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这就是那一直在等候我的所在 —冯君蓝、季勇 双人展将于12月17日(六)下午2:00展出。(图/僕人团 提供)

适逢全台纪念马偕来台宣教150週年,既是牧师又是摄影家的冯君蓝,邀请好友法国摄影家季勇(Guillaume Hebert)共同参与这个计划,以「这就是那一直在等候我的所在」为主题,自己扮演耶稣,儿子扮演「鬍鬚番」马偕,父子联手,强调信仰精神上承先启后的意义。

 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他的家族塬是苏格兰高地的佃农,因工业革命引发的圈地事件被迫离开家乡移民加拿大。马偕的父母是敬虔严谨的加尔文改革宗基督徒,他自己则在十五岁起担任小学教员,六年后进入多伦多大学神学院,再转赴普林斯顿神学院,学成后成为长老教会牧师,并随即申请受差派往海外宣教。

 

1871年12月30日,马偕抵达台湾打狗(高雄),并在叁个月后搭船北上沪尾(淡水);当船隻驶进港口,他望向陆地,听见上帝以无比清晰的声音对他说:「这裡就是了。」

 

马偕确立了「这就是那个一直在等候我的所在」。

 

此后二十九年,直到因喉癌病逝,安葬于淡水;马偕在台湾先后建立起数十间教会、设立神学院、女子学堂和医馆(马偕医院的前身)。马偕虽然不是医学系科班出身,却凭藉学习过的医术,在自宅开展免费医疗、教导公共卫生知识、为民众拔除蛀牙、提供疟疾与脓疮的特效药。他又从国外输入多种蔬菜种子,教导农民种植,并教授学生西洋科学知识。

 

马偕并且娶了身世困苦的葛玛兰女子张聪明为妻。为着耶稣基督的使命、为了使台湾人得着福音的益处,马偕一生鞠躬尽瘁。

  • news-details
  • 这就是那一直在等候我的所在 — 冯君蓝、季勇 双人展。(图/僕人团 提供)

不求容貌上的肖似,在于信仰精神上承先启后的意义

今年适逢全台纪念马偕来台宣教150週年,既是牧师又是摄影家的冯君蓝,受命他在台湾神学院时期的老师林鸿信博士,创作马偕与基督和台湾的相关作品。冯君蓝的父亲冯家豪牧师本是香港卫理公会差派台湾开拓教会的宣教师,他自己也在从事了十数年美术工作后,进入马偕设立的台湾神学院,进而成为一名传道人。

 

此次创作,冯君蓝让他旅居埃及叁年蓄着一嘴大鬍子的小儿子默筝,在作品中扮演当日台人口中的「鬍鬚番」马偕,而他自己则扮演耶稣;不求容貌上的肖似,却在于信仰精神上承先启后的意义。

 

冯君蓝更邀请好友法国摄影家季勇(Guillaume Hebert)共同参与这个计划,将二人分别拍摄的加拿大与台湾风景作品穿插在展览中,以对应马偕前后半生的归属。有趣的是,加拿大的马偕最终入土淡水,而冯君蓝的父亲冯家豪,则在台湾事奉二十二年后受邀前往加拿大安大略省(马偕故乡)的卫理公会牧会,并最终安葬于彼。

 

而同样身为基督的门徒,不论身在何处或做什么,一如马偕的座右铭「拢是为基督」。

这就是那一直在等候我的所在 ——冯君蓝、季勇   双人展

 

This is the very field waiting for me

Joint Exhibition of Stanley Fung and Guillaume Hebert

 

展期|2022.12.16 - 2023.01.14

开幕|2022.12.17(六)下午两点

地点|诚空间,台北市松山区民生东路3段113巷7弄10号B1

开放时间|週二至週六,PM 1:00-7:00(日一公休)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