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程大洲期许大家多一点体谅,关照急迫需要物资或需要被帮助的民众。(图/程大洲弟兄 提供)

针对近期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所延伸的社会问题如:争购物资、无薪假、人际关係负面影响…等,专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核心因素,并提出应对方式,将面临的危机变成转机。

不安全感与「从众效应」

英国SP优势谘询/洲界国际顾问全球合伙人暨台湾区总经理、同时也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硕士的程大洲,于受访时表示:「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们处在一种『不知道何时疫情才会真的稳定』的恐慌之中,加上媒体的大肆渲染,甚至世界卫生组织这种权威性的机构,都错估中国的疫情程度时,民众会倾向做使自己觉得有安全感的事。」

 

他举例,疯狂买口罩、囤积卫生纸…,这类觉得靠自己至少能做到、最低限度安全感的事,就会引发心理学所谓的「从众效应」。亦即,大家虽然都不确定「口罩是否真能保护自己」,但却因媒体渲染,导致「似乎得做点什么」的从众心理。特别是海岛心态的台湾,更是会有「怕物资不够」的不安全感,导致容易「一窝蜂」的状况。

 

「如果接下来的疫情真能得到控制,民众对于未来的恐慌就会降低。」程大洲观察到,这次普遍认为,民众可能因为经歷过2003年的SARS疫情,所以对新冠病毒疫情的防範有较高的警觉,所以对未来不稳定因子的焦虑感,还没有到达「全民性恐慌」的程度。

 

但他也提醒,如果接下来台湾有任何一间医院,爆发一定程度的规模感染,加上媒体再次没有注意而导致过度渲染,那就比较有可能出现因为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而导致的中小企业大规模裁员,进一步造成民众的银行挤兑恐慌;此外,为了要自保,会做出更多囤积基本民生物资的不理性行为。

 

对于民众来说,如果是因疫情而导致的失业、减薪或无薪假,也会产生更多的社会与家庭问题。例如中国大陆现在就面临了「不復工没钱花,復工没命花」的社会恐慌情境;但也因为媒体的收缩报导,程大洲在上海及北京的朋友,许多还没有真实感受到疫情扩散的严重性。他们被停工,心理上虽觉得「钱未来再赚就有」,但情绪上仍开始产生了不少自我怀疑,甚至自我价值低落的问题。

 

从危机中寻找契机

程大洲建议,在台湾的我们,能藉由这次疫情可能造成的影响,让自己沈淀思考:「人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工作的价值是什么?如果有一天真的要面对死亡,是否能像吹哨人李文亮医师般,挺身为信念活出生命价值?」

 

这次也有被治癒的病患分享,在医院被医疗人员如至亲般照顾;他们甚至愿意忍受与家人隔离,只为要坚守台湾防疫的最重要防线。反倒是许多亲人的众叛亲离,才是令他们无法接受的。

 

所以,人会有疾病在所难免,最难医的往往是心病。程大洲期许,如果大家能多一点体谅,关照急迫需要物资或需要被帮助的民众,多一点善的循环,那么台湾会让全世界看到的,不只是防疫做得好,更是在物资需求的调度,以及民众的素质上,亦具备世界级水準。这样一来,不只能降低群众恐慌、避免从众效应,也会减少社会家庭衍生的可能问题。

 

您可以成为今日报的祝福!让福音机构得人如鱼点我奉献

今日报开新平台了!跟我们一起加入Telegram吧


精选要闻》

新加坡神召会恩典堂主任牧师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官网勉励:「黎明前总是最黑暗,仰望主的信实」

不是富二代,仍欢喜养育五位小孩! 林建忠夫妇:当家庭的「顺序」对了,其他就能很顺

内在情绪谁人知? 打破你心中5个「坚固营垒」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