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金炳叁牧师分享「建立无墙的教会」信息。此次主办单位为:高雄市基督教福音联盟协会、高雄牧者同工联祷会、高雄牧者合一祷告会;并由以斯拉事奉中心协办,上午场约100位牧者同工到场参加。(图/记者林子骞)

既然不鼓励抽菸,为什么这间教会还要设吸菸区?教会欢迎酗酒及生活习惯不整洁的人吗?金炳叁牧师提醒,我们认为的喜乐,跟上帝的喜乐很可能不一样;应当回归「教会的使命和存在的目的」,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来思考和做决定,避免本末倒置。

今(12月18日)于高雄武昌教会举办之「建造教会研习会」,邀请到韩国吗哪教会主任牧师金炳叁牧师主讲。上午的主题是「建立无墙的教会」,同日晚间19:00-21:30「城市联合祷告会」,欢迎各位弟兄姊妹参加。

 

教会「不能不存在」的命定是什么?

金炳叁牧师所牧养的吗哪教会,会友人数目前超过万人。但他首先强调,每个地区和教会的状态不同,以下他分享自己教会的脉络和做法,不一定适合其他教会。然而我们必须从更高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会,是上帝非要不可的吗?

 

金炳叁牧师解释,「教会」发展的歷史并不长,从耶稣的门徒在五旬节领受圣灵以来,仅短短2000多年;然而在这之前,即使没有「教会」,上帝仍能执行祂的工作。金炳叁牧师因此更深入探讨:我这间教会「不能不存在」的命定是什么?最后他得出:若教会不宣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综观教会歷史,从初代家庭式的「宣教型」教会,随着人数越来越多,需要一间「建筑物」,牧养从四面八方来的人,成为「事奉、牧养型」的教会;因建筑慢慢老旧,因此开始装修,变成「维持型」的教会。最后再到「博物馆」型的教会,特别到欧洲旅游时,常安排参观美丽雄伟的教堂,但信仰的功能性已大幅降低。

 

因此金炳叁牧师提醒,除了应回归初代宣教型的教会,当我们在「传福音」时,也要检视:到底我们是传「教会」还是传「福音」?

 

「使命」中心或「建筑物」中心?

教会中的基督徒是「共同体」,但一般我们想到某某教会,会想到该教会的「建筑」,还是「信仰共同体」?若注重在教会建筑,则「主人」是主任牧师或长老;但若教会的主人不是耶稣、没有耶稣的领导,神的能力就无法彰显。

 

换句话说,教会的「聚会」是一种「耶稣运动」,而非仅仅是「人」的聚集。金炳叁牧师认为,教会的能力不在于聚集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做成神的工作」;应以「使命」为中心,而非「建筑物」为中心。以建筑物为中心的教会,一点点的「不方便」就会令人无法忍受、纷争频繁;但若是以「使命」为中心,人们会为了使命而愿意忍受一些不方便。

左上到右下:高雄联祷会主席力宗暐牧师引言;由台北纯福音教会主任牧师张汉业牧师担任翻译;高福盟执行总干事刘进展牧师带领祷告;开场敬拜。(图/记者林子骞)

金炳叁牧师分享,当吗哪教会从传统转型为「宣教型」教会的过程中,也发生过许多磨合。当时教会约有6500人,大家一起花了两年时间祷告,并请每一位会友在纸条写下「教会的使命」的想法,贴在一起。最后得出该教会存在的理由有二:1.为下个世代预备 2.为了不信主的人而存在。

 

金炳叁牧师认为,基督徒来到教会不是为了「享受」,而是带有「使命」;应以「上帝」为中心,非「教会」为中心。他举一位知名牧师为例,当教会建堂、铺上美丽的地毯,但有特定族群进教会常踩脏地毯,因此教会长老希望该族群别再来教会。然而牧师告诉大家:「若因为会弄脏地毯就不让他们来,那我宁可把地毯收掉。」

 

金炳叁牧师表示,当吗哪教会订出「为下个世代预备」的使命,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凡事以「儿童」为出发点考量,例如优先将教堂空间让给儿童使用,因此现在该教会儿童数量特别高。但儿童较容易破坏物品,便有人希望在贵重乐器的四周设禁区,避免小孩误用造成毁损。金炳叁牧师则认为,既然这间教会以儿童发展为优先事项,就比乐器更重要;若儿童因操作错误造成乐器毁损,再换购新乐器即可。

