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让我们在每一天的行事为人当中,为荣耀神而活,学习用爱对待身边的人。(图/shutterstock)

曾经有牧师说:「传福音就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狗要吃几颗包子才会饱呢?没有人知道,但每一个包子的接待,都是有价值的。」


当圣灵感动我们去传福音时,也许正是「最后一颗包子」的时候,但我们预备好用合适的方式「接待」了吗?

  • news-details
  • 校园书房出版社X青年宣道大会,叁月宣教行动讲座以《谁说,接待是一件小事?》为主题,左起:梁耿硕、左心泰、陈怡安,一同座谈。(图/校园书房脸书截图)

校园书房出版社X青年宣道大会,叁月份举办「躺平时代的宣教行动学」系列讲座第一场,以《谁说,接待是一件小事?》为主题,主持人梁耿硕邀请「校园福音团契」的团契部主任左心泰,及校园福音团契大专事工组组长陈怡安,一同与会主讲。

 

面对世界局势变化、战争、学运、极端气候、难民的产生与迁移等,大众所关注的共同议题似乎更多了,而对于不同生活处境的人,我们能如何面对或接待?左心泰提道,「接待」这件事,对许多人也许有点陌生,教会可能较为熟悉「招待」。

 

10多年来的宣教学中,大多是思想要「飞往外地」宣教,前往一群没听过福音的人中间传福音。而近几年来,不同国家的人彼此迁移迅速且便利,甚至来到台湾的新住民或移工也不少,特别于世代差异下,连教会内都有许多不同群体,而彼此关係的互动建立或营造,都是一种「接待」的呈现

 

当世界各地的人都已经飞来台湾,我们当如何接待并宣教?这个看似冷门的主题,却是非常的重要!

  • news-details
  • 校园福音团契团契部主任左心泰,以英文绘本小故事来起头,引领大家动动脑反思,传福音的心态是「拿着网子」捕猎,还是先伸出手跟对方表达善意?(图/校园书房脸书截图)

「哈啰!小鸟」 你是哪一种捕鸟人?

他以一本英文绘本小故事来起头,书本中有四个孩子前往森林,第一位小小孩兴奋地发现小鸟时,立刻热情打起招唿:「哈啰!小鸟」。后面跟着的叁位哥哥,明显地人手一隻补网子,叁人同声「嘘!」要他安静,免得破坏捕鸟行动。

 

前两次,因为小小孩热情的招唿声,吓走了小鸟,令他们的计画都不成功。

 

第叁次,当小小孩再次发现小鸟停在树上时,热切地拿出手中的麵包邀请,反而吸引了更多鸟群而来,围着他们。此时,反而把这群兄弟都吓跑了。

 

他以这个小故事,请大家思考一些有趣的小细节,问着:「当我们开始接待、传福音,进行宣教的时候,是否带着善意?我们是哪一个孩子呢?是否拿着网子传福音?福音对象是猎物或是朋友呢?是想尽办法捕获,或是将耶稣给他?」

  • news-details
  • 我们是哪一个孩子呢?若是一同行动去找寻福音朋友,能成功吗?两位与谈者举着打叉的牌子。(图/校园书房脸书截图)

别把接待的目的,定为福音的结果

一连串的问题,引领众人动动脑。左心泰以肯定的语气强调,台湾教会已经不需要更多的技巧或方法,各地教会也都具有传福音的动力及能力;然而,「接待的文化素养」却尚未养成,鼓励大家学习或研讨更合适的接待或过程,将美好的宣教文化呈现出来。因为福音无法机械化,更不能用功利主义或速成文化去看待生命!

 

校园福音团契大专事工组长陈怡安也分享最近的一个经歷。近两年进入后疫情时代,校园福音该怎么做呢?最近復活节将临,是否可以做点什么呢?她带着大学生们一同思想,有谁是最需要关怀的呢?

 

大学生们纷纷讨论,也确定想联繫侨友会,盼望能接触香港侨生及国际学生。有些人提出预备家乡美食、有的提出文化交流活动、有提出復活节活动安排...等,众人迅速地完成一套活动程序。

 

陈怡安问:「难道没有人想认识这群国际学生是谁?侨生需要什么吗?或者你的接待,只是想要『快快输入』而得到结果?」


她回想自己大学时信主,深刻感受到「被爱」才成为基督徒,爱才是福音的目的,信主是福音的结果。因此,「爱」不会是一种手段。

 

主持人梁耿硕也回应,好像有些特定的行动,才被认定是传福音,基督徒也似乎认为「接待」只是手段,为要成就传福音的目的。但「接待」是否能不带目的呢?

 

左心泰也有感回应:「这个速成时代,总想要快快的做点事,但是,关係是需要时间建立的;而且,有时候想要快快的Do something(做点事),也会是一种试探。」

 

他最近刚好有个很深的经歷,因着新迁居,想去向邻居表达友好,他上楼去向邻舍打招唿,立即友善地邀请对方可以来到家中用饭,同此际,心中直觉跳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来吃饭,就有机会进一步认识,就可以快快传福音给他。

 

当他转身离开时,却勐被圣灵光照:「为什么你不能单单对他好,就好了?」他心裡一惊,突然地被责备,他警醒地知道,若只是「目的性」去接触人的话,其实很容易被识破,因为人是很有感觉的。


他反思,这是有企图心的爱吗?耶稣是条件交换式地爱世人吗?他接着补充说明,「接待」一定是会有目的,但仍有不同层次之需求,有时是为着立即性的需要,有些时候是利他性的需要,甚至,单纯以「人」是按上帝形象所造且有价值的,就能成为接待的目的。

  • news-details
  • 针对躺平时代,宣教行动更需研讨。(图/校园书房脸书截图)

接待,是一种开放性的接受

他继续补充说,身为基督徒的潜意识裡,是否直觉认为基督徒的性格或能力比较好?其实,耶稣是丰盛慷慨的,没有阶级种族、没有分别地去爱

 

所以,按上帝形象造的「所有人」,皆应成为我们接待的条件。只要带着善意的欢迎,而非以资本主义下的对价关係来思考,因为很多时候,接待也常常包含着某种程度的吃亏或不计较。

 

他回到福音来思考,仅单纯的定义重生得救才叫福音,可能「限制」接待的内涵。


天国不是未来式,乃是「现在式」 

左心泰谨慎地点出,「其实,传福音若只说到死后会平平安安的去天堂,这个福音真是太浅了!因为,耶稣说,天国的福音是在你们中间。天国不是未来式,乃是现在式。」 

 

左心泰提醒,福音不仅要让人认识基督信仰中谈到的「人死后要去哪裡」,更是「你现在属于谁」?这乃是身分识别的问题。

 

天国的福音不只是「去哪裡」或门票,而是「身分证」!既然已有了天国的身分,是不会丢的,这就是福音;是这个身分,每天引导并影响我们的行事为人。

 

「2017校园杂誌主题文章中,也曾经写过:去接待,去传福音,不是会了要知道谁有没有上天堂,乃是现在就能将生命活出来,一切都是为能荣耀神!」陈怡安补充说明。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