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若教育政策稍不慎走歪,赔上的将是家庭和整个国家社会的未来。

若教育政策稍不慎走歪,赔上的将是家庭和整个国家社会的未来。

政府教育政策屡遭家长反弹的现象越发显着,近来不论是12年国教亦或课纲的拟定,都浮现诸多争议。

教育的重要性不但在于传授知识、引导个人职业发展,更进而蕴含人格培养、带动国家进步等重要且深层的意义,教育政策对个人、家庭乃至国家发展都有巨大影响,因此,若政策稍不慎走歪,赔上的将是家庭和整个国家社会的未来。

有投身教育界数十年的家长沉重表示,自己从未如此担心台湾未来的教育环境与内容,尤其是情感和家庭教育。也有家长衷心盼望,教育部应更看重家长们的声音,不能只是徵询部分团体等专家的意见,否则,「台湾的教育政策与制度恐怕会被有心人士『绑架』。」

家庭败坏了 经济好有用吗? 「价值混乱」是这世代孩子的问题

家,是每个人最温暖的避风港;家人,是每个人最亲密的依靠。家庭,是上帝最美好的创造,也是圣经中极重视的价值和组织,而今这个曾被视为「最温暖的避风港」,却变得支离破碎。

透过统计数字告诉我们,现今台湾的婚姻价值观式微、家庭问题层出不穷。我们的离婚率是亚洲第一、世界名列前茅;更有学术研究指出,离婚率与低出生率、犯罪率、失业率、甚至是自杀率等社会指标,皆息息相关,印证了「覆巢之下无完卵」。

有学校辅导老师指出,在校接触到很多生命破碎的学生,发现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不少学生失去家庭的温暖,转而以爱情弥补心灵空缺;在情感上,认为只要两情相悦,就可发生性关係,导致意外怀孕、堕胎等悲剧,无法健康看待情感关係。

这些学生流泪的例子,让他们不禁想问:教育到底给了我们孩子什么?同时更加有感,「家庭政策」做的好,绝对能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因为「防患未然比事后辅导更有效!」

此外,学校的性别教育思潮也已默默被绑架,性别议题无限延伸在各领域,如「国小课纲」,导致未来小学低年级学生,从小就要接受多元性别内容课程。家长认为,这与儿童发展的理论背道而驰,「惊悚」之外,也非常忧心。

这样的教育方向到底是谁在决定?

要擦乾许多孩子的眼泪,在教育上,除透过好老师陪伴与教导正确价值观,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从「政治与政策」全面性着手,否则再照这样发展下去,而无实质改善动作,恐怕就要坐以待毙。

大安区立委候选人曾献莹指出,许多青少年发生问题,塬因是无好好落实「家庭教育」,这包括情感、亲子、两性、人际…等教育,「我们从小学国语、数学、英文、化学,但都没学过要如何建立关係、解决衝突、两性教育…等;我们国内有家庭教育法,虽订得很好,但都『没落实』」。

他认为,从小就要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教导,包括如何交往、组成家庭…等,帮助其顺利踏入婚姻家庭,如此他们就会对此「有盼望」。这也是多数家长期待的教育方向,而不是只有多元性别内容。

如今,「不管推什么政策,出来反弹的是家长居多。」例如升学制度常朝令夕改,让家长不知所措,是直接的受害者。曾献莹直指,家长没有参与,是更大的问题,甚至有些政策被指是「黑箱作业」,为人诟病。

「孩子是家长的」,今天政策要推出什么内容,应该让家长「更多参与」才对。这不是要否定专家学者的意见,是希望能达到「平衡」。

现今教育部设置许多委员会,如「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有许多专业、学者的意见,「但不见得是家庭的需要」。他认为较好的比例是:1/3家长代表、1/3专家学者代表及1/3的官方、政策面代表。让更多不同领域的人一起参与决定,如此也才会较符合现实家庭的真正需求。

台湾教育不要被少数特定议题给绑架

其实,「性别议题」只是「家庭议题」的一部分,有许多更重要的领域应当被重视,如婚姻、亲子、情感、伦理教育…等。幸福是需要学习的,靠的不只是性别平等教育,而是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係,与社会人际关係,这就是为何许多家长、老师都期待政府能加强「家庭与情感教育」的塬因。

在我国教育基本法中,家长对子女受教育内容及学校教育的事务,都有参与的权力。世界人权宣言也提及,家长对学校内容有「优先选择」的权利。

不管是台湾还是其他国家,对孩子的受教权,第一注重的是「家长的声音」,所以国内不应忽视。曾献莹认为,可行的具体做法是「提高家长代表参与(政策面决定)的权力」。当不同意见、角度进来了,就会产生改变。

他也相信,若成功推行,会减少很多社会对立及成本耗费。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