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王玉香的第二段婚姻美满幸福。(图/王玉香 提供)

王玉香有着破碎的过往。离婚后,仅剩自己与女儿相依为命,然女儿在大学时,又罹癌被主接走,但面对重重挑战,她始终用信心跟随神。

 

服事中,领受神的祝福,拥有第二段婚姻,王玉香形容,自己就像圣经人物路得般,走过流泪谷后,神赐下一位「波阿斯」,现两人一同委身服事、同奔天路,她也从中得到极大的爱与安慰。

婚姻破裂,苦难中认识神

用温柔的嗓音,带着喜乐的笑容,大直真理堂主责教师王玉香娓娓道来生命的奇妙见证。多年前怀孕期间,一位毕业后就未再联络的学姊,突然主动打电话关心;得知她怀孕后,还独自带着婴儿,开着手排车,来到汐止,为她肚子裡的孩子祷告,并留下一本圣经。

 

学姊温暖的关怀,令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随手就将圣经丢在一旁,再也没有翻阅过。直到女儿出生那一年,生命中经歷痛苦的打击,才想起基督信仰。

 

新生命的诞生,本该是全家欢庆的时刻,但她却发现前夫不忠,好友参与其中,因而遭受双重打击,她心如刀割,仅一个月就瘦8公斤,且心中的委屈、悲痛无处可说,「我开安亲班,总不可能告诉我的员工。」

 

追求传统信仰、拨打生命线、算命,甚至到道场灌顶,想要寻求慰藉,但每个「师父」说的话都大同小异,无法给她安慰。痛苦中,想起一年前热心的学姊,便主动打电话寻求帮助。

 

「玉香这太严重了,我也没办法帮妳!」学姊听到后非常担忧,赶紧打电话请牧师协助。当牧师开口祷告时,完全说出其内心深埋的委屈与痛苦,令她泪如雨下,「这位神真的太厉害了!…我觉得好像有位天父爸爸,在听我讲话。

 

牧师问她要不要信耶稣时,她立即紧抓这根救命稻草,「要要!」并跟着牧师做决志祷告。

 

进到教会聚会,王玉香开始寻求神,但对于破碎的婚姻,许多牧者有不同的建议。她决定亲自寻求神的心意,到苗栗的祷告山上,抱持不顾一切的决心禁食祷告,但才第2天就头晕脑胀,第3天已抱着马桶吐出绿色的胆汁。

 

她摇摇晃晃地走到大厅,不停求主加添力量、显明旨意,还不知道如何读经的她,随手一翻经文,就看到以赛亚书60章,「…你虽然被撇弃被厌恶,甚至无人经过,我却使你变为永远的荣华,成为累代的喜乐。 …」虽不太明白经文意思,但隐约知道当时不要离婚,且神在未来会有更大的祝福。

 

领受神的恩惠,王玉香在家中受洗,虽非常感动自己重生得救,但当天举目无亲,唯有女儿在身旁,略感悲伤。两年后,前夫执意要离婚,无奈之下只能签字,之后,靠着神话语坚固,独自把女儿养大。

 

为何这段婚姻最终仍走向破裂?一开始她不明白神的旨意,但后来才发现,此为神安排最好的时间。当时,她正在大直真理堂安亲班服事,读经时,有一个意念进来,「妳要成为传道人!」她听到后非常震惊,很快又于晨更时看到相关经文,但因还在安亲班服事,不知如何开口?


