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随着「网路世代」兴起与3C产品的普及,智慧型手机变成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低头族」一词,说出了网路世代的一个现象;但真正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网路成瘾」,两个世代间「价值观差异」的对抗,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家庭问题。

随着时代的演变,现正处在「网路资讯」爆炸的时代;而网路世代的引爆点,是iPhone(第一代),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代的智慧型手机,让手机结合支援虚拟语音信箱、HTML电子邮件、Safari网页浏览器、YouTube等功能。 

 

过去无论是电话机、BBcall、大哥大,主要的功能都还是「打电话」。但智慧型手机改变了人类所有通讯的习惯,从iPhone(第一代)出现之后,「打电话」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少。大家去电信公司办门号或续约,不会再强调需要网内通话免费,也不会选择什么优惠方案,更不会在乎是否有送简讯与通话费,通常只要求「网路吃到饱」。

 

而随着「网路世代」兴起与3C产品的普及,智慧型手机变成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低头族」一词,说出了网路世代的一个现象;但真正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网路成瘾」,两个世代间「价值观差异」的对抗,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家庭问题。

  • news-details
  • 周子甯牧师表示,当一个年轻人已经在家裡得到「关係上」的满足时,就不需要在外面找寻「归属感」与「自我价值」。 (照片提供/周子甯)

家长如何界定「网路成瘾」? 

高雄浸宣武昌教会周子甯牧师于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在网路世代中,其实有些模煳地带,需要先做出釐清—首先需要界定的,是「网路成瘾」还是「手机成瘾」。毕竟,手机必须透过上网,才能连结网路;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全都说是「网路成瘾」。

 

「网路」未盛行之前,家庭的休閒主要是透过电视,很多孩子整天守着电视,除了沈迷电视剧,也顺便以家用游戏机打电玩;现在,大家透过手机、电脑,选择自己想看的资讯、影片,或挂在网路上玩线上游戏。

 

2007年iPhone(第一代)正式发布,十年来智慧型手机的出现,改变人类塬有的沟通方式。

 

不单是年轻人,连长辈们也受其影响,可能在网路上餵餵鱼、逛逛农场⋯;他们没有「网路成瘾」的问题,上网只是单纯打发时间。而年轻人,因为父母认为他们该做没有做,却沈迷网路游戏,因此经常被限制上网。

 

「网路成瘾」到底该如何界定?周子甯指出,首先需要思考何谓「成瘾」?以最简单的区分方式来说,就是「没有办法从裡面走出来」。

 

但是,「网路成瘾」的人真的没办法从裡面走出来吗?他建议大家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思考:

 

(一)不能上网的时候,对他们生活上的改变是什么?

 

当一个人无法从「网路」中走出来,代表着一旦没有网路,他们就会失去某些塬来他们重视的部分。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能上网等同于失去「所有的社交圈」,这个影响不只是失去「网路」这个功能,也失去他塬有的社交功能。

 

许多年轻人的话题围绕在「你在IG po了什么」、「你在脸书裡面讲了什么」⋯,这是他们互动的东西。当「网路」被停止,他们同时也失去社交圈其中一部分的内容;这个问题,是值得去思考的。

 

(二)年轻人为什么会不断陷入游戏中?

 

相对于「处处充满挫败感」的现实生活,网路游戏「给人的成就感」是非常多的。网路游戏的设计,会让你一开始就容易上手,并以很快的速度「晋升到厉害的等级」、「交到朋友」、「开始跟人互动」⋯这些都是游戏公司设定好的规则,为要让大家在短时间内,就能在游戏当中获得相当的成就感,并开始认识游戏伙伴。

 

他们的问题不是「网路成瘾」,而是因网路游戏可以让人「非常有成就感」,以至于无法离开网路游戏;这对于生活中总是充满挫败感的人来说,很容易非常快的投入游戏裡,且从中得到成就感的满足。

 

很多父母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要花钱在游戏上?父母认为游戏是一个看不到的东西,买这样的东西干什么呢?而孩子却认为,在游戏上找到的成就感,比现实生活中还要多,所以花这个钱是值得的。孩子买的是成就感,他在学校可以跟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游戏等级已经非常高了,而别人都是小咖,这是无法换取的价值。

