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曼德拉的「民族英雄」形象已经深植人心。

曼德拉的「民族英雄」形象已经深植人心。 (照片来源/Mandeladay.asia)

甚么样的民族英雄,可以令人永誌不忘?

甚么样的政治领袖,无需汲营于寻找个人的「歷史定位」,

但他曾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

在时间的考验、洗礼与淬炼下,

自然而然成为最佳的定位,永远为后世所颂扬?

在反种族隔离运动史上,有两位歷史留名的黑人领袖。一位是英年早逝的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另一位则是今年高龄94岁的前南非总统尼尔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

身为南非种族隔离抗争的代表人物,曼德拉近乎一生为黑人的自由奋战、为南非和平奔走,他忍受无数屈辱,却换得人民前所未有的信任。然而随着曼德拉步入高龄94岁,这座人人景仰、看似无法撼动的精神堡垒,却近人生迟暮,生命犹如将残的灯火…

南非总统曼德拉今年已3次住院,8日再度因肺部感染住院,目前靠唿吸器维持生命。

南非总统曼德拉今年已3次住院,8日再度因肺部感染住院,目前靠唿吸器维持生命。 (照片来源/Euronews)

过去一年,曼德拉已多次出入医院,只是6月8日当他因肺部旧疾復发再度入院,政府却首次对外宣佈「病情严重」。虽然南非全国民众为此迫切祷告,希望他能挺过难关,然而入院至今病情稳定的他,却在6月21日传出病危消息。曼德拉女儿日前接受媒体採访时,首度证实父亲现在仅靠唿吸器维持生命,但不管结果是如何,都在神的手中!

「是时候让他离开了。」报纸的标题反映民众的不捨,隐约道出这位「南非之父」半生为国奔走的辛劳。也许曼德拉的肉身终将归于尘土,但他为推翻种族隔离的奋斗精神,将永远烙印在世人心中。

父亲是酋长 却勇敢走上社运一途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南非部落酋长家中,从小对于政治具高度的兴趣;身为虔诚基督徒的母亲,带领他进入教会学校,使他深受信仰价值影响。

像其他黑人孩子一样,他必须帮助父母放羊、耕种,逐渐体会黑人处于社会底层的悲惨生活,也发现学校教科书记载的非洲歷史,如何与部落流传的黑人歷史大相径庭。于是,他暗自发誓,未来的他一定要在为人民争取自由的路上有所贡献。

大学时期,曼德拉放弃继承权及随之而来的安稳生活毅然离家打拚,最后进入南非知名的金山大学攻读法律。1948年,当时的南非政府开始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促使曼德拉开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出任非洲国民大会青年联盟全国主席。

接下来几年中,他不仅成功当上律师,专门争取黑人权益,也带领非国大提出歷史性的《自由宪章》,竭力争取所有人民的平等权利。1952年年底,他组织并领导「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全体黑人的尊敬;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南非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一职,影响力日渐升温。

然而,曼德拉最终不敌南非政府的压迫,1962年被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被逮捕判处5年徒刑;1963年又被以「阴谋颠覆罪」改判无期徒刑,就此陷入长达27年不见天日的狱中生活。

在仇恨顶端 选择和解

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 Long Walk to Freedom)。

在被囚禁的生活中,曼德拉形容自己像在狱中与「时间」面面相觑。年过50岁的他,曾在佈满岩石、蛇类、海豹的罗本岛上18年,每天活在粗工的折磨与狱囚的虐待中。

然而面对苦难,塬本竭力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愤青」,内心的苦毒与激进反而转化成更深的信仰体悟。入狱期间,曼德拉被冠上「圣人」的称号,民族英雄的形象深植人心,但他却回应:「我从不是圣人,而是一名不断努力的罪人。」

1990年,当南非政府迫于数百万民众高声疾唿,以及国际人权团体不断施压,终让曼德拉重获自由,他却在反种族隔离运动的高峰,选择了「饶恕」,不仅主动与白人进行和解与协商,还提出黑人白人共治的想法,邀请前白人总统戴克拉克(Mr. Frederik Willem de Klerk)担任总理。如此保护白人权益,又提升非裔族群的作法,为南非种族隔离开展新页,同时保住国家人才与技术。

「我怀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就是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和睦相处,有平等机会。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活,进而实践它,我甚至愿为此将生命献给上帝。」