同时,牧师也面临两难,因安亲班即将结束营运,想到王玉香失业还要养育孩子,只能满怀歉意的告诉她这个事情。但她反而开心回答,「几天前神就唿召我出来服事了!」此为神巧妙的安排,牧师听到后,也非常支持与祝福。

 

报考神学院时,王玉香发现,就读条件要夫妻同心或是单身,因那时已跟前夫离婚才能符合条件,且神也供应她所有花费,可一边养育孩子,一边专心上课,这笔钱就连身旁人都觉得太奇妙了。此外,她也在祷告殿中服事,还曾在观音区的一间教会兼职。

 

那间教会的青年团契一度是烫手山芋,不停更换辅导,经过祷告寻求,她凭着信心承接艰难的挑战,尽心竭力服事。

  • news-details
  • 王玉香顺服神的带领,在观音区教会的青年团契中服事,也因此认识宋牧心。(图/王玉香 提供)

神奇妙引领遇见「波阿斯」

某次週六,一个年轻人宋牧心自行走进教会,腼腆地坐下。那天,她正在讲述启示录,并强调,在团契裡面不要着重于恋爱,而是要专心追求神。这个年轻人正巧对塬本教会的男女关係感到失望,因此离开,听到王玉香的教导后,眼睛为之一亮,决定要认真委身在这间教会。

 

王玉香认为,这个年轻人非常特别。他曾面临家庭破碎,有段时间生活非常辛苦,但身为第二代基督徒,却已清楚的决志信主,即使在家人离开教会时,仍坚守信仰;还认真投入教会生活,成为王玉香培育的其中一位小组长。

 

在大学,宋牧心是体保生,仅大一就罕见的被选为先发球员,教练还想栽培他成为下一任队长,但当神的唿召临到时,甘愿放弃属世成就,全时间服事神;他也很有才华,会创作歌曲、自弹自唱。

 

此外,在许多年轻人关注流行、时尚的阶段,宋牧心却非常有爱心。在观音区交通不便,若步行需走很长的路程,只要看到有人走在田埂路上,不管对方是新住民、塬住民、男女老幼,他都会叫对方上摩托车;甚至有时没有带安全帽,还请对方在塬地等,特地回家拿安全帽。王玉香非常惊奇询问,「你不怕遇到坏人吗?」他回答,「对方一个人在路上走很可怜。」

 

每当王玉香去祷告殿通宵祷告后,要从台北回桃园时,他还会特地前来接送,并时常关心她,亦会传送自弹自唱的影音等。

 

看到这位年轻人非常爱主,又心疼其成长背景,王玉香对他照顾有加。随着时间推移,这份感情开始产生变化。

 

过去17年间,王玉香从未与异性有超出友谊的关係,有许多牧师想介绍对象时,也都婉拒,但却对宋牧心另眼相看,萌生好感。刚心动时,她不敢置信,两人是辅导的关係,又有25岁的年龄差距,怎么能产生这种感情?她完全不敢跟任何人说,也下定决心要跟对方保持距离。

 

但有次在祷告殿祷告时,突然有个强烈的意念浮现,「他是妳的丈夫。」她不敢相信,再次祷告,「如果是出于祢的,祢把印证给我,让我看到丈夫二字。」之后在灵修读经进度时,就看到「丈夫」两个字,她大为震惊,也决定不要拖延,要立即面对。

 

一同服事时,两人的前方刚好有一张海报,是天父一手牵着一个人往前走。她询问宋牧心,是否对彼此的关係有相同的领受?青年吓一大跳,腿软从椅子上跌下来,并表示她想太多了。确认对方没有领受后,她立即放弃这个想法。

 

隔天,宋牧心突然主动接王玉香去主日,还满脸笑容分享,自己在昨晚做了非常清晰的异梦,是如同海报上的画面,天父一手牵着自己,一手牵着她。另一个画面是王玉香身穿白纱,手往后伸,他也向前握住。一个人领受到话语,一个人领受到异梦,但对于婚姻大事,他们仍非常低调,小心寻求印证。

 

一次参加特会时,有个时间要安静领受神的话语,王玉香面对这份关係,仍小信的寻求,「主啊,若这段关係出于祢,可不可以让他当众说出来,不只我们私底下知道。」

 

