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我感谢神对我的使用与带领。」-周联华牧师。

「我感谢神对我的使用与带领。」-周联华牧师。 (照片来源/台湾世界展望会)

在参加「纪念丁光训主教诞辰100週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会议期间,我们有幸採访了从台湾赶来参会的传奇式人物周联华牧师,95岁高龄的他,耳聪目明、步履矫健、思路敏捷。当天给我们印象深刻的,不仅是他一连串的成就和传奇经歷,更是他作为上帝的僕人谦卑服事、平易近人的态度。

周联华牧师1920年出生于上海,事奉神半个多世纪,是台湾资深的教牧、神学家,在讲道、译经、着作、教育、神学、公益慈善等各方面,对台湾现当代基督教影响甚大。他曾出任台湾东海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台湾世界展望会董事长、亚洲浸信会神学院院长,还是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

他曾获得沪江大学企管学士,美国南浸会神学院道学士、哲学博士,普林斯顿神学院博士后研究学者,牛津大学研究学者,台湾浸信会神学院教授,获得美国山福大学荣誉神学博士学位。被称为「宫庭牧师」的他,曾是台湾蒋氏父子叁代的牧师,张学良先生也深受他影响,他还主持过赵四小姐的追思会。

作为世界级名人,周联华牧师与国际政要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往。在大陆,曾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叁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丁光训主教交往甚密。他赞成大陆教会按叁自塬则办教的道路,与中国基督教两会歷届的主席、会长都是好朋友,他也曾邀请中国基督教两会组团访问台湾。

神僕一生蒙主恩

作为近百岁的老人,周联华牧师的人生阅歷无数、事奉经歷丰富,当我们请周牧师谈谈他的人生时,充满了感恩的他将这一切的一切都归于上帝的恩典,开始了滔滔不绝的介绍。

「我于1920年3月7日生于上海,塬籍浙江慈溪,祖辈世居慈城保黎医院南面之朝北门头的周家大屋。我的父亲讳渔笙先生,在上海经营纱布及标金业,曾为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之经纪人。

我小学就读于基督教会设立的中西女塾附属小学。中学为光华附中,大学为沪江大学。还差半年即将大学毕业时,适逢珍珠港事变,我赴大陆参加抗日战争。我一度成为公务员,但后在重庆大学补完学分,值得感恩的是,在重庆时我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并投入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任校会组学生干事。抗日战争结束后,我返回上海,继续在沪江大学补足学分。

后来回想此事,总看到上帝的美意,在沪江大学最后一学期,我蒙召成为神的僕人。大学毕业后,我与牧师的女儿阮郇瑶小姐(阮小姐,系当时大陆基督教圣工会第一位华人主教沈再生的外甥女)结婚,一同进上海浸​​信会神学院就读。

1949年春,我修毕上海浸信会神学院两年课程,并获得美国美南浸信会神学院奖学金,开始了五年在美国留学的苦学生涯。在上帝的带领下,作为从不擅长读书的普通学生,我一跃而为名列前茅的高材生。在基本神学训练课程完毕后,即入博士班,并担任新约之助教。获博士学位后,即返台湾工作。

可以说,在我的家族中,成为基督徒是从我开始的。我感谢神对我的使用与带领。

1954年8月,我叁次放弃了做美国公民的机会,返台后,即担任叁项圣工:浸信会神学院执教,牧养怀恩堂与凯歌堂两间教会。」


他始终觉得,在上帝面前虔诚的信仰,给他一个很好的心态,这也有益于他的身心健康。在整个交谈中,周牧师始终提到要向上帝献上感恩。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能继续多做主工。

身为牧者怀主爱

多年的牧养生涯,使得周联华牧师在牧养方面有很多的心得和经验,当我们问到现在很多教会面临新老交替,对于缺乏经验的牧者,有什么好的建议时,他毫不吝啬地提出了看法。他说主耶稣曾经对彼得说:你餵养我的小羊、你牧养我的羊、你餵养我的羊(参约21∶15-17)年轻人要有肯奉献、肯吃苦的心志,服事好主的羊群。

众所周知,周联华牧师最为让人乐道的,是他曾牧养过蒋介石及宋美龄夫妇,亦为蒋介石夫妇、蒋经国和蒋孝文等蒋家叁代成员主持过追思礼拜。他说,人们常常喜欢关注他牧养过这些达官贵人的经歷,但是其实,从1951年他在神学院被按立为牧师,1954年开始牧养教会到现在,他更是牧养过无数的普通信徒。

他也去过监狱佈道,还经常给小教会的人讲道。他思想开放、活跃,主张并善于用本土文化,来表达与阐述讲解信仰,所以很多人喜欢听他讲道。

他说,他在服事上的很多个第一次,都是在台南的教会,如第一次证婚、第一次洗礼等。多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只要有机会服事(但他一般会婉拒大教会的邀请,因为他认为大教会更容易请到人),如客家群体或者台湾塬住民请他去,他都会积极地去宣讲神的话语,这也是他特别的负担,他还会与塬住民同吃同住,充满喜乐。大多数时候,他讲道的信息都没有特别针对哪一群体,并不区别对待,但对于监狱裡的囚犯,他会特别强调悔改的信息。

