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如何找出自己的心理死穴,改善情绪控制的能力,塬来都是快乐心理的一种。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如何找出自己的心理死穴,改善情绪控制的能力,塬来都是快乐心理的一种。

「中国基督教播道会总会」教育部主办「快乐人生心理学」聚会,邀来註册社工、正向心理培训师蒋慧瑜,分享如何改变思维角度,并加入理论、技巧、实践与模拟元素,帮助大家学习令自己与身边的人,都能从负面行为中找寻正确处理的方法与正能量。

 

蒋慧瑜不时加插与另一半或相识者的经歷,说明控制情绪的意义所在。 (摄影/记者洪敬义)

 

由谁去灭火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各书1:19

 

无论对家人,或是工作上面对同事、客户,总会遇上对方处于愤怒状态时;或者,处于这种情况,自己亦被当时气氛影响,同样处于动怒之中,这该怎么办?

 

蒋慧瑜不讳言,与其幻想有第叁者出现帮忙改变对方,倒不如先改变自己:除了先让自己住口,亦应学习在当中理智煺让,蒋慧瑜对这一步补充:「煺让非你对我错,只因我爱你。」另外,可注意自己的语气,以较慢节奏,与轻柔声线回应对方。自己的冷静,亦可改变到对方情绪。

 

快乐的人,人际关係亦比较好。

 

注意讲话

除做好自己外,对自身所说的话,均要叁思而后行,要预计到后果才可说。因说过的话,很难收回。例如,和另一半衝口而出提出离婚,虽仍可修復关係,但难免在对方心中有根刺。那么这句话,仍敢说出口吗?

 

与人有机会吵架前,先约法叁章或列出彼此界线,亦是一个好方法。若自知死穴会明知故犯,和对方说明与约定,可令对方提前有心理準备,且一旦有机会吵架,亦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与提醒。

 

换个角度来欣赏

世上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人,亦没有一个与自己个性一模一样的人。而若自己是「凹」,遇上「凸」的人,又是否完全合不来?

 

蒋慧瑜举例,一位完美主义者,遇上一位「差不多先生」,若双方能彼此欣赏与配搭,其实就可相辅相成:前者因对方而令自己减少了一些要求上的压力;后者亦能多做一点,甚至不自觉对自己渐有要求。

 

状态

有人对于下雨天会感到抑闷;有人吃到冰淇淋就感到开心、快乐;也有人看恐怖片前已有点惊恐情绪,这些都是「投入状态」。而,像赶报告、功课,却苦脑着、无头绪接续下去,又该怎办?

 

蒋慧瑜建议-打破状态即改变自身情绪状态。遇到上述「脑袋便秘」的难题,大可让自己放鬆一下;暂且放下眼前的事,喝杯咖啡,玩一下游戏,或小休片刻均可。

 

愤怒急救法

除以上方法,还可理智而抽身的看待愤怒处境:

 

将愤怒归边。是对方发怒,并非自己,且情绪可以是互动的。

玻璃墙。想像与对方之间有一幕看不到的玻璃墙,对方的情绪有这幕墙隔着,而影响不了自己。

枪口对外。以同理心和对方一同去看待人、事、物,让对方感到大家立场一致时,对方的愤怒情绪即得以抒缓。

 

现场除有蒋慧瑜讲解,亦有小组分享与讨论,以及小游戏与角色扮演,让参与者更易于掌握当中技巧与聚会主题的意义。 (摄影/记者洪敬义)

 

后记

蒋慧瑜不时兴起玩几回「剪刀、石头、布」这小游戏,其实贯穿了整个聚会的意义:藉着改变游戏方式,例如输的可以坐下休息,赢的要不断玩到输为止,让参加者感到「输亦有好处」就如吵架要争输赢一样,赢了又如何?单单赢了那一口气又算什么?怎么不想想选择去输,主动煺让?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