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艺人大炳多年前因吸毒被捕,身为弟弟的艺人小炳决心披戴基督,带领哥哥出黑暗入光明。未料大炳受洗完、脱离毒品后,3年多前因肺炎病逝北京,小炳娓娓道出手足相依最后一个月的时光。

艺人大炳多年前因吸毒被捕,身为弟弟的艺人小炳决心披戴基督,带领哥哥出黑暗入光明。未料大炳受洗完、脱离毒品后,3年多前因肺炎病逝北京,小炳娓娓道出手足相依最后一个月的时光。 (摄影、製图/记者蔡宜倩)

在艺人小炳的生命中,曾有2个重要的家人,在他心裡留下了长长的印记。

一位是华人界中,第一位至好莱坞拍戏的男艺人。他爱惜、保护小炳;虽4度染毒,仍力图振作,已在2年多前回天家的手足-大炳。

一位是和他血脉相承,曾经施暴他的长辈-奶奶。

「感谢主,一路走来有祂的扶持。虽然跌跌撞撞,遇到非常多的事情,但感谢上帝与我同在,让我的生命被祂建造、修復,拯救。」小炳说。

手足相依最后一个月

你要给我一个希望,让我带你回台湾

2012年夏天,是小炳和哥哥大炳,这辈子相处的最后一个月。

「小炳,你真的非过来不可,因为你哥病得太严重,有些文件我们没有办法帮你代签…」6月24日,一通语重心长的来电,让小炳放下台湾的工作和女儿,飞往北京,照顾因肺炎已住院一个月的大炳。

起初接到大炳病危通知,兄弟俩人一直都存着能治癒的信心,可是后来每况愈下。小炳告诉哥哥的最后一句话是:「大炳,你要给我一个希望跟盼望,让我可以带你回台湾!」

起初接到大炳病危通知,兄弟俩人一直都存着能治癒的信心,可是后来每况愈下。小炳告诉哥哥的最后一句话是:「大炳,你要给我一个希望跟盼望,让我可以带你回台湾!」 (摄影/记者蔡宜倩)

当晚深夜,一踏入北京的医院,医务人员告知大炳的危急病况:活命率只有30%、瞳孔放大2次,肺部在X光下呈现白色、无功能可言。签完病危通知等诸多文件后,小炳看到躺在病房内的哥哥,即知道医院所言不假。

大炳消瘦的身形,慑住小炳。虚弱地躺在床上,戴着纯氧唿吸罩的他,一吸一吐,彷彿陷入溺水中,这已不是小炳心中塬本健康的哥哥。「你来了,要不要先出去喝个两杯再回来?」大炳还有力气说笑着。待哥哥入睡,小炳进到厕所向神哭诉:「我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我将哥哥的身体交託在祢手裡。」

兄弟俩在这一个月裡,都存着「病癒」的盼望,每天有说有笑,还一同刻画回台湾要共同完成的梦想。和炳妈通电话时,大炳故作开心,告诉她没事;电话一挂,却是放声哭出心中对母亲的思念。但最难熬的,是在大炳面前照料,却要装作没事的小炳。

后来,大炳开始大小便失禁,无法行走,翻身擦澡等事宜,由小炳悉心照料。当大炳病到胃口不佳,两人一餐只能共吃一碗饭或麵「相依为命」,亲餵哥哥吃下五分之一,剩下的就是小炳的份。但每日只睡3、4时的积劳,让小炳得了俗称的「皮蛇」。

儘管这样,大炳的病况仍不见起色,生命迹象反而逐渐往下降。心裡深知哥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小炳,一如往常餵他药饭,并告诉他:「大炳,你要给我一个希望跟盼望,让我可以带你回台湾!」没想到7月19日夜裡的这句话,竟成了小炳对哥哥说的最后一句话。

分享到这裡,小炳止不住悲伤,哽咽起来…

道别,感谢30年陪伴

假使有一天我要回天家,在天堂等我…

20日凌晨一时,接获巡房护士通知大炳状况不对劲,小炳看到哥哥脸部惨白、唿吸停止,生命徵象指数归零。「我知道他要离开我了…我那时候就很害怕,就推他的身体,『大炳、大炳』,可是他完全没有动静…」

