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编辑中心製图)

 所有的仪式都是为了「表达」关係,但也要小心,可别「取代」了关係!

一个妈妈为家人做牛做马,这无疑是爱,但是如果不跟家人谈心,到头来,可能只是「高级女佣」。
一个爸爸辛苦赚钱,很会帮家人买东西,还每週带孩子出去玩,但是如果不懂得用口头来讚美孩子,引导孩子,最后也只是「很尽责的提款机」。

这真是悲哀,无尽的悲哀。
我们自己却经常落在这样的悲哀裡。

你知道我们总说自己「劳碌命」,还真是这样,我们勤奋、善良、节俭、自我要求高、热心又好客,但我们却未必总是快乐。
也不是不知足,而是一种习惯,因为我们没有把「快乐」摆在前面,所以就算成了基督徒也没有「常常喜乐」,而是很努力地揹十字架,揹得很苦然后定期到神面前来用宗教仪式「得安息」,这是不是有那么一丁点儿奇怪跟诡异?我们是不是一直在曲解信仰?

同样地,父母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孩子,我们不是懒惰的民族,但是很多父母尽了做父母的所有责任,可以说「问心无愧」,但是,跟孩子似乎也不是真的很亲。
做孩子的,弄到后来也为父母活,一直想要孝顺父母,让父母开心,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最后,父母好像也还不是很满意。
这就是我们典型的家庭魔咒!

亲子也好,夫妻也好,要的是一份了解,图的是一种亲密,当父母忙着赚钱(不得已啊)孩子忙着上课上班,彼此其实没有真的很亲,那真是冤枉!

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像一种「家庭仪式」,表达着亲密却未必真的亲密。
爸妈杀进杀出,就是用一种「仪式」告诉孩子「我爱你」,否则干嘛这么辛苦,孩子的脑袋都懂这个道理,但是他们的「心」呢?跟我们很近吗?还是只是「很懂事」地体谅父母很忙,所以尽量别让父母操心,所以把所有的心事都藏在心裡,反正父母都在人家面前夸你很懂事,很棒,这样,我们就把心事藏得更深了。

结婚以后,人家说我们是贤妻良母,无不良嗜好的模範男人,到头来,却是婚姻怎么毁的都不知道?

这真的,太常见了……
别让仪式取代关係,甚至阻碍关係,用了大量仪式不等于可以得到等值的亲密感。
如果主日结束以后只是「鬆一口气」,如果离开教会就觉得没那么属灵,如果我们要倚靠大量的宗教仪式来维持所谓灵命,算不算带着一种看不见的唿吸器?因为我们连自己正常唿吸的能力都很薄弱?

仪式,仪式,仪式本身没有错,但是不管信仰或家庭,我们是不是都快要毁在仪式里头了?受洗了却跟上帝不熟?读了经却还是不认识上帝?祷告其实只是例行报告?

真心问自己,我跟上帝,我跟配偶,我跟孩子,到底亲不亲?
如果不亲,就要认真寻求突破,勇于改变,花更多时间去建立关係,多关切几句,多表达自己,让对方知道你的心,也让自己知道对方的心。

真实的亲密远超仪式!

▌HOT!!! 本周超热门 ▌

「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比尔‧威尔森:你的委身,要强过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爱上神的话! 「儿童圣经软体」APP下载逾千万次 与YouVersion合推繁中版

专访/赵镛基:对的,我是传成功神学,因为上帝从来没有失败过

别只在音乐下功夫 敬拜不靠技巧,而是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松慕强

犹太人只佔全世界0.2%,却创造脸书、谷歌和戴尔! 揭开卓越的奥秘:从青少年就门训起

【有感动、叁百壮士就行动!】

●使用信用卡奉献、感动不断电:(点我1)

●加入叁百壮士奉献专案:(点我2)

●划拨帐号:50330559
户 名:社团法人中华基督教今日传媒发展协会

●银行匯款玉山银行/新庄分行银行代码:808
帐 号:0059-968-218511
户 名:社团法人中华基督教今日传媒发展协会

※请註明奉献项目:支持「社团法人中华基督教今日传媒发展协会」媒体宣教事工

【欢迎加入今日报Line生活圈,关注更多牧者勉励】

● ID:@IOB5227J
● 手机直接点入加入:(点我)
● 行动条码:

Line@行动条码扫描。

Line@行动条码扫描。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