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文:蔡颂辉牧师(Andrew Chai)

我们处在一个强调感动、渴望感动,以致製造感动的时代(註一)。

网路上很多文章和短片的标题都是类似「感动十亿人的!」,以此来吸引人的关注。在教会裡面也一样,现在会众评估聚会的好坏,往往就看那聚会是不是令他「感动」。只要能令他感动,其它因素都显得不重要了。

 

笔者还在韩国的时候曾经接待一位老师,她主日到一家韩国教会去做礼拜。聚会结束回来之后,我问她:「那个教会的聚会怎么样?」她说:「虽然我一句话都听不懂,但是整个聚会让我非常感动!」她所说的不是在聚会中看见什么感人的场景(例如,教会或某信徒作出某个无私之举),而是纯粹指整个敬拜聚会的氛围,如音乐、会众的投入以及牧师讲道的气势等。

 

我有时候自问:「如果我们去一个异端教派的聚会,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感觉?」如果听不懂歌词和讲道,又怎么知道那不是异端?笔者就发现网上很多摩门教的聚会气氛异常庄严、令人动容!

 

坦白说,这种令人感动的效果是可以「製造」出来的,而且不是很难。如果是唱诗,只要找来一些不错的乐手和伴唱、学(或模仿)一些带领的方法、选择一些美丽温馨的画面做成PPT,若还不够,就再加上一些灯光效果即可;如果是讲道,除了注意演讲的技巧(大小声、快慢、情感投入等),若讲一些激励性的课题会更容易得到回应,讲章中再加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或播个短片效果会更佳。然而,那真的是出于神的感动吗?抑或只是一种普通的情感反应呢?或许我们无法单凭这些说它们一定不是,但我们也不能单凭这些就斩钉截铁的说那就是神的感动。

 

笔者不是要否定情感,我在带敬拜的时候也会运用技巧去挑起人的情感,期待他们更能集中敬拜神。我想说的是,感动并不是全部。我们不能只凭聚会、诗歌或讲道会不会令人感动来评断它的好坏,而毫不顾及聚会中的诗歌和讲道内容是否表达纯正的信仰。所谓合乎纯正信仰,不仅仅是那信息没有违背圣经而已(很多世俗激励性的信息也不违背圣经),更是符合真理的终极目标,建立神子民的生命成为他们该有的样式(塬谅我,这话背后还有一大篇文章不是本短文叁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我曾经参加过一些聚会,听着讲员的分享觉得他所传达的信息和解经有大问题,可是却听见其他听众听了觉得很感动,期待下次再邀他来。坦白说,我对这种「感动」感到担忧。一般人对理性的内容较不感兴趣,然而,没有充足的理性基础就顺着主观情感行事是非常危险的。对于教会和服事的人,如果只学一堆能有效地感动人的技巧,却没有用扎实的真理去建造信徒的根基,就变成一个专业的误导者。

 

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动吗?

——————————————

註一:本文要谈的「感动」,不是心中想要去做某事的念头(如偶尔会听到基督徒说:「我有感动要做某事」),而是指参与某事(聚会、唱诗、读文章等)时的一种感触。

 

 (文章、图文授权/蔡颂辉牧师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希望将讯息更快速传达给您,恳请您为今日报奉献一份心力。(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