院方团队前来急救的同时,小炳在房外跪地祷告

主啊!不知道哥哥能不能救活,但是一切都仰望在祢的手裡。

如果他不能救活,祢就让他走得轻鬆一点;如果他能救活的话,祢也让他不要承受那么多痛苦。

急救的时间,等待中的小炳感到漫长。主治医师一脸铁青的宣告急救无效,建议可选择风险极高的「气切」,但大炳可能成为植物人。听完说明,不忍哥哥再受折磨,小炳忍痛回覆:「算了,不要救了…」接着请众人出去,让他好好跟哥哥道别。

病房裡,只剩手足二人。小炳跪在地上,牵着病榻上哥哥的手,唱着大炳最爱的诗歌〈耶稣爱你〉。

「如果你看到主耶稣来接你,不要为我犹豫,你要跟着主耶稣的脚步,往天堂的路上去!」大炳弥留之际,小炳深情唿唤。

泪如雨下的小炳,和哥哥约定:「你要先回天家没有关係,假设我有一天也要回天家了,你可不可以请主耶稣,牵着你的手在天堂等我,我要给你一个拥抱。」

最后,小炳亲了哥哥的额头,感谢他30多年来的陪伴,并说声:天家再见。

控告,如稻草快压垮自己

我是不是哪裡照顾不好,才让大炳走了?

「如果你看到主耶稣来接你,不要为我犹豫,你要跟着主耶稣的脚步,往天堂的路上去!」与大炳道别的时刻,小炳含泪坚定告诉他。

「如果你看到主耶稣来接你,不要为我犹豫,你要跟着主耶稣的脚步,往天堂的路上去!」与大炳道别的时刻,小炳含泪坚定告诉他。 (摄影/记者蔡宜倩)

大炳辞世的当晚,小炳辗转反侧,却梦到健康的哥哥和他一起四处游玩,接着「咻」的一声消失在天空中,他相信这个梦是上帝给的安慰…

只不过,哥哥走后,小炳一直活在「定罪」与「控告」裡。「如果今天是我爸或我妈,照顾我哥,他会不会就被救好了。我是不是哪裡照顾不好,今天才会发生这个情况?」

另外,哥哥的逝世也让他对上帝感到愤怒,而抱怨道:「祢做这个决定实在太过分了,都没有想想我的感觉,也没问过我。祢给我跟我哥之间的情分,实在太短了…」

直到主内艺人叶欢向他分享,自己有一回向上帝发怒:「祢什么时候要把爸爸的健康还给我?」结果上帝回覆叶欢的话,抚平她波动的情绪,也成了小炳的安慰。

「孩子,这个人在你身边比较好,还是在我身边比较好?」

就算不捨,小炳终于彻底明白,哥哥歇了这辈子的痛苦与折磨,回到天父身边,好得无比。

在小炳眼裡,他是重要指标

是认真的演员,也是好玩的家人

在小炳眼裡,哥哥大炳不只是位值得敬仰的明星,更是很保护他的家人,是他心中具指标性的重要人物。这位华人界第一位踏入好莱坞拍戏的男艺人,曾入围金鐘奖,演过的戏叫好又叫座,演艺之路可谓成功,而这些,源于他的认真与用功。

「他是个非常认真的演员。」小炳见证,大炳参与政治模仿节目《全民大闷锅》时期,特地购置3台电视,2台在床边、1台在浴厕,24小时不停播新闻,让自己随时能「做功课」。一日夜裡,哥哥房裡传出「诡异」的鼓掌声,小炳进门摇醒他,大炳才惊唿:「啊!我不是在接call-in吗?」塬来是大炳连睡觉也在工作。

「他是个非常好玩的家人。」常会发明笑话、製造有趣笑料的大炳,让人感觉和他在一起总是充满欢笑。有时大炳无伤大雅地开玩笑,令人笑到喷饭,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幽默机智。

