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东达鲁玛克部落,因为尤宗贤牧师与妻子的守护,带来了上帝的祝福…

尤宗贤牧师牧会的中华循理会台东教会。

尤宗贤牧师牧会的中华循理会台东教会。 (照片提供/尤宗贤牧师)

人称「尤哥」的尤宗贤牧师,10年前被分派至偏远的台东达鲁玛克部落牧会,过程中歷经旁人揶揄、背叛、经济拮据等困境,曾痛苦不已,仍选择留下。因为信仰力量,牵引着他10年无悔付出。

走进达鲁玛克部落,不健全的家庭,教育、经济资源落后等,夺去这地孩子本该有的童年快乐。

「这些塬住民孩子,就像溪裡的珍贵石头,需要他人挖掘,我们要知道自己只是捡宝石的人!」幸好有这份谦卑及不凡的看见,让尤宗贤牧师甘于寂寞、忠于主託!

从抱怨到感恩 平地牧师委身山地部落

教会的儿童主日学,孩子们鱼贯进入坐定后,翻开诗歌本,由尤宗贤牧师带领欢唱诗歌;在一片讚美上帝的歌声中,孩子们浑然忘我,忘记学校成绩、忘掉家庭不幸、忘了社会偏见…这是专属他们的幸福时光,脸上尽是洋溢灿烂笑容。

移居台东牧会,尤宗贤牧师一开始很挣扎。

移居台东牧会,尤宗贤牧师一开始很挣扎。 (照片提供/尤宗贤牧师)

然而尤牧师坦承,当初神唿召夫妇俩来到荒凉的部落时,内心抱怨神在惩罚他们,一开始俩人无法以感恩面对。面对落脚台东的既定事实,选择顺服,拟定目标和计画,用还福音债的心态来服事,同时对上帝做了一个请求:「请祢亲自与我同去,否则就不要差遣我!」

后来尤宗贤牧师看到圣经中保罗所说:「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罗1:14-15)。」上帝透过这段经文拨动夫妻俩怜悯的心弦,决定要爱惜这地的居民。

别人可以不管 但教会非管不可!

然而牧会之路却是四面受敌,尤宗贤记得第一次支领教会的薪俸时,执事拿着2千余元说:「对不起,尤传道,就这样了…」但这还不是最痛苦的,更心痛的是女儿遭受欺凌,导致身心受创。

尤宗贤牧师拭去泪水,向上帝说:「谢谢祢看得起我,让我遭受患难,为要磨练我。」一阵微声自心中响起:「不管天有多黑,不管路有多长,你要有我的眼光!」他打起精神继续向前行。

来到环境纯净的偏乡,却发现人的问题一样复杂,嗜酒、打架、情感观念偏差等问题,纵然让他很想打煺堂鼓,但只要一想到上帝的託付,依旧咬着牙,一步步协助当地居民改变坏习惯、领人信主,同时更看到孩子以及部落「未来」的重要性,投入许多心力栽培这些主人翁。

尤宗贤牧师与师母十年来埋身于达鲁玛克部落,关心孩童生命。

尤宗贤牧师与师母十年来埋身于达鲁玛克部落,关心孩童生命。 (照片提供/尤宗贤牧师)

他认为每位孩子都如同一粒发芽中的种子,落在什么样的土壤裡,影响着他们的成长结果。

因此他思考,要改变塬童弱势的光景,必须从教育着手。尤宗贤牧师先是亲自前往学校请求提供单亲、隔代及失亲的学生名单,然后一一登门拜访,希望孩子的监护人能答应让小孩参加教会课辅班。

没想到,迎接他的是在旁看笑话、骂他傻,还有家长大声咆哮、轰他出门,尤宗贤牧师不解,明明是做好事,为何落入这般际遇?内心感到无比心酸。

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山不转路转,进一步和台东大学的大学生合作,成立课辅班与技能训练班,辅导孩童课业并培育一技之长,更自掏腰包一手包办学生晚餐、心理谘商,纵使所费不赀,他始终相信爱能改变困境。「我希望在部落中培育出100位大学生,他们可以自立养活家人,在10年后减少100个申请中低收入户的家庭。」

越服事越甘甜

尤宗贤牧师继续向着标竿直跑。

尤宗贤牧师继续向着标竿直跑。 (照片提供/尤宗贤牧师)

如今,尤宗贤牧师已照顾逾百位孩童生活,来到教会受洗的父母、青少年超过百位;教会从几乎要「关门大吉」,到现在拥有近2千坪的腹地,成为台东地区最復兴的教会之一。

平日他一人扛起许多父母的职责,每天清晨、傍晚接送学生上下学;大南国小的师生全都认识他,甚至有班导师跟学生说:「如果有做人处世及课业问题,都可以去找尤哥!」十足成了部落的「公众人物」。

面对这些肯定,尤宗贤牧师谦虚的说:「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不居功的个性背后,蕴藏着超乎常人的坚毅,就像他的鲁凯族名字「Pukilingale」,意为刻苦、执着、毅力及坚持理想。

回头看这10年,身处在「特殊」环境,虽然眼泪很多,但也大大操练了信心的功课,更经歷到比从前更多的神蹟,「现在看来都是甜的!」尤宗贤牧师说。纵使未来仍有困难需要跨越,他选择坚守这份岗位,直到目标达成!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尤哥》纪录片预告。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