 

周子甯强调,回归到问题的根本,问题不是孩子「网路成瘾」,而是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上找到成就感。

 

通常,「网路成瘾」的孩子,多数比例是学业上「成绩较弱」的孩子;他们觉得读书无法赢过别人,人际关係也没有别人好。这些孩子在学校裡可能上课睡觉、呛老师;但在游戏裡是个厉害的人,等级比任何人都高。他们认为网路游戏是他们可以发挥的地方,因从中得到成就感的满足,导致他们必然留恋其中。

 

他提醒家长们,与其打压他们,不如思考如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发挥的领域空间」,让他们「更有成就感」,否则「网路世界」与「网路游戏」的问题必定一直存在。

 

现在的教育已转向「体验式教育」,提出透过在现实中的体验来学习,让教育更加真实有趣。但对这世代的孩子而言,让他们分心的事情太多了,如何启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怎么让教育变得有趣,且发掘每个孩子的不同特质,让他们能展现「生命的潜能」?

 

无论是「电玩游戏」、「色情」、「抽菸」、「吸毒」、「飙车」⋯这些都容易让孩子上瘾;只要能让孩子从15、16岁开始被游戏吸引,就会有机会使他们一辈子沈迷其中。

 

过去,无论是「教会」或是「政府」,都没有像这些「游戏的科技厂商」有长远的眼光。现在大家开始反省,这世代的孩子倒底可以怎么样「摆在教育裡面」?否则绝对是不断失去他们。

  • news-details
  • 高雄浸宣武昌教会学青。 (照片提供/周子甯)

成人的网路成瘾,可能都比孩子严重!

在「小孩不笨(二)」电影中有一个场景—爸爸对大家说:「在餐桌上不可以使用手机,不能讲电话。」突然间,爸爸的手机响了,他就接了电话。接着他又说:「只有我能够讲电话,你们都不行⋯」

 

周子甯认为,在孩子的面前「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一切行为」与「所说的话」,孩子都看在眼裡。因此,你「说的」与「做的」必须一致,才能对孩子发挥出教导的影响力。

 

对很多孩子而言,大人回到家就是不断在用手机,却限制他们不要上网、不要使用手机;很多时候成人回覆Line的时间都比孩子更多,大量使用手机的其实几乎都是爸爸妈妈。

 

有些父母订出「回家后没有网路」、「几点到几点之间是可以使用网路的时段」、「几点之后网路一律关机」⋯,以这些规则来帮助孩子规律且有限制性的使用网路。

 

也有许多家长,回家后会花很多时间与孩子互动:一起做家事、讲话、读书⋯⋯对孩子而言,这样的互动是真实的关係;通常在这种家庭模式长大的孩子,不太会有「网路成瘾」的问题,因他们从小就学习真实的生活,以及体验与人互动的关係是美好的。

 

如果孩子在家都被限制住了,也没有人引导他,并且跟他建立一个真实的关係时,当他拥有网路,就会无法节制。

 

周子甯认为,当家长订出限制规则之后,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在空档或无聊的时间,可以如何做不同技能的学习。

 

若没有引导孩子,「上网时该怎么去做,或应做些什么?」「人与人之间,该如何正确互动?」而只是一味的限制,就会像防洪堤一样,只能越筑越高,规定越来越严。

 

其建议,与其这样不断的对立,不如去建立家庭的亲密时间。不是把电话、网路停掉;而是在用餐的时间中,没有任何电话、网路的干扰,让家人之间可以好好聊天,建立真实的关係。当父母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关係时,满足了孩子「心理依赖」的需求,他们内心对外在事物的期待必然会减少。

 

这样的孩子不需要在同学裡面找到归属感;因他想要的已经在家裡找到了,也不需要别人来认定他们,也不认为一定要有网路。这些孩子跟父母的关係相对是紧密的,其家庭也通常都是较为健康的。所以,不会在人际关係上有极大的需求、渴望、期待。

 

父母可以藉着在家的互动时间,帮助孩子训练生活技能:画画、做模型、做饼乾跟蛋糕⋯,而不是每次只有进房间读书,就不太需要有网路或是游戏来满足成就感。

 

