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基督徒需要心理谘商吗?」这是许多人会提出的疑问。很多人听见心理谘商,会与人本思想划作等号,其实这是对心理谘商的误解。在美国神学院任教、并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黄芯芯教授,分享与「人本」截然不同的观念,以「神本」的角度出发,帮助基督徒认识自己、治疗创伤,釐清信仰道路上的阻碍。

为何基督徒需要心理谘商

4月30日于长荣中学,教牧心理学院邀请到20多年谘商临床经验的黄芯芯教授,至台南分享「为什么基督徒需要心理谘商」。课程中,教授解释何谓基督信仰中的心理谘商,并且釐清许多基督徒对心理谘商的误解。

讲师黄芯芯教授授课画面。(图/记者蔡柔德)

身心灵交互影响,处理心灵的脏污

人的身心灵,皆会互相影响。黄芯芯教授举例,若夫妻吵架、孩子的学业压力,皆可能引起头痛反应。圣经路加福音8:48提及,耶稣说:「你的信救了你」,同时意味着,灵裡的拯救也会帮助身体的治癒。

 

心灵就如一间充满了垃圾的房间,当一个人心裡累积的垃圾愈来愈多,情绪就会突然之间爆发。现今许多人仍然只以药物控制心理问题,但若没有将心中的垃圾清除,便只能一辈子依靠药物来抑制情况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创伤,我们必须重视创伤带来的影响。然而,神可以将粪土变为肥料。当我们慢慢清除心理的垃圾,并且透过灵修祷告的过程,神会医治我们的心灵,过去的垃圾会成为心灵土壤很好的养分。

(图/Shutterstock)

殖民文化对心理的影响

黄芯芯教授分享,台湾曾经受过殖民,文化上的否决、高压的环境,导致被殖民的族群,许多有自我厌恶的情况,也是造成台湾人普遍习惯压抑情绪的塬因之一。长期的压抑导致心裡忧郁,许多人都深受忧郁症之苦。时常批评、指责的文化,很容易造成创伤。

 

正视内心的压力和创伤

黄芯芯教授分享,文化观念时常要求一个人应该坚强、不能哭泣,但这不是正确的方式。压抑情绪会造成身体疾病,情绪也会一触即发若我们发现自己谈起某些事情时流下眼泪,是因为心裡的问题没有被清理乾净

 

「The past is always in the present.」黄芯芯教授说明,若过去的创伤没有被治癒,现在的行为处事都会受到影响。创伤会让心裡疼痛,若我们发现一个人不断说着过去的事,是因为心理的创伤还没有处理好。我们不应反驳他为何反覆提起,更不应该要他忘记过去只管向前。

 

然而,因为这些创伤,一般人或许没有适当的方式帮助他釐清心理的状态、也没有办法不断地陪伴。此时若让心理谘商师提供治疗,会是较好的方向。

(图/Shutterstock)

人本与神本的差异

黄芯芯教授分享,以人本方式为核心的心理谘商,果效常受到限制;只有使用「神本」的方式治疗创伤,才有办法完全解决。黄教授说明:人本,如同我们开车,让上帝坐在副驾驶座。神本,则是将驾驶座让给上帝,让上帝来带领方向

 

治疗创伤是长期的过程

愈早受到的创伤,会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教授比喻,「早期经验」有如一套软体,若没有更新、釐清过去与现在的分别,将会不断受到过去经验所影响和伤害。我们心裡的疼痛是一个警讯,提醒我们需要正视它

 

若要根治,必须不断地处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黄教授也分享,若要处理到不痛,最后都必须进入「饶恕」的过程

 

从恩典出发

神本,是由「恩典」的角度思考。恩典,代表我们的一切都是上帝所给的,每个人的环境与天生的才能,都是上帝所赐予。若我们从上帝恩典的角度,看待自己与周围的人,正如圣经中提及,任何时间来到园裡工作的工人,都得到一样的工价。

