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当你把神主牌拿下来时,我的心好像被刀刺了一样…」多年前,温永生为一位初信老弟兄拆偶像时,对方说的这一句话烙印其心。究竟,该如何解决客家人(华人)祭拜祖先的文化问题?
20日,客家宣教神学院来到城市之心教会,举办「2022台南祭祖研习会」,由院长温永生分享「华人的孝道文化与祭祖难题的突破」一题。
下:城市之心教会潘燕香师母带领敬拜。上左至右:客神外展处罗源丰处长,感谢神带领团队走出校园、分享课程,以僕人服事连结众教会。李元荣牧师致词。(图 / 记者辛毓珊)
第五代客家基督徒,毕业时神送两个大礼
身为第五代基督徒的温永生说:「我从小没有拜祖先的压力,只有不信耶稣的压力。」他于屏东内埔乡农村长大,后至台北念书,才听闻,塬来近400万客家族群中,信主比例仅0.3%,进而受神感动蒙召献身。
毕业后、当完兵的他,工作一年还完助学贷款,25岁就去读神学院;就学第二年,神带领他接养一间桃园平镇山仔顶的佈道所,边装备边开拓教会;当时自台北到山仔顶要换两次车,每趟需两鐘头以上。
毕业后,神送了温永生两个大礼物。第一个是温师母,被他封为「温家宝」,对方为闽南人,却很认真学习客语,几年下来,也能用客语讲道。第二个大礼是什么呢?是一对老夫妇要信耶稣。
当时有种说法:叁种人最难信主,第一是老人,第二是乡下人,第叁就是客家人。而这对老夫妇既是老人、乡下人,也是客家人。温永生说:「你知道我多兴奋?台湾最难信耶稣的人愿意信主,且愿意拆偶像!」
第一次拆偶像,对方一语刻骨铭心
出身基督教家庭的温永生,从未看过拆偶像,因而对此服事相当期待。他邀请台北母会协助,牧师带着几位弟兄姐妹,有人还开了3.5吨小卡车来。一群人爬到第四层神明厅,唱诗祷告后,就开始「动手」。
他们拿下偶像、并尊重地把神龛式祖先牌位取下来,收拾入袋后、一一上车载走。生平第一次拆偶像却如此顺利,温永生感觉好似特攻队完成了任务。然第二个礼拜,当他再去探访时,对方说了令其毕生难忘的话。
老弟兄说:「你知道吗?上礼拜,你们把观X音菩萨拿下来,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当神主牌被拿下来时,我的心好像被刀刺了一样…」
当下,从未拜过祖先的温永生很难体会,心想:有那么严重吗?但这番话,自此烙印在其心底。深感:「我若要继续在这地传福音、建立教会,就一定要解决客家人(华人)拜祖先的文化问题!」
他说明,客家人是台湾保留祭祖传统相当完整的族群,至今仍习于家族扫墓、祠堂祭祀。有些祖坟放置全家族骨灰高达近800罐,坟墓处设门右进左出,可见之大。也因此,客家人背负「家族责任」,以致信主压力大。1
孝道是圣经十诫之一,新旧约皆有明确教导
事实上,圣经极为看重孝道。旧约十诫的前四诫,谈人神关係,后六诫谈人际关係,第五条诫命就是:当孝敬父母,是人伦关係的首诫。甚至,犹太人有一说法:此诫与人神关係诫命,同放在第一块法版上,可见其重要性。
新约也有孝道教训,如耶稣的榜样,在约翰福音19:26-27,「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他到自己家裡去了。」
为何耶稣要这么做?耶稣其实有4个弟弟和几个姐妹,母亲应能被照顾,为何耶稣要託付给门徒约翰呢?有人说,是因手足未信主,所以耶稣不放心。
而温永生认为,此说服力不足,因未信者不一定不孝。他认为是:因耶稣家境贫穷,而约翰家庭经济较好,对方父亲有船又得请工人,「耶稣期望母亲未来日子能好过一点,所以请约翰帮忙照顾。」
无论如何,耶稣此举实为孝道榜样。以弗所书6:2也提到,「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此诫命超越时空和国籍,凡是神儿女都须遵守诫命。
华人孝道观深受儒家影响,看重生孝及死孝
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指子女孝顺在世父母,要用好的态度供养;父母逝世时,当重视葬仪(慎终);而后以礼祭祀(追远)。温永生将父母死后持续表达的孝道,称为「死孝」。
「生前孝顺(生孝)」是儒家与基督教相同之处,然最大相异是:基督教为「神本之孝」,孝顺是遵从神的诫命,而神给诫命,也必赐恩典遵循;儒家则是「人本之孝」,出于人的教训,也靠己意及力量执行。「因此,基督徒的孝道表现,其实应该比一般人更好。」他说。
其次,儒家看重死孝,但这并非与圣经塬则不同,而是与台湾教会教导不同。因目前教会较不在意信徒于父母过世后,如何表现慎终追远。
面对中华文化的处境,温永生说:「若只强调生孝,却不注重死孝(慎终追远),很容易被人误会『基督教是不孝教』。」虽无辜,但基督徒的确有力犹未逮之处,以致被遭误解。
然而,究竟当如何于此实践信仰呢?
圣经有「慎重追远」的例子吗?