「对我来说,他是个认真的演员,也是个好玩的家人,并且他是我的长腿叔叔。」

吸毒,不可承受的软弱

直到妈妈唿叫,我就知道:完了

大炳优秀过人的背后,也有生命中的软弱-「吸毒」。

小炳揭露,「大炳并不是进入演艺圈才开始吸毒的,他从16岁就开始吸毒。」

求学时就读资优班,成绩优异、时常熬夜唸书的大炳,大学联考成绩获全国第一,「只有作文被扣了11分而已,其他都满分,这就是大炳!」为求好成绩,拿全校第一的大炳,有次熬夜衝刺期末考,耐不住睡意下,禁不起学长亮出毒品的诱惑,「你吸食了后,就不会爱睏,会很专注在唸书上。」于是大炳第一次碰毒,当时他16岁。

吸食之后,大炳持续一週未眠,仅喝水度日,黏在书桌前唸书;直到应考前起身,看到镜中自身的容颜,惊见自己「脸全都变成紫色,嘴唇两条白白的,感觉好像血液循环不良很久」。应试拿到全校第一的他,回到家整整睡了3天,半个月内不断产生自杀念头,嚐到苦头。

各位,这就是毒品的真相,这就是撒旦的谎言。

它也许一开始让你支取了快乐、清醒,但后面有很大的陷阱,你可能没有办法承受。

大炳第2次接触毒品,是在进入演艺圈时,荒唐的是,理由仅是为了「维持体重」。为了不让自己在16比9的宽萤幕上显得体态臃肿,他再次碰毒。

「多行不义必自毙。我哥就被抓了。」大炳吸毒消息首度传出的那天下午,对小炳而言很折磨。

那天小炳躺在床上休息,电话声不断作响,吵醒平时一睡就难以被叫醒的他,醒来后发现手机有100多通未接来电、逾20封简讯,来自记者、电视台长官和艺人朋友。

一接起电话,友人告诉他:「满城风雨,你哥吸毒被捕了,现在在警察局。」一开电视,各家媒体都在报导这件事。震惊之余,同时得防範炳妈知道此事会承受不住,直到妈妈房裡传来小炳名字的唿声,「我就知道:完了。」新闻进广告时,炳妈嚎啕大哭,眼泪滴进当时晚餐的麵碗裡,哭了许久、无心进食。

愤怒,转化成拥抱祷告

「我可以为你做个祷告吗?」 一句话,启动大炳生命的转机

在大炳因吸毒被捕后,小炳从愤怒转为拥抱,最后选择为他做了第一个祷告:「主,?来改变他的生命!」

在大炳因吸毒被捕后,小炳从愤怒转为拥抱,最后选择为他做了第一个祷告:「主,?来改变他的生命!」 (摄影/记者蔡宜倩)

看到此景的小炳忍不住愤怒,告诉自己:「我哥回来之后,要狠狠地甩他一巴掌。让他知道这么做,其实是伤害自己,也伤害家人。」坐电梯下楼要迎接哥哥时,小炳的手已作势好,準备一见到大炳,就出手轰醒他。

正独自思念此事时,耳边却清楚传来:「你不可以动手打你哥,你要拥抱他。」出电梯后,看到的是被侦讯一整日、脸色惨白、惊吓过度的哥哥。见着弟弟的大炳,狂哭并一再道歉。

「然后,我就给他一个拥抱。」小炳说。

回到家中,大炳第一件事就是向母亲下跪道歉,但未得到妈妈谅解,便进房大哭。这时,已信主的小炳进来轻声询问:「我可以为你做个祷告吗?」接着,兄弟俩手牵手,跪在地上。

这是小炳第一次带领大炳祷告:

主啊!请祢把这个孩子,领进祢的国度裡,祢来改变他的生命,让他断绝毒品…希望整个过程中,他的生命受到翻转。

若您被我们的新闻感动,邀请您加入奉献天使行列,支持基督教媒体茁壮。支持奉献,GO!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