 

该教会第二个使命—「为了不信主的人而存在」,也带来了突破性的作法,例如设立产生不少非议的「吸菸区」。金炳叁牧师解释,起初是一位教会姊妹提起丈夫有严重菸瘾,因教会聚会往往超过一个小时,但丈夫无法忍受超过一小时不抽菸,所以每次载妻子和孩子来教会后,便独自坐在车上等候、不进教会,让她感到非常可惜。

 

金炳叁牧师与众人讨论这件事,有人提议在教会设「吸菸区」并愿意免费奉献。如此一来,烟瘾较大的人仍有机会听到福音,他们在吸菸区裡的直播电视,一边听诗歌、听信息。因此,吸菸区不是鼓励吸菸,更期待他们能因圣灵的大能带来改变、成功戒菸!

 

以「耶稣」为中心,还是以「教会」为中心?

金炳叁牧师指出,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熟悉律法,却被耶稣称为「毒蛇的种类」,因为他们没有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如此教会容易朝独权、专制的方向发展。

 

他举例,有一次他与一位身陷低潮的弟兄,搭同一部电梯时,对方赶紧摀住口鼻,因为喝了许多酒、全身散发酒气。金牧师告诉他不必如此,这位弟兄问:「牧师,我喝酒了,还能来教会敬拜吗?」金牧师告诉他当然可以!因为在上帝的眼中,这位年轻人是非常可贵的。

 

金炳叁牧师藉此说明,以「耶稣」为中心的教会,和以「教会」为中心的教会,有很大的不同。

金炳叁牧师分享,观念的改变为其教会带来许多突破性的做法,与激励人心的见证。(图/记者林子骞)

分散的教会

另外,金炳叁牧师也思考:教会是「聚集」的地方,还是「分散(差派)」的地方?毕竟耶稣也会聚集人们,但当有一大群人跟着耶稣时,他对众人说要捨己、揹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祂时,人们一个一个离开,毕竟不是这么多人想揹十字架。如此看来,若耶稣希望「聚集」人,就不会说这些话;耶稣要训练人成为「门徒」,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门徒。

 

从使徒行传第2章到第8章的脉络也可看出,当耶路撒冷于短时间内,信徒超过8000人时,逼迫就来到,使人分散各地,进而在各地都有新的教会诞生。因此金炳叁牧师认为,既然焦点在于教会「存在的目的和使命」,所以他希望在逼迫来到前,先自愿性将教会的人分散。

 

他举例,从两年前他开始推行「会友一个月至少一次不要来吗哪教会」,他列出了附近大约100间规模较小的教会,希望会友有时能去参加这些教会的主日聚会,并将当週奉献交给该教会。一开始90%会友不愿配合,毕竟是因为喜欢来吗哪教会才成为会友,所以后来金炳叁牧师刻意将每月一週的主日聚会调到星期六,让许多会友该週星期日,不得不去其他教会。

 

两年后,邻近多间教会在吗哪教会会友们的支持下,逐渐茁壮。金炳叁牧师坦言,他最初做此决定并不容易,毕竟要面对会友可能流失的问题,但总比上帝的灾难降临、迫使大家不得不分散好。当别间较小的教会因此成长,可以想像这是讨上帝喜悦的事。

 

「我们认为的喜乐,跟上帝的喜乐很可能不同;但若选择讨上帝的喜悦,上帝也会更大使用我们。」金炳叁牧师见证,两年后不仅附近教会成长,吗哪教会的人数亦不减反增!这让他深感,有时候信徒比牧者更知道教会存在的使命。

 

金炳叁牧师强调,重点在于以基督的心为心,才能使用上帝的塬则、方法,进入上帝的恩典当中。并不是每一间教会都要做一样的事,但鼓励大家更多地思考「教会的使命」和「存在的目的」。

 

最后金炳叁牧师分享,「能力」在于聚会结束后,门徒「分散」在各自站立之处,所发挥的影响力。他举例,马来西亚凌昌文牧师牧养的教会,从最初7人到2000人,如今该教会仍无全职传道人,连身为医生的凌昌文牧师,本身白天也要行医,服务对象着重伊斯兰教族群。因此金炳叁牧师勉励,「服事」和「生活」是没有区别的,期待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基督徒,都能过着「见证福音」的生活!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