经。

逐渐,读者能理解他写作的辛辣风格,从文字中深刻感受到一份「真诚的关切」。《非死不可的门徒》编辑李翊萍说:「别人是语重心长,他却是将恨铁不成钢的爱,藏于诙谐的笔下。」

《非死不可的门徒》深入浅出却鞭辟入裡,刘晓亭牧师要告诉所有主的门徒,不墨守成规、不敷衍怠惰,要不断自我批判、自我挑战。他也深信,网路是这世代的记号,期勉活在21世纪的基督徒,淬鍊出时代的特性。

刘晓亭很珍惜这样的文字服事,「只要有一个人得帮助,我就会快乐的写下去!」《非死不可的门徒》线上试读:(直接点入)

《刘叁语录》

信仰要活过来,重要条件是旧的制度与思维必须要先「死」,旧皮袋不死,新酒装不来。我从小在教会长大却批判教会,我是牧师却检讨牧师,我接受神学训练却质疑神学制度,我是牧师的孩子却担心信仰传承,我长时间投身媒体却也严格监督媒体,这就是时代的特性。像我这样的人,一直背着「叛逆」的形象,但这只是表象。我们这样的人充满热情与活力,基于爱,我们敢说真话;基于使命,我们不怕改变;基于委身,我们愿意冒险。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