 

黄芯芯教授分享,恩典本是不公平的,不是应得的工价,而是神根据各人的需要赐给我们。故事中得到一钱的工人,工价恰好能供应全家一天的饮食。因此,教授提到:为何饶恕很难?因为这并不是对方应得的,而是我们愿意给对方恩典。

 

「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马太福音20:8–10

(图/Shutterstock)

彼得蜕变的成长过程

「人本」的目标是自我实现,但这并不是最完全的;真正的人生目的,是成就上帝的旨意。若我们没有与神有好的关係,我们无法理解祂对我们的心意。这是人本与神本的不同之处,人本为了自己,而神本却是为了上帝的国度,明白自己是神国的肢体。

 

黄芯芯教授分享,彼得若没有遇到耶稣,他的自我实现或许是成为一位好渔夫、好商人,这是人本的自我实现。然而,当他遇见耶稣,他的生命完全走向不同的道路。

 

彼得并不是一开始便能全心为主牺牲;当耶稣復活后,向他问起:「你爱我吗?」在塬文意旨「爱到愿意献上生命」的Agape之爱。可是,彼得这时回应的爱却是「友情之爱(Phileo)」,彼得当时还做不到Agape,耶稣也明白彼得的状态,便告诉他去做现阶段所能达到的目标─「牧养祂的羊」

 

从使徒行传中,我们却能看见,彼得一次又一次调整自己。他必须不断地回应圣灵的带领,并且是甘心乐意地。最终,他达到了「Agape」的爱,为了耶稣捨弃自己的生命,这是我们属灵生命的过程写照。基督信仰的心理谘商,并不是为了使对方达到自我中心的实现,而是使他成为一位好的基督徒。

 

与一般谘商的差别在于,基督信仰的心理谘商是为了「解决信仰中所面临的障碍,釐清与神、与人、与自己之间的关係」。在心理谘商的过程中,带领对方慢慢思考、认识自己,调解灵性成长中面临的心裡障碍。像彼得一样不断地学习顺服圣灵,最终成为能够对神有「Agape」之爱的人,并为神所用。

 

黄教授分享,心理谘商的过程,就如同米开朗基罗雕刻大卫:「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我们在神面前修剪、雕刻,就会慢慢成为神眼中应该成为的形象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Agape)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Phileo)。耶稣对他说:你餵养我的小羊。」—约翰福音21:15

 

「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Agape)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Phileo)。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约翰福音21:16

 

「第叁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Phileo)吗?彼得因为耶稣第叁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Phileo)。耶稣说:你餵养我的羊。」—约翰福音21:17

 

唯有神能满足

信仰让我们得到自由,并明白自己是谁。现在社会讨论的自我实现、自我决定,到最后都是空虚的。因为我们都有灵、都有渴求,这样的追求和渴望,只有神可以满足

 

若没有让神满足,我们只能不断往错误的方向寻找。我们必须从永恆的角度看待生命,才能够釐清生命中什么事情是重要的。生命的意义必须从永恆的角度,以及我们与神亲密的关係来定义。

 

相信上帝完美的创造

若我们有自我厌恶的情况,等于否定了上帝创造的美好。我们必须认识自己,透过灵修祷告以及心理谘商的过程,慢慢地学会分辨;明白虽然人总会犯错,但是在神眼裡都是完美的。

 

心理谘商不只是处理问题,而是有方法地处理我们的自我意识,若我们不喜欢自己,我们如何能够向上帝说:「祢的创造是美好的」?必须处理到,能够打从内心相信上帝创造自己是美好的。

 

若我们自我拒绝、自我批判,那么逃到哪裡都没有用处。黄芯芯教授说道,心理谘商最终,是在处理我们与自己的关係。我们越能够信任神的爱,便越能把创伤带到神面前,也将愈来愈能体会神对我们的爱。

(图/Shutterstock)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