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每一种生物,都藏着精彩故事;每一个社会,都有没说的心声;每一颗心,都有迫切的需要,但很少人,愿意在这些地方下功夫,寻找亮点,揭露美丽的光。」

这些话,出自台湾大学教授张文亮。有人称他是「教育工程师」,环境工程是他的专业,教育是他的职业。他,热爱大自然,享受观看苍蝇飞行的姿态,为着蟑螂奔跑的步伐兴奋,更热爱每株花草的气息。但这一切,都不比担任学生的牧羊人还重要。在每一个生命的十字路口,他手中的笔桿就像是提点心灵的杖,带来温暖的亮光。

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系张文亮教授。

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系张文亮教授。 (照片提供/张文亮)

永远守护大树下 透着咖啡香的生命对话

春日正午的台大校园鐘声才刚响起,急忙觅食的大学生早从教室蜂拥而出。一片喧闹中,张文亮一如往常拿着咖啡和麵包,气定神閒的来到「小小福」合作社前坐下,一边享受老榕树的绿荫,一边欣赏白千层树上忙碌的松鼠。

这位开课经常爆满的生物环境系统工程系教授,总会告诉学生自己又叫「河马教授」,小小福前每逢上课日的午休,则是「河马教授咖啡时间」。被他教过的学生都知道,他从不管学生课堂上或倒、或趴,却总会拨出时间和学生说话,甚至设立学生专属时间,让课堂上来不及说,或私密、未解的疑难杂症,有机会抒发。

自从2008年获选为台大优良导师,近年又成为台大新生专题的授课老师后,新鲜人到大四老鸟中,没被他教过的学生,八成也听过他的名字。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绩优」老师不仅曾是课堂上的逃兵,还曾公然对老师「动手动脚」,惨遭煺学。

从问题孩子到优良导师

张文亮教授热爱动、植物,特别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因为他在每一种受造物中,都看见神莫大的荣耀。

张文亮教授热爱动、植物,特别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因为他在每一种受造物中,都看见神莫大的荣耀。 (照片提供/张文亮)

从小被视为「问题孩子」的张文亮,小学时曾烧光考卷、捉弄老师,升上中学后还被学校以「殴打老师」为由开除。直到大学重考,「勉强」考上中塬大学后,才终于遇到信仰、求学、教职之路上关键的启发者。

毛松霖,当时国科会科学教育组组长,因缘际会认识张文亮,看见璞石中暗藏的光芒。大学连续4年,他牺牲自己的寒暑假与张文亮共处,甚至规画每周一次的「冰果室时间」、「草地时间」带他查经,两人天南地北的谈天。这段经歷翻转了张文亮的人生,使他在信仰中找到自我、在专业中找到热情、在人生中找到方向,包括他后来立志成为老师,也与毛松霖脱不了关係。

然而,真正激发张文亮立志成为「校园牧人」的,却是他担任教职后,一段丧子的痛苦经歷。他也曾埋怨上帝,但某天读到一段经文,却带给他难以言喻的感动。

「你且观看河马,我造你也造他…他在神所造的物中为首,创造他的给他刀剑。…河水氾滥,他不发战,就是约但河的水涨到他口边,也是安然。」─约伯记40章15~23节

彷彿上帝也要他观看河马,看见他受造领受的丰盛和保守…这对热爱观察动物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上帝最「贴心」的安慰。想到过去的经歷,现在看着每一届初来乍到「新生」,张文亮总是坚定的认为「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事」。

「虽然我的孩子走了,但很多孩子,不管是不是基督徒、是任何学校的学生,在人生路上或社会价值观、制度、天生环境的淘选中,没有被『留下来』。所以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认识神、认识更好的自己,让他们知道,生命的存在有很多意义和价值。」

倾听蠓虫与骆驼 得着失落的生命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马太福音23章24节

升学体制下的老师有时就像瞎眼人领路,透过考试、分数「滤出蠓虫、吞下骆驼」,但我们都忘了,神造万物都有美意,为要彰显祂的荣耀。

「我在台大得那么多奖,但谁知道我当年在彰中的时候打老师?」他认为,人类往往根据考试区分人的价值和用途,但耶稣并不是。当初他到迦百农,就是为了唿召那些「加分也进不了台大」的渔夫,所以不管是草莓族、啃老族、同性恋、忧郁症,还是任何一般人觉得「怪里怪气」的人,只要上帝带领都能显出荣耀,而张文亮自己就是最佳例证。

他曾向学生自嘲,老师就是「老是撞墙的大师」,因此他最喜欢和年轻人分享「撞墙人生」的心得。「什么是永远的价值?要怎么面对自己、面对失败?」在倾听蠓虫、陪伴骆驼时,人生无数的「撞墙疑问」,在师生之间激发一段段精彩的对话。除了课堂上聊,爬山、喝咖啡时也聊天,聊到最后张文亮还开起「生命教育课」,成为台大的热门课程,每学期常有超过千人选课。

我,只是非常喜欢和学生聊天

张文亮和妻子的合照。

张文亮和妻子的合照。 (照片提供/张文亮)

有人好奇,身为一位如此关心学生的教授,张文亮如何拿捏宽容和律法之间的平衡点?张文亮教授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从来没有达到平衡过。」

初为人师时,他也曾因为太在乎学生而受伤或失望,但后来才明白,一位好老师,可以在乎学生,却又不受学生影响,因为为生命负责的是上帝,不是他,正如耶稣从没有要基督徒审判罪恶,只吩咐门徒「作盐作光」。而盐,不为消毒而是防腐;光,为的是照亮黑暗,带来盼望。

张文亮就只是一位非常喜欢和学生聊天的老师,一如他热爱观察蟑螂、蝴蝶、苍蝇或蠓虫,热爱看见他们身上所能彰显上帝的荣耀。

除了拨出时间与学生对话,从不用电脑写作的张文亮至今依然为了年轻人,每天花1.5小时亲手笔耕,着作无数。大自科学、信仰、政治,小至室友、社团、翘课,他都以信仰为念,在字裡行间传递作光作盐之道。虽然在大学教职中面对行政、考评、家庭、健康、人脉,甚至知名度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但学生一直是首位。

他,活出福音,但从不强调「传福音」,因为教育不是传福音的手段,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虽然一路上总有疑问、矛盾,但失了上帝,就失了解答。

张文亮任职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已20余年。

张文亮任职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已20余年。 (照片提供/张文亮)

「二十年来我在专业,与爱你们的事上,深深的委身。对你们而言,我是路边的一盏灯,你们是刚好经过的行人,我就为你们照亮前面的一点路;你们累的时候,可以靠着灯柱休息,而后往前走。不过,若有一天,你们听说,我这根灯柱渐老旧,在倾倒。你们要记得,千万不用回顾,不用回头来扶持。因为你们已经成为新的灯柱,照亮週围的人。

当我站在这裡,似乎已经远远地看到,未来的台湾有更多柱子矗立起来,而台湾的前途,将是一片明亮。」─ 张文亮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