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我们对圣灵的责备是否还有感觉,对神藉着经文对我们的批评还能否接受?或者说,若你正在错路上奔跑,还有人能把你骂醒吗?(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读经:以西结书8~19章)

 

当小提琴家拉完一曲《梁祝》后,一位演员也尝试了一把。儘管动作标準,但水平却相差太大,只能感叹:可惜我塬来没坚持。

 

那人家为何能坚持?答案是他的父母很严厉。于是,便有了一篇很火的网文:《爸妈,为什么当初你们从不逼我?》

 

小时候我们,自制力一般都很差,学东西总是叁分鐘热度,稍微吃力便想放弃。因此,长大了能否有一技之长,跟父母是否能狠下心来管教的确有很大关係。

 

「父母的逼迫可能严厉,却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不少「过来人」的肺腑之言。当然,也有人会对父母的严厉耿耿于怀,总觉得他们欠自己一个快乐的童年。甚至还有人心生怨恨,认为自己的一生就是在为父母的理想而活。

 

抛开那些愚昧无知,肆意规划孩子人生的父母不说,有些父母真是高瞻远瞩,智慧充足,奈何孩子却调皮捣蛋,不思进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只要稍有理性与良知,定会心生懊悔,对父母满怀歉意。

 

只是,为时已晚!

 

在耶和华神的眼中,以色列人就是他的儿女,而祂自己,更是全然智慧,绝不会做错事的父母。在以色列人成长的歷程中,神指教他们该如何行,让他们走蒙福之路,但他们却是犯罪作恶,顽梗悖逆。

 

眼看他们越走越偏,大难临头,神便差遣先知去提醒他们,让他们赶紧回归正路,免得将来悔恨连连。但他们却如无知的孩子,把神的话当作耳边风,终日我行我素。

 

为了让他们醒悟过来,耶和华也是煞费苦心。祂让先知做形象的道具,怪异的行为,这还不够,祂便让先知「痛駡」他们。

 

以西结骂以色列人是两头烧焦的葡萄枝子,结局必然是继续被火烧尽。也就是说,以色列人总以为自己是宝贝,神不会忍心丢弃他们,岂不知因为犯罪的缘故,他们已成为「废柴」,毫无用处,那烧掉自然也不再可惜。

 

先知还骂以色列人是妓女,甚至还不如妓女。因为妓女与人行淫,能从人那裡得礼物或钱财,但以色列与人行淫,却是倒贴。这是在说以色列人拜偶像,依靠外邦,这是神最厌恶的事。

 

他们本在罪恶中所生,灭亡是他们的结局,但神收养了他们,使他们存活,并与他们立下了爱的盟约。现如今,他们却另拜假神,遭难之时,不靠神却靠人,怎能不让神伤心?挨駡也是在所难免!

 

担心骂了半天他们仍听不懂,先知又打比方给他们听:一个大鹰把他们叼走,看似祸患,却把他们栽种在肥沃之地,大水之旁,他们可以茁壮成长。他们却偏偏掩耳不听,一定要从旁边一隻鹰那裡寻求供应,最后一夜枯乾。

 

这个比喻是在说,巴比伦虽然把他们掳走,但他们却不至灭亡,而是在那裡平安生活。不过,以色列王却不甘心失败,背叛巴比伦而投降埃及,这纯粹就是不自量力,也是在没事找事,自讨苦吃,可他就是这样做了。

 

儘管屡遭击打,以色列人却仍若无其事,甚至满脸委屈,坚决不肯向神认罪悔改。这是为何?因为在当代的以色列人看来,他们所受的一切灾难都是在替父辈「背锅」,与自己无关。换句话说,他们是无辜的。

 

为此,先知骂他们,让他们睁眼看看自己的行为,不要把责任推给上一辈。他们的父辈的确不好,但他们这一代却是更加不好。他们今日所受的,以及将来所受的一切遭难,都是他们罪有应得。

 

在先知的「痛駡」声中,以色列人醒悟了吗?显然没有。他们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既然如此,那等待他们的就只有「黄河」和「棺材」了。也唯有此,才能让他们知道先知所言非虚。

 

弟兄姊妹,我们对圣灵的责备是否还有感觉,对神藉着经文对我们的批评还能否接受?或者说,若你正在错路上奔跑,还有人能把你骂醒吗?

 

说也说了,骂也骂了,奈何人家就是不听。以西结心中的悲愤可想而知,此刻,能让他宣洩心中忧伤的,只有哀歌了。

 

音乐唱起,一首「凉凉」(意指:这场游戏要输了)送给那悖逆之子!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