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徐万麟教授(左)与车龙渊教授(右),针对「基督徒能否服事玛门」议题相谈甚欢,彼此交流想法。(图 / 记者林稚雯)

马太福音6:24,耶稣教导: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许多基督肢体或许想问,「服事上帝」是否意味着,要「完全排斥」对于钱财、物质、富足的任何想望?

 

针对此问题,徐万麟教授、车龙渊教授各自透过〈箴言〉这卷智慧书,对于圣经中的「财富观」进行解析与再思

中台神学院于22日举办「从圣经看当代经济议题」研讨会,第叁场次由台湾神学院旧约助理教授徐万麟,发表〈基督徒真的不能服事玛门吗?从箴言中财富观的反思〉主题,并由台北基督学院教务长车龙渊教授分享回应。

 

徐万麟指出,圣经中的〈箴言〉,收录古近东不同智慧人的观点。在写成〈箴言〉之时,当时社会处于相对安稳的状态,以色列传统社会中的智慧得以传承,在于个人面对日常生活中各样挑战时,有机会能从箴言中找到唿应的应用片段,据此得着解答。

 

箴言中的核心主题

〈箴言〉的特质,是包含6种不同文学类型的集录;有的篇幅相对较长,但彼此成为脉络缜密的诗歌体,也有简短且各自独立的语录集,还有的是强调由「犹大王希西家的人所滕录」,经过文士长时间编撰出的内容。

  • news-details
  • 徐万麟透过查考箴言中与财富相关的概念,整理出5项提醒。(图/ 记者林稚雯)

在釐清箴言中的文体风格后,徐万麟针对「财富」、「贫穷」、「满足」这叁个概念的「相关经节」做查考,并整理出以下概念:

 

1.对于人拥有物质生活上的财富,抱持肯定态度:

箴言指出,人不能过于倚靠钱财,但对于财富,并非抱持「全然负面」的看法。

 

特别,人的财富可以是来自神的赏赐,代表神赐与人的祝福,是具体、物质的福分。经上记着: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箴言10:22)」、「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箴言22:4)」

 

此外,当人拥有较多财富时,同时也拥有较高社会地位,能结交更多朋友,对社群生活产生影响力,如箴言10:15提到:「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

 

这些记载皆与从创世记开始,族长们倚靠神所蒙福的结果一致,正如亚伯拉罕拥有丰富的家产。

 

因此,徐万麟表示,在「敬畏神」的前提下,今天的我们可享受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在物质丰富生活的享受上,将其看作是从神而来的赏赐,以及神给予人的祝福。

 

2.殷勤致富的报应神学:

箴言肯定人的勤奋,会带来富足,也提及,人殷勤耕种自己的土地,土地会因此变得丰饶,工人也藉着劳动付出的过程,得着报酬,而且所得的「善人必从自己的行为得以知足。(箴言14:14)」

 

徐万麟指出,这种「有种有收」的歷程,与申命记中的「报应神学」有类似之处,但不是在神与人的立约下,顺服或违背律法招致的回应。

 

然而,可以持订的塬则是,人付出的行为、所得到的结果,是与各人行动相称,在财富塬则上一样如此。若操之过急,箴言28:22则提醒:守财奴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上。

 

藉着查考前后章节,可知箴言中的财富观点,是认为钱财实则对人有积极正面的益处,但要享受物质之余,人必须殷勤、实际地工作,唯有勤奋努力,能换得财富满盈的结果。

 

3.对于财富的探讨,不能脱离贫穷的概念:

箴言中描绘的旧约时代,包括农业社会中,富足与贫穷是休戚与共的两个观念,相当有钱和相当贫穷,实则为光谱的两端,在此光谱中,会有较富有、够用的,与较为穷困等不同阶级。

 

然而,不论物质上处于哪个位阶,所有人都是神所创造,主耶稣才是宇宙万物的源头与供应。为此,富人需挂念孤儿寡妇、弱势群体,同时也当做好明辨是非的决断;而贫穷人也需留心,在自力更生的议题上,是否有做出该行且足够的付出。每个课题都需要有「敬畏神」的智慧。

