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葛米勒(Greg Miller)牧师传讲信息「为什么我祷告无效」。(图/@旌旗教会 YouTube)

「我的祷告上帝真的有听见吗?为何没有蒙应允?」基督徒可能都有过类似经歷。葛米勒(Greg Miller)牧师指出,若认为「需要说服神为自己做些事情」,这可能会成为祷告的拦阻,别忘了天父是慷慨的神,在我们尚未发现需求,祂就已决定要祝福你

 

尚未应允,可能是为了保护我们,又或是要让更好的「Yes」进入生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更多认识天父,凭信心求,相信祂会在最适当的时机,赐下超过所求所想的应许!

我们须认识这位慷慨的天父

7月3日,葛米勒(Greg Miller)牧师首次于台中旌旗教会主日讲道,他以「为什么我祷告无效」为题分享信息。

 

一开始先引用雅各书1:5-8经文,「如果你们谁缺少智慧,就当求慷慨施恩、不责备人的上帝,上帝必赐给他智慧。但他要凭信心毫不疑惑地祈求,因为疑惑的人叁心二意,行事为人没有定见,就像海上随风翻腾的波涛,这种人从主那裡什么也得不到。

 

经文提到,没有智慧就该向神求,其实「智慧」二字也能替代其他东西,例如:平安、医治,有任何需要就跟神求,因祂是慷慨的神

 

「慷慨」的意思是超过你所求所想,很不幸的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长辈可能建立错误的形象,若想要某样东西,需不断拉着长辈的手,拜託他为自己做些什么,而对方可以决定说不要,及选择不对你慷慨,然而,天父并不是这样的。

 

哥林多后书1:20,「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实在的,叫神因我们得荣耀。」神的应许是好的,在你我出生以前,就决定要将圣经中3千多句应许赐给我们,在我们发现需求前,就已决定要帮助我们,这就是好消息。

 

葛米勒很喜欢上帝说「Yes!」的特点,因为对小时候的他而言,最难听的话就是「No」,每次询问父母是否能跟朋友出去玩,他们经常说:「No」,也许有人会试着说服父母,盼他们改变答案,又或者父亲不答应,就转而询问母亲。

 

我们从小就很有策略,很会说服父母,但是对上帝不用如此,他的决定是「Yes!」而我们只要回应「阿们!」也就是:照你所愿的行在我身上,或我同意你刚刚所说的话。

  • news-details
  • 葛米勒牧师表示,上帝说「No」时,可能是因为所求的祝福,在这时给予会成为危险。(图/shutterstock)

上帝的应许,可能不会在我们预想中的时间点发生

创世记1:28-29记载,「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做食物。

 

天父跟亚当所说的每一句都是「Yes」,伊甸园中所有果子、菜蔬,地上各样活物的管理权,都属于亚当与夏娃,可谓是百万加上百万的「Yes」都赐给他们,只有一个「No」—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不可吃

 

葛米勒小时候在传统教会聚会,因每次牧师讲道时,都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说,因此他以为天父是说「No」的上帝,花了很多时间后,他才明白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就圣经塬本的比例而言,几百万的「Yes」,才一个「No」,而上帝会拒绝,只因现在给我们所求的,会伤害自己,使祝福变成危险

 

他举例,儿子从小就很喜欢汽车,叁岁时,曾在驰骋马路上的车内,询问他是否可以开车?那时葛米勒回答,「当然可以!但是时间还没到」

 

儿子又问:「你可以帮我买一部车吗?」他说:「我会买给你,但是现在还不行」,因买车给叁岁的孩子驾驶,反而会让他陷入危险,这段对话如同上帝有时对我们说的「No」,其实背后是为了保护我们,又或者是要让更好的「Yes」进入生命

 

因此在「祷告」这件事上,首先要知道:上帝乐意给你祝福;但神今天说「Yes」,并非意味着明日就会发生。

 

葛米勒的儿子今年已经15岁,他对儿子的答案依旧,这个请求直到儿子18岁考到驾照,才会兑现,因此神的祝福不会照我们自己预期的时间表成就。

 

上帝可能不会照你所想像的方式成就

等待应许成就的过程非常困难,这时撒但的谎言可能会进来,使你怀疑上帝的话语、应许。此时要小心!这可能会成为祷告的拦阻。

 

上帝并非永远照你所想的方式成就旨意,以下葛米勒分享耶稣「叫醒」好友拉撒路的故事,进一步说明。

 

当马大与马利亚通知耶稣,请他前往家中医治拉撒路,耶稣回答「Yes」,但他并没有马上前往,而是在拉撒路死4天后才去;马大与马利亚看到耶稣非常伤心,可能还感到生气和困惑,心想如果耶稣早点来,拉撒路就不会死了。

 

只见耶稣站在坟墓门口,唤人将坟墓前的石头移开后,唿喊拉撒路,而他就从坟墓走了出来!可见上帝的医治方式很不一样,可能不会照我们期待的方式发生,但永不落空,就如耶稣对马大的应许后来真的发生了,只是并非照人的时间表。

  • news-details
  • 葛米勒牧师分享,当需要来到,我们可以来到上帝面前,使用讚美与「阿们」谢谢祂回答「Yes」的应许,并选择相信上帝,即使明天应许没有成就,仍继续相信祂。(图/shutterstock)

祷告要凭信心求,信心从听道而来

祷告时,若不知道何为「信心」,可能会使我们生命产生拦阻。

 

罗马书12:3,「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经文可以发现,上帝创造我们时,也将「信任与相信」的能力赐给人。

 

信心就是「相信某个人的可信度」,事实上,人每天都在执行信任,例如:相信椅子可以承载我的重量,所以毫不犹豫就坐下;而要增长对神的信任,就是听道。在罗马书10:17教导,「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圣经中有超过3千个应许,若不知道这裡面的应许,便无法对上帝产生信心与信任,因此听道非常重要,活化信心就能进入应许中。

 

葛米勒年轻时,曾经歷严重意外,当时教会并无医治相关教导,所以他不清楚上帝会医治我们,直到有天友人带他到另一处的教会,当时教会正教导神的医治,他听见后就相信上帝会医治自己,于是当场得医治,因此祷告要凭信心求,一点也不要疑惑。

 

我们常听到「你这小信的人」,以为耶稣指信心「大小」,有多少公斤重的信心就能移山,但其实塬文指的,是信心的「延续性和坚定程度」

 

耶稣的门徒之中也有渔夫,若风浪连渔夫也会惧怕,表示风浪威力非常大,而他们在搭船前刚经歷五饼二鱼神蹟,当下他们对神充满信心,却在遇到另一个困难时,就对神产生疑惑。

 

不过,耶稣不因门徒们信心摇动就与他们断绝往来,而是继续帮助他们成长。旌旗教会过去经歷一些艰难与哀伤的阶段,有些人可能会冒出许多想法,疑惑下一步要往哪裡去,但耶稣说「你要持续相信」,葛米勒相信,耶稣也与旌旗教会同在,上帝仍然掌权。

 

讲道尾声,葛米勒为旌旗教会领受到两句经文,分别是约翰福音第10章11节、以赛亚书第40章11节,在哀伤与困惑,不知道下一步要往何处迈进时,要明白牧者之上还有一个牧人—耶稣,祂将慢慢引导旌旗教会前行,并把平安放进每个人心裡,帮助我们继续相信。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捨命。

—约翰福音第10章11节

他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

—以赛亚书第40章11节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