当孩子越来越多接触网路世界的时候,「人际互动」与「阅读能力」也会逐渐变弱,与人之间的互动也跟着变得不容易因此,现在的教育方式需要强调「体验式教育」,让孩子透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

  • news-details
  • 高雄浸宣武昌教会学青牧区「两个圣诞」活动。 (照片提供/周子甯)

教会青年牧区牧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让孩子经歷上帝的「完全接纳」是非常重要的

 

周子甯提到,「教会」对他而言,最宝贵的在于「真实」。如何在聚会中让孩子「真实经歷神」,是教会需要去思考的部分。

 

教会如果没有让孩子经歷神,对孩子而言,信仰就是「道德劝说」。而「基督信仰」不只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真理教导,最珍贵的是「我愿意跟耶稣说YES」的这个决定。

 

这不是「能不能」的选项,而是「愿不愿意」的选择。重点不是,你能不能做什么;而是「因着爱」你愿意做什么。

 

教会是「上帝的家」,需要强调的是—怎么让年轻人在这个家裡,经歷天父的爱。这个爱,不是网路可以取代的,是跟神之间很真实的「爱的关係」;因这个「爱的关係」,使他们愿意到教会、敬拜、祷告、读经、跟随神。

 

如果没有经歷这个爱的关係,来到教会,就变得只是接受另一个跟世界一样的「道德劝说」,没有太大差异。若教会是可以让他们「很真实经歷天父的爱」与「全然被接纳」的地方,那他们可以「更勇敢的做自己」,并且知道教会完全的接纳,直到他们的生命改变;这样才会让他们有方向感,并且愿意选择来到教会。

 

其举例,圣经中记载摩西被上帝唿召时,他的真实状况也没有多好—他是一个杀人犯,还逃亡了四十年,已是八十岁的老人了。但上帝从接纳摩西开始,到引导他,改变了以色列人。

 

我们需要从圣经中看见裡面的每个人物,神都是从「接纳」开始。这个接纳,无关那个人好或不好,在上帝「完全接纳」中,他们被引导,以至于越来越像「耶稣」、「神的样式」。

 

(二)因着开始「与神真实的关係」,于是学习「与人之间真实的关係」

 

以教会的崇拜来看,这种真实体验「现场的感觉」,绝对不是「网路直播」或「观看影片」可以相提并论的。当基督徒聚集,在神面前一起献上敬拜讚美,一起听信息,这种感动是无法被网路观赏取代的。

 

教会的崇拜,是一场神圣与神相遇的时刻,也让人彼此间能有真实的互动。其中,小组很重要,因大家有相同的「信仰」与「价值观」,就可以学习怎么彼此包容、帮补、代祷。这是现在的年轻人很需要的;他们真的很需要有人教导怎么合宜的与人「交朋友」与「谈恋爱」。

  • news-details
  • (照片提供/周子甯)

教会要给年轻人一个方向

当人的生活落入「比较的模式」时,会变得都是空虚的;就算网路游戏打到最高等级,也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心。

 

网路成瘾的孩子,往往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来引导他们。引导孩子需要一个过程, 但只要他们愿意来教会,且教会不断创造一个友善又开放的环境,让他们在当中能真实的经歷神,就有机会被改变与翻转。

 

每一个年轻人,都在寻找「自己是谁」?属于哪裡?未来又要往哪裡去?

 

教会应该让年轻人认识自己的身分:「你是上帝的孩子。」让教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归属,教会应该像耶稣一样爱这个世界,这是教会该给年轻人的方向,让他们有机会真实经歷与「上帝的关係」以及「与人之间的关係」。

 

在耶稣大诫命的背后,要让年轻人先经歷「天父的爱」,才有那个爱的动力,进而去「爱神」与「爱人」。当他们裡面的缺口被满足了,就不容易被试探,也不容易上瘾,更不容易用别的方式来取代。

 

因他知道没有「别的方法」与「任何东西」可以取代这个爱;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满足他们的心了。每个人在神的爱裡面,找到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活,那才是真正的满足。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