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在大一新生甫入学之际,武自珍教授开讲,给学生与家长实用提醒。(图/记者林稚雯、Shutterstock)

你家有大学生吗?9月新学期开学之际,许多学子们开始进入全新阶段,脱离中、小学塬本明确时间规範的按表操课,大学生开始离家,外宿,平日选课、选社团皆可自行安排,同学间都有殊异的规划,和过去制式的学习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就此,亲职教育专家武自珍教授提醒:「大学是人生另一个篇章的开始,学生需要学着凡事自己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家长则要学会『鬆手但不放手』让孩子有机会探索世界、为未来做準备,却也需敞开臂膀,在任何有需要之际,成为接住孩子的避风港。」

8日下午,东海大学举办「準备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吗?─大学的意义与挑战」新生家长亲职讲座,由曾任东海大学学务长、同时也是亲职教育专家的武自珍教授担任讲员。

 

在跨域学习中认识自己

「大学四年,看似时间很长,其实一下子就匆匆过去。这四年,你可决定是如大家戏称的『由你玩四年』或是从中得着关乎未来、终生受用的能力。」

 

武自珍表示,以自己的先生,东海建筑系詹耀文教授的经验为例,当年詹耀文进入建筑系就读,对于建筑本科的学业得心应手,却为了学校要求学生都需修习通识领域,因而选了一窍不通的音乐课程,反在罗芳华教授的引导下,开启对于古典音乐喜好。

 

透过聆赏乐曲能力的建立,帮助詹耀文在学士毕业,负笈海外深造时,在异乡的夜晚能够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绘製建筑图稿,享受忙碌时仍有音乐相伴的时光。

 

从先生的经歷出发,武自珍说,「跨域学习能让学生认识更多学门的基础知识,知道不同的科系间都在学些什么。也透过这种多方涉猎的过程,更加确定自己在学习上的『喜欢』与『不喜欢』。」

 

修课期间,大学生会遇到的另一个挑战则是「阅读」、「报告」与「分组」。授课教师可能会指定中/英文读本,多数都会要求学生写课堂报告,也常会指定以小组的方式分工完成。有别于过去的按表操课,大学生要规划自己的念书时间,要学会主动找人一起完成,甚或在面对分工不均时,仍能想办法应对。

 

武自珍指出,学生谘商中心常收到的典型求助问题,是同学表示「做报告都没有人要和我一组。」外在的拒绝常会让大一新生心生疑虑,想着是不是大家都不喜欢我?是不是我其实不适合念这个系所?

 

当孩子愿意回家告诉爸妈在校遭遇的沮丧,甚或不满老师规定一堆、要求不合理时,除了将孩子从牛角尖中拉出来,让他知道人际间本来就会有龃龉产生,对于授课教师的观感,在应和孩子看法、想为他出气前,更要做到的是「听与同理」。从中使孩子们学到,与其对眼前的挑战抱怨,不如从中学会迎向困难、为自己打气,尝试解决问题。

  • news-details
  • 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不同,需要面对「阅读」、「报告」与「分组」叁大挑战。(图/记者林稚雯、Shutterstock)

在精彩且自由的生活中,学会负责

大学生活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除了上课外,还会有社团、系学会活动、担任干部、处理生活庶务、约会……等各样可能性。

 

活动越多除了代表日子能过得精采有味,相对的,在「由你玩四年」的同时,大一新生也需知道,自由的背后是自律与责任。

 

武自珍笑着说,往年还在授课教书时,总会在开学前就提供学生详细的修课说明与要求。大学不再有复习考,何时该念书、何时该为学业紧张都是学生的个人选择,大学生年纪够大了,念书当然是自己的事情。同时,即便学生总是要睡过头不来上课也没关係的,「只是别忘记,老师会记你缺席。」

 

许多大一新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却忘了要尽到该尽的责任。武自珍回顾,曾有一日看见有人来到宿舍门前徘徊,她开门询问对方来意,只见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说项,希望针对成绩不佳、勒令煺学的状况有所转圜,「听到这裡,我也只能和这位妈妈告知,学期初所有的课程规範都已经仔细说明了,大学老师本来就不会一再提醒叮咛学生该做的事情,这次就让孩子学着为他的行为负责吧。」

 

大学生的3点关键能力

武自珍再次提醒,「大学是学习做人生重大决定的阶段!」除了学习为自身选择负责,也应把握这四年,完成以下的定位与探索:

 

(1)找到个人价值的来源,体会挫折的意义,尝试在困难中重新站起

(2)在学习中定锚未来有兴趣和热忱投入的职业

(3)藉由与同学建立关係,体会人际间的型态,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角色

 

真实人生和偶像剧有很大的不同,每个人一定都会有挫败与迷惘的时刻,在校期间仍有很多尝试的可能,武自珍鼓励,「人生很长,才18岁、20岁出头的阶段,没什么不能重新来过的!」

 

期勉大学生们在校多看、多学,若觉得兴趣发现得晚,来不及转系或是双主修、辅系,先和老师们讨论自己的状况,至少準备到可以大学毕业的程度,研究所时期再全心投入专业,也是一种方法。

 

家长们的「鬆手」练习

相较于大学生应趁此阶段认识自我、探索世界,武自珍认为,这时期的家长必须放下华人「只讲道理,不讲感觉」的习惯,不再以「我是为你好」的观念出发,希望孩子的大学阶段仍在自己的掌控与嗬护之下。

 

武自珍说,过去有段时间她担任社工系系主任,期间一次次看到「大学生的苦恼,却成了父母的烦恼。」许多家长还是为孩子在校生活大小事操心,也有家长会气唿唿地拨电话到系办找人,生气地表示孩子上大学后就都不回家、不把爸妈放在心上。

  • news-details
  • 武自珍教授提醒,大学并非「由你玩四年」,而是要藉此得到终生受用的关键能力。(图/记者林稚雯)

回应父母们的表现,武自珍指出,当孩子离开父母,开始相对自立的生活后,双亲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孤独感,除须对此做出调适,面对将要发展个人生涯的孩子,则建议父母:

 

(1)以成人对成人的方式互动。

(2)适应孩子在生活型态的改变,他们很有可能全心投入大学生涯的各种活动,这是上一辈不曾有的经验,学习适度包容他们有点不规律的作息与行程安排。

(3)仍应注意孩子的变化,也协助他们正面解读挫折经验。

(4)相信自己用年岁累积的人生阅歷仍旧宝贵,若有需要还是可以做经验分享,甚或传授个人专业。

(5)「鬆手但不放手」,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歇息之处时,让家庭仍是他最好的避风港。

 

此外,武自珍也叮咛,若孩子在就读大学前曾有身心问题的就医歷史,会习惯由父母提醒服药、管理病情。大学后有时会因缺乏个人管理能力,服药不规律,导致病程有所变化。建议若有这方面的担忧,以东海大学为例,家长可先与学生谘商中心通报,中心内有多位谘商心理师、社工师可在需要时予以协助,也请鼓励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前往求助,「到谘商中心不代表一定是生病或有问题,找个人聊聊,抒发心声也很好。」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