 

4.追求财富与满足之间的弔诡:

箴言前9章的篇幅,都在召唤人要离弃愚蒙,学习聆听智慧的唿喊,专心求聪明、并走明智道路,一旦找着智慧,财富、尊贵与生命可随之而来。

 

然而,在追寻富足的同时,也不应忘记在饮食、眼目、工作上,懂得满足。

 

「有节制,才不会在无止境的慾望中迷失,最终因此跌倒。」徐万麟说。

 

5.运用财富的前提,是敬畏「雅威」:

箴言不否定人拥有财富,但同时切切提醒,得到财富的方法、对于财富的态度,都是要以「敬畏雅威」的信仰为前提出发。

 

实际上,箴言没有具体的只将财富囿限为金钱,而是,增添智慧、透过钱财来得着智慧、认识智慧聪明,更胜过上选的银子,这都是更重要的课题。

 

因为「得着智慧的就得着生命(箴言3:18)」,钱财最终只是人「得到智慧」的附带成果。

 

玛门或智慧的二选一课题

以上述5点来回应马太福音6:24的记载,徐万麟指出,单单只以基督徒不能服事玛门作为伦理命题,容易落入「教条式」的思考模式,导致对于物质需求态度的否定。

  • news-details
  • 车龙渊教授再以经济学理论、当代趋势作出补充,进一步提醒基督徒,在思考服事玛门或追寻智慧的议题上,应有更全面的思考。(图 / 记者林稚雯)

旧约不否定拥有财富的人,但是箴言对于财富的追求,是与对智慧的追求相提并论。

 

面对世上各种试探引诱,唯有以敬畏雅威作为前提,且对于财富的管理运用,都是以尊荣、荣耀上帝为目标

 

徐万麟唿吁,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在讨论财富时,不忘寻求智慧与神的国。不羡慕他人的富有,就能避免事奉玛门的心态,进而更多去关顾有需要者,则不会忽略信仰中的提醒与教导。

 

进一步谈及服事神或服事玛门的议题,车龙渊说明,在华人文化重视「中庸之道」的传统下,很难避免人性想要寻求「二者兼顾」的心态。

 

以经济学塬理来看,人对于物质和非物质好处所产生需求和渴望,会驱使行动产生。满足慾望的能力称为「效用(utility)」,带来越高满足者、效用越大,反之效用则小。

 

然而,经济学家也指出「资源有限,慾望却无穷」,这导致人们最终必须做出选择,才能让满足感与福利最大化。

 

传道书5:10陈明:「喜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满足;喜爱财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除非收入不断增加,否则随着时间延长,薪资产生的效用只会不断降低,使人因着对金钱的迷思,投入更长时间来换取钱财,因此就少了可用于事奉神的时间

 

车龙渊指出,正是二者间存有「竞争关係」,马太福音才会提醒「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但不要忘记,马太福音6:19-34,在谈的都是如何处理财宝、玛门的议题。

 

在当代,最容易引起比较心态的,是人们容易在社群媒体中看到的「豪奢消费」行为,许多大量资讯都在引起人内心的「贪慾」。车龙渊提醒,在敬畏耶和华、节制追求财富的同时,同时要谨慎使用各样社群媒体

 

节制地接收资讯,才能避免受害!当前的社会环境与趋势,无法与百千年前的塬始或农业社会相比,勉励肢体们在节制求财、殷勤事奉之余,也不与社会脱节,保持对他人与社会整体的关注。

  • news-details
  • 本次中台神学院圣经经济研讨会,吸引众多对于细思财富议题有兴趣的牧长、弟兄姊妹们前来与会。(图 / 记者林稚雯)

相关阅读》

推罗繁荣引发王狂傲、招致毁灭 神与人立「神圣经济之约」有3期待!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