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教会提升对心理、精神疾病的卫教认识,有助陪伴牧养情绪障碍者。(图/freepik)

昨(17)日上午,基督徒艺人艾成疑因忧郁缠身坠楼过世,令人深感不捨,也引起相关讨论,不论如何,都再次提醒众教会,能在此需要上为每个灵魂多走一哩路。对此,彰化基督教医院院牧部牧师成如慧,和伯特利身心诊所谘商心理师魏棻卿受访时皆建议,教会能和心理师合作,成立心灵成长支持团体,或加强心理与精神疾病卫教判断,对症介入和陪伴,避免憾事再度发生

除了陪伴,我们还能提升对精神疾病认识

魏棻卿指出,若主流媒体报导内容属实,根据其临床判断,艾成除了忧郁症外,可能还伴随其他精神疾病。

 

艾成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每天都听到有人在耳边叫自己去死,且不自觉用头勐撞地板,甚至一度失控拿刀要砍前来帮忙的会友,并于某谈话节目透露「精神病院又不收」。可见,他曾想求助医院,但被拒绝。

 

魏棻卿分享,心理和精神疾病是不同向度,前者较容易透过谘商心理进行治疗,但后者为精神疾病,可能由脑部生理功能失调引起,若无医学治疗介入,身旁人帮助则很有限。

 

例如:精神疾病之一的思觉失调症,病发严重时,会建议住院治疗,以避免轻生或伤害他人。这也是她认为,艾成可能伴随精神疾病的因素之一,若单纯为忧郁症,较多是向内自我攻击,不会有攻击人的风险。

 

多年前,魏棻卿实习时,教会界对心理和精神疾病尚不了解,可能会要患者停止服药,否则视作对上帝欠缺信心,但随着社会演变,教会愈多认识,也接纳心理疾病患者,若要着手「关顾」,可能需回到根本:加强心理和精神疾病卫教,才能在关键时刻介入与治疗。

 

成如慧也有如此见解,她建议,教会成立心灵成长支持团体,成员中不只有牧师、家属,也能包含精神科医师、专业心理谘商师和相关专家,以团队方式陪伴忧郁者,如此才能走得长久。这就是「教牧谘商辅导」,以心理学知识、助人技巧,融合基督信仰帮助有需要的生命。

  • news-details
  • 左:魏棻卿谘商心理师,右:成如慧牧师在办公室为人代祷。两位皆建议教会提高对心理、精神疾病的认识,或组织心灵成长支持团体。(图/伯特利身心诊所、成如慧 提供)

教会陪伴NG话语

需要小心的是,「靠主得胜」这句常在教会家人间彼此勉励,但,可能会不经意刺伤心理及精神疾病患者。

 

魏棻卿解释,教会常教导要保持喜乐,可能无形中会给予患者压力,认为任何事都只能往正向思考,不应说出负面话语。而,这可能会导致遗漏重要「线索」,例如:对方有无自杀「意念」或「计画」。

 

她认为,生病期间是更多认识自我的过程,而罹患疾病只是生命失衡的「累积结果」,因此不须自我贴标籤。

 

关顾彰基病患与员工的成如慧分享,常见不可对心理与精神疾病患者说的NG话语,包括:「你要加油」、「你会好起来的」、「不要这样想」,因如此会使对方感到被否定。

 

接着,她分享关怀案例说明。若对方说:「我好想死喔」,她会回答:「真的喔?你现在很想死,现在的状态一定很沮丧对吗?有没有不是很想死的时候,那次(正向感觉)是怎么办到的?」

 

建议可先复诵对方言语,并展露自己正倾听,与尝试理解对方的态度,接着再引导对方思考生命中美好事物。

 

成如慧鼓励,哪怕对方只有一点点亮光,经长时间陪伴建立安全与信任感,加上这类对话练习,相信患者能逐渐走出忧郁隧道,如亮光的美好事物也会越来越大。

  • news-details
  • 成如慧为病患按手祷告。她分享,祷告与药物治疗是双效药。(图/成如慧 提供)

祷告与用药,双重更有效

除了回忆正向事物,提升患者的希望感之外,也能透过祝福祷告,填满患者灵性空缺。成如慧分享,有位牧养一年多的员工,稳定服用药物,但仍不时感到忧郁。

 

而透过祷告与牧养,该员工于今(2022)年受洗,并在教会做见证:「认识信仰,才知道我们有身、心、灵。受洗前,我的灵是空虚的,难怪我会不快乐,但现在我要多认识这位神,用祂的爱填满空缺。」可见心理药物、祷告和灵性餵养,需相辅相成。

 

魏棻卿说,教会和治疗团队并非互相牴触,而是并肩作战的两个团队——教会负责支持与代祷,专业治疗交由医学团队。若只打着「靠主得胜」口号,可能会给人错误期待和想像。

 

访谈尾声,魏棻卿特别指出,小组长与牧者因自身教会角色,当心理与精神出状况时,可能会对求助医学有所顾虑,而她认为,「领头羊」的角色实为重要,若自己愿意接受外界帮助,反而能为组员做出最佳示範,且上帝会为我们预备最合适的医生,唯有领袖先稳住身心灵,才能为主牧养羊群。

 

基督教今日报提醒您爱惜生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可播打24小时的自杀防治谘询安心专线:1925、生命线:1995或张老师专线:1980。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