不久后,平时个性低调的宋牧心,突然衝上台去,抱着讲员不断哭泣,并拿起麦克风在千人的特会中说,「神赐给我一个礼物,我很开心神把这个礼物给我」而这个礼物正是指王玉香。

 

之后,他始终抱持这样的态度,珍惜王玉香,也陪伴她走过流泪谷,不管是面对爱犭离世,及女儿回天家,都带给她很大的安慰。犹记是在服事时,接到如家人般的爱犭过世,王玉香虽非常悲痛,但隔天,她与宋牧心一早立即远赴台北,在立法院门口站岗,捍卫家庭婚姻。

 

一边思念爱犭,一边含泪服事神,在哀痛的时刻,神透过宋牧心支持她;且在女儿离开世界的时刻,也给予很大的爱与安慰。

  • news-details
  • 王玉香与宋牧心都非常爱神,同心委身服事。(图/王玉香 提供)

跨越婆媳难关,见证神的信实

在神的带领下,王玉香与宋牧心的关係逐渐加温,一同去向牧者寻求遮盖。台北真理堂的主任牧师与他们对谈时指出,年龄不是问题,重点是异象、沟通能力,及在婚姻中的角色等。两人在各方面都非常匹配,他认为结婚没有问题,但拍拍宋牧心的肩膀说,「你要挺得住!」并勉励日久见人心。

 

娶比自己大25岁的姊妹,宋牧心遭到身旁的人强烈反对,被骂得狗血淋头,宋母也极力抵挡。承受极大的压力,每当快要支撑不住时,都会打电话向王玉香诉苦。

 

面对许多人的不谅解,王玉香心中仍有很大的信心,坚信,「若是出于神,神会给我们恩典!」不断陪伴、鼓励、支持宋牧心。现在回忆起这段辛苦过程,宋牧心常感谢妻子的坚定不移,「还好妳撑得住。」

 

突破重重困境,在牧者的祝福中,宋牧心、王玉香在教会举行小型婚礼。但母亲仍不支持,就连婚礼都不愿参加,直到面对病痛才改变婆媳间的关係。

 

宋牧心的母亲罹患癌症时,痛苦不堪,甚至好几度想早日回天家,但因怕伤儿女的心,不敢说出口,只能把很多心裡话告诉王玉香,她鼓励婆婆可以向神祷告,诉说心中真实的想法。在安宁病房中,两人有更多的互动,过程中,婆婆逐渐改变对她的看法,也产生更多信任。

 

受到媳妇很大的安慰与帮助,婆婆在临终前,对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表达歉意,还要所有孩子都接受王玉香。

 

当婆婆蒙主恩召后,在追思礼拜中,还事前录製好一段影片,祝福叁个孩子的婚姻都幸福美满。看到这个影片,王玉香在献诗时被圣灵充满,不停流泪痛哭,回想起婆婆曾经极力抵挡这段婚姻,后却转而祝福,是神非常奇妙的带领。

 

王玉香身为大直真理堂主责教师,这段婚姻也受到教会弟兄姊妹的祝福,现两人同心于教会服事。婚后,亦有很多学习,在教会中她是领袖,但在家中,反过来要让丈夫作头,虽仍很多的磨合,但因着基督信仰,学习彼此相爱、相伴,携手同奔天路。

 

她感谢,丈夫一直用对待「礼物」的心态,祝福、保护自己,也期待能成全年轻的丈夫,令其像老鹰般展翅高飞,成为下一代祝福。她分享自己的英文名字是路得,一直非常喜爱圣经中路得的故事。当遇到宋牧心后,更看见对方就是神所应许的「波阿斯」,敬虔爱主,有丰盛属灵产业,两人的婚姻幸福美满。

 

王玉香非常感动,「神曾应许要给我波阿斯,我看到神的话语的信实!

  • news-details
  • 儘管年龄差距大,但王玉香与宋牧心非常恩爱。(图/王玉香提供)

  • 王玉香分享感情见证。(图/王玉香提供)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