这是曼德拉出狱后首场演讲内容,也是他入狱前立下的宏愿,展现的气度与宽容,有着一种温和的权威,让黑人武装分子也甘愿臣服,放下手中的武器。

1994年,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民选非裔黑人总统时,甚至邀请多年苦待他的狱卒成为座上宾,因为他年轻时「脾气暴躁」,这叁位狱卒是他学习控制情绪的最大功臣。有媒体评价曼德拉为南非留下的不朽价值,来自一种「耐心妥协的文化」。他不以权力、声望为手段,不利用多年牢狱生活换来的道德优越,而是着眼于社会中饶恕与爱的需要。

经歷非人能忍的磨难,在人生76岁站上国家政坛的最高峰,曼德拉却对名利、权势毫不恋栈。短暂4年任期后,他毅然从总统位置煺下,转而把生活重心放在慈善、和平事业上,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直到2010年前都继续为南非和世界和平奔走。

逾90岁仍为自由和平奔走 致力改善贫穷、疾病

曼德拉以「改变社会对待儿童与青少年的方式」为人生的使命与座右铭。

曼德拉以「改变社会对待儿童与青少年的方式」为人生的使命与座右铭。 (照片来源/Zimbio)

数十年来「改变社会对待儿童与青少年的方式」一直曼德拉的座右铭。在他当选总统隔年,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一群流浪孩童天真的问他:「为什么你这么爱我们,愿意把钱分给我们呢?」这次经歷影响曼德拉至深,后来他随即成立尼尔森曼德拉儿童基金会,不仅每个月捐出叁分之一薪水,还带头募款。

除了严重的贫穷衍生爱滋病、流浪儿童等问题,当时国内复杂的种族问题也是曼德拉棘手的难题。在当时「白人打橄榄球,黑人踢足球」泾渭分明的情况下,许多人以为曼德拉掌权后会停掉以白人为主的国家橄榄球队,但曼德拉却反其道而行,让球队进入南非各地教足球,拉近与黑人的距离,更在1995年获得世界盃橄榄球赛冠军。

他也是南非最具知名度的外交大使,积极与各国领袖建立外交关係,协助刚果、蒲隆地等非洲国家和平协商,更致力于国内外爱滋病防治工作。2010年为了帮助动盪的南非再次团结,争取到世界盃足球赛主办权。

在公众场合,曼德拉很少直接谈论基督信仰,但他的作为在在带出信仰价值的莫大影响力。他曾坚定的表示,「基督徒」是他永远不变的身分之一,他深信再锋利的斧头也不足以削减一个不断努力、充满希望的「罪人」灵魂。

曼德拉的人际魅力、精彩的人生故事、高度的政治智慧,以及他面对无情判决,却毫无苦毒的态度,谱成一首悠扬的民族乐曲,将为后世歌颂流传。正如他曾说的,死亡虽然无可避免,但尽了对人民、对国家的责任后,他已预备好迎接永恆的安息。

「没有人是带着对种族、成长背景或是宗教的歧视来到世界的。由于仇恨都伴随后天遭遇而来,人更应该藉由后天学习,明白如何去爱。更何况「爱」比「恨」更容易进入人心。」─曼德拉

曼德拉生平大事记。

曼德拉生平大事记。 (製表/记者陈晓玫)

【曼德拉语录精选】

˙「坚持道德、廉正和理论的人不会害怕那些不人道和残忍的力量。」 (Those who conduct themselves with morality, integrity and consistency need not fear the forces of inhumanity and cruelty.)

˙「事情总是看似不可能,直到把它完成。」 (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s done. )

˙「自由不仅意味着摆脱自身的枷锁,还意味着以一种尊重并提升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 (For to be free is not merely to cast off one's chains, but to live in a way that respects and enhances the freedom of others.)

˙「生活在怎样的社会会造就怎样的人。要鼓励别人,便从发掘他们的长处开始。」 People are human beings, produced by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y live. You encourage people by seeing the good in them.

˙「以长篇大论、武力、措辞强硬的措辞去否定客观条件不会带来大规模的行动或改变,只会为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 (Long speeches, the shaking of fists, the banging of tables and strongly worded resolutions out of touch with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do not bring about mass action and can do a great deal of harm to the organisation and the struggle we serve.)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