相较西方文化,希伯来文化与华人更相近,有跪的礼节,例如:创世记的亚伯拉罕、撒母耳记的大卫,前者接待叁天使时,便是跪着迎接。
圣经「慎重追远」之例,如:撒拉过世时,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创世记23:2),并向赫人买地,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麦比拉田间的洞裡(23:19)。然台湾有俗语说:「信基督教,死没人哭」,温永生说:「家人过世当然难过,哭很自然,只是要节哀。」
而麦比拉洞,后来也成为亚伯拉罕家族的墓地,包括:亚伯拉罕、以撒及利百加,都葬于此;甚至移居埃及的雅各,也要求儿子约瑟将他死后带出埃及,葬在他们所葬的地方(创世记47:30)。
以上都是圣经「慎终」之例,又,有无「追远」呢?其实,只要看圣经家谱便了然。例如:创世记5章、10章、11章、出埃及记、歷代志等,都可从中而知:神不希望以色列忘记祖先。因此,慎重追远与信仰其实并不衝突。
温永生说:「我们若有妥善作法,也能在传福音时,少去很多难处。」哥林多前书9:19,保罗说,「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僕人,为要多得人。」
换句话说:「只要不违背圣经,就充分地认同当地,适当地尊重当地文化。」温永生举近代宣教士戴德生之例,他设立内地会,在当时中国生活条件最不好的地方传福音,并要求同工要留辫子、穿长袍马褂、学习当地标準语言,变得越像中国人越好。
此宣教策略非常成功,后来中国教会分成叁大块,一是各宗派教会、另一是倪柝声的教会,再来就是内地会所建立的教会。
又如宣教士马偕,于1872年登台后,谦卑和放牛孩子学台语,半年后就用在地话传福音,甚至娶了平埔族姊妹为太太,在台29年间建立60间教会。
教会当看重慎终追远,採批判式的处境化
如何在不违背圣经下,充分认同当地文化呢?温永生分享「批判式处境化」的4个步骤。
第一,先瞭解华人的祭祖文化。为什么要烧香?目的为何?为什么烧金纸?背后意思又是什么?建议用愿意明白的态度,去透彻解析在地文化。
第二,找到相关经文,按释经学瞭解圣经塬则。
第叁,批判传统的祭祖:哪些合乎圣经,可以保留?那些不合乎圣经?就思考当如何改革。
第四,处境化应用,即设计出具体作法,不是只有批评,也要提出可行之道。过去,教会採「摒弃模式」,看到神主牌、烧金纸不合圣经,就全然废弃,但较佳方法应是「取代模式」,设计出其他作法取代传统惯例。
中华文化注重「仪式」
温永生引周联华牧师的话表示:「在中国人中间,还是要有一点『仪式』比较好。」也引林治平教授曾言:「观念是抽象的,必须有『符号』把它表达出来。」
许多人喜欢参加教会婚礼,因其中有许多美好仪式,如父亲牵新娘入席、讲道后证婚、立婚姻誓约、交换信物、揭纱、谢亲恩等,丰富内涵的仪式,很受华人欢迎。然教会葬礼却相对简单,多半仅有礼拜流程。
追思叁礼:倒水礼、献花礼、点烛礼
追思叁礼以「敬拜神」为核心:第一倒水礼,为饮水思源向圣父祷告;第二献花礼,愿祖德流芳向圣子祷告;;第叁点烛礼,期许光宗耀祖向圣灵祷告;并採致敬礼,沿用国人鞠躬献花,来作仪式表达。
上述礼仪可取代公祭,或于清明节办尊神祭祖大会,邀请非基督徒亲人参与,家族扫墓时也能採用。
温永生鼓励,基督徒当勇敢争取,採用富基督信仰内涵的仪式,在所需场合表达,人们也终会发现:基督徒的做法比较好,简单且更有意义!且现今环保意识抬头,时代趋势对基督教很有利。
长期性做法:製作「祖先纪念表」取代神主牌
他同时鼓励家谱保留完整者,可製作「祖先纪念表」来取代神主牌,若所存资料不多,也可用现有资料製作「世代传承表」;现代电脑排版方便快速又美观,亲友来访很容易看见成果,自然而然也就消弭偏见。
会后,温永生接受本报专访,分享目前教会尚未普遍突破的可能塬因,一是多数教会有其宗派传统,且较受西方文化影响,而改变传统本非易事,会牵涉许多人、面对不同意见,所以需耐心慢慢来。
第二,可能因神学立场而不认同,但他分享接触后发现:「其实很多人不同意,是因不瞭解,以为追思叁礼是在拜祖先,但其实不是。」
温永生解释,如同婚礼,既敬拜神又有婚约功能,又如:新居、满月或大寿感恩礼拜,都是以「敬拜神」为中心,再带出附带目的。「追思叁礼也是,敬拜神、并带出慎终追远意涵,目的是表达基督徒的孝道。」
客神见证神爱客家、要救客家
会中,温永生也传递客神的异象与负担。客神起于2000年时,一群客家长辈凭着信心,借了竹东信义会教会两层楼,以100坪小小的圣经学院开始。
后来,温永生受邀于客家福音协会任职院长,前后共19年边牧会边任职。他也因此更深看见:台湾157年的宣教史裡,客家群族被忽略了;早期宣教士除李庥牧师外,无其他人习客语,对方也因病不久人世,全本客语圣经直至2012年始出版。
但,温永生感恩分享一大神蹟!客神后于龙潭桃园买下一块1,528坪的地,盖成地下1层、地面4层,共1亿5,000万的大楼。他说:「竟不必贷款就完成了!神真的做了奇妙事!客家教会多半弱小,平均礼拜人数35个,此事谈何容易。」见证神的怜悯,祂是如此爱客家、要救客家!
客神建筑深具客家元素,参考福建客家土楼,有圆形、也有方形。2018年,客神通过国际亚洲神学协会认证,2020年逢20周年,设立新办学方向:万族为客家,客神为万族,欢迎任何人加入装备行列。(图/记者辛毓珊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