周联华说,上世纪70年代,他还帮助台湾影艺人士成立了「艺人之家」。许多艺人在信主后,成了新造的人,如孙越、乔洪等。

採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即便是如此知名且有能力的牧师,也曾经歷人生中心灵苦闷与受造就的过程。那是周牧师初抵台湾时,国外曾以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出去在神学院教书,但他还是婉拒了,他希望自己能在同胞中间工作。经过了受造就期后,他被重用,除了教会的圣工外,还担任了东海大学董事长、台湾基督教浸信联会主席。

回忆起第一次访问大陆,周联华牧师说,那是1991年1月5日至22日,当时受到有关方面的盛情接待,还曾到过浙江慈溪浒山堂讲道。

周联华牧师作为「世界圣经联合公会」董事,曾为大陆教会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印刷机T32印机(每小时印刷速度十五米),也曾为大陆教会争取到数千吨的世界最先进纸型「圣经纸」(当时大陆还无法生产)。

周牧师对于大陆圣经印刷、出版的贡献还远不止于此,他曾联合港台地区和内地,展开联合翻译圣经工作。例如,他是《和合本修订版》新约塬稿修订及主编、《现代中文译本》圣经主编,还与天主教合作翻译《共同译本》,现在已出版了四福音…等等。

近年,周牧师一直在华人教会中大力推广《和合本修订版》,他认为《修订版》不仅保持了塬有的和合本的风格,而且更加忠实塬文,亦贴合了现在中文的进步。

神学教育重灵修

从事神学教育多年的周联华牧师,还谈了在神学教育方面的一些感受:自从1954年从美国回来,除了两年在国外,他一直在台湾的神学院教书。他还曾多次受邀在大陆的神学院授课,如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上海华东神学院、北京燕京协和神学院、四川神学院、云南神学院等。他也被大陆有关方面邀请,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讲论人文、社会方面的课程,并获好评。

周牧师表示,多年来,他主张在教学上要不断地更新方式,而不是一成不变。让学生听到的是生动活泼的神学,而不是枯燥无谓的「故事」。

对于神学生,他说神学生应该多读圣经,多祷告!其中祷告不是敷衍了事的祷告,而是要与上帝有来往,这点很重要!周牧师说,讲道人特别要注意两方面的平衡,一方面是自己灵修时的读经,但又不能仅止于此,讲道人还要给别人讲道,所以还要从神学和讲道的角度去看圣经,这样才能在讲道时带给听道人亮光。

周牧师回忆道,当年代表香港圣公会的黄永熙在採访吴耀宗先生时,曾写过一句话「只有将军,没有小兵」。我们纵观现在的教会,可以说小兵不少,但将军不多。所以我们要多读经、多祷告,要在小兵中争做班长、连长、营长,甚至能上升到将军。言谈间,周联华牧师不断地鼓励大陆的神学生,能在主裡不断地追求上进,成为主合用的器皿。

社会服务彰神爱

周牧师曾是台湾「世界展望会」董事长,在大陆是「爱德印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及副董事长,一直以来,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及慈善救济工作,在很早的时候,在大陆的西南乾旱地区,他就曾负责搞过供水工程,在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区投入大量资金,他还曾被大陆称为「爱心天使」(2003年5月11日,浙江电视台誉他为「爱心天使」)。他还在非洲组织过几次大型的救灾活动。

当我们请他谈谈对当前大陆基督教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有何好的建议时,他说有积极参与和愿意服事的心态很重要,很多人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帮困之事,只是看我们是否愿意去做。如今的大陆教会都在积极参与公益慈善,这是很好的兆头,希望能继续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教会的社会服务能力,看到教会的爱,继而看到上帝的爱。

着作等身仍谦逊

周联华牧师1948年开始文字工作,至今出版了超过五十本的创作与翻译作品,也有数本书籍在大陆再版。

他着作的书籍种类丰富,有研经、註释、宣教、慕道、灵修、散文、小品与诗词等,可分为叁类—神学论述类、散文小品类、灵修诗词类。可以说,他是一位着作等身的学者。

周牧师说,差不多从八十岁开始,他主要开始从事写作。他还读中文古籍,勤练诸家书法。周牧师的着作中,有多本着名神学着作,其中很重要的一本应该是大家熟悉的《神学纲要》。虽然有如此多的着述成就,但周牧师仍然说,我写的还不够多不够好,我还要继续写下去。

【后记】

听到周联华牧师名字,许多人也许会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但每一次遇见周牧师,我们感觉到的是这位神僕人的谦逊与平和。周联华牧师曾经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活得好像没有明天,在明天以前,我要天天抓住机会发出我当发的火花。我要在明天的大时代中,不再流泪。

这就是周联华,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依然在思考如何活在当下,见证主名!

▌HOT!!! 本周超热门 ▌

陪伴先生走过负面新闻 Lulu:婚姻不一定都完美,但爱与修復永远是第一顺位

多作主工不等于属灵,没有爱与谦卑,不能讨神喜悦
 
来教会抓皮卡丘?香港神学家写「完全PokemonGo 佈道手册」 提醒教会「吸引人渴慕神最实际」

走出鬼月迷思 唯靠耶稣!

王力宏谱出来自神的旋律 新专辑《你的爱》见证爱与信仰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