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近期美国网红家长间兴起「把隐私还给孩子」运动,网红宝宝的成长隐患讨论正发酵。(图/shutterstock)

因为科技,「真人实境秀」正抓住许多人的眼球...假若网红宝宝的每个生活细节如一场戏,在网路被数千、数万粉丝观看;未来,当他有自主意识或成年后,回顾「从小活在众人视野中」将有何感受?


基督徒谘商心理师指出,「孩子的隐私、安全」很重要,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但「晒儿是否会影响孩子形塑内在的过程?甚或埋下忧郁种子?」这是同为人母的她,想邀请父母反思的问题。

网路双面刃,全看如何使用

随科技发展,带来以「粉丝经济」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我们不再需要明确表达意见或立场,仅透过浏览和互动就能为他人带来实际利益,此趋势下,不少网路红人过度分享生活,欢迎陌生人观看。

 

虽透过网路生活展示,能为粉丝带来娱乐、启发,但也可能引发隐私问题。

 

近期美国网红家长间兴起「把隐私还给孩子」运动,TikTok上,有多位网红家长不再上传,或删掉所有孩子的影片,甚至拍片唿吁其他家长「将隐私还给孩子」。可见「网红宝宝的成长隐患讨论」正于社会发酵。

 

「臺湾基督復临安息日会臺湾区会」青年事工部牧师万皓然分享,就现在社会来看,若父母经营角度、心态不符合社会期待,又或对社会事件过度评论,可能引发遭网友肉搜或攻击。

 

家中有一个国小的女儿,他认为,在网路分享贴文、影音并无不好,但提倡以谦卑角度「彰显神的恩典」,例如:分享在基督化家庭中孩子如何成长,如此较不易「物化孩子」,并教导以感恩心态分享神恩典,也是大众接触福音的契机。

 

另外,记录孩子成长点滴时,因女儿已有自主意识,所以他会徵询其同意,才把照片上传网路,假若不愿意,就改以文字描述,或使用孩子背影照片。

 

万皓然分享,平时女儿可以借用其手机,及使用家中电子产品,但若要「拥有自己的手机」,他与师母的共识为「高中之后」,因多个研究显示,孩子太早使用手机,易导致孩子情绪、判断力等问题。

 

并建议父母,当孩子开始摸索社群软体和手机时,可以及时从旁陪伴、协助,不仅能创造美好的亲子回忆,也建立彼此信任感,当孩子遇到状况就会找父母讨论,并了解隐私权的重要。

 

万皓然以诗篇127:3-4共勉,「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少年时所生的儿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用心面对信仰时,父母就如大能的勇士,孩子是手中的箭,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只要团结合力定能克服!

  • news-details
  • 万皓然牧师与家人合照,他提到社群媒体若妥善运用,将成传福音利器。(图/万皓然 提供)

孩子是「产业」或「创作物」?

伯特利身心诊所谘商心理师魏棻卿分享,身边有不少同侪帮孩子架设社群帐号,準备公开纪录整个育儿过程,她也曾闪过此念头,但因个人特质,不喜欢经营社群平台,所以无付诸行动。

 

在「晒儿」上,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小孩都是独立个体,长大后不一定与父母个性相同,乐意公开分享自己的生活。

 

且过去社群分享多以照片为主,现今却多了「影片」,而这些影音会在网路上广泛长久地传递,因此20年后,当这些网红宝宝长大后,相关效应可能会愈趋显着。

 

具备媒体经验的魏棻卿进一步指出,除隐私安全问题外,在这「人人都能网红」的世代,可归结叁大方向的负面影响:

 

1.过度美化他人人生

有研究指出,时常使用脸书的人,易有负面情绪、自我认同感较低,因大多人在社群媒体上都「报喜不报忧」,所以当我们看到别人过得好时,易落入比较的感觉,便失去喜乐。

 

2.过度人际关係结构

其2岁多的孩子,已能从影片中指认自己的身影,因此也会想摸索手机,至此,便开始建构孩子对人生的想像。

 

而晒娃的内容创作物,无形中会让孩子在意外在形象与评价,在学龄前提早进入社会化。

 

过去,当学校朋友不理我们时,内心便觉得难受、感觉难以消化,而当孩子发现之前的贴文有100个讚,此次虽贴文下无负面批评,但只有90个讚时,当中的心情落差,幼小的心灵可否消化?何以明白自身价值不在于外界评价?

 

3.过度追求他人认同

进入学校前,孩子只要追求父母和其他家中长辈的认同,假若父母喜欢透过社交软体连结,在此价值观传承下,孩子也会较注意社交媒体的反应。

 

社群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一旦亮出购买厉害的东西、穿着华美的衣服、享用美食大餐等,容易换得许多按讚数及羡慕眼光,孩子跟大人一样,都会从中获得「短暂的自信」,长期潜移默化下,会建立及时行乐的价值观。

 

然而,「棉花糖实验」发现,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日后在学业、经济与人际关係上,与不忍耐的孩子相比成就来得高,因此有必要培养孩子延迟满足,并将自信建立于此,如:用功念书、学习才艺,练习需长期累积才有显着成就的事上。

 

大人已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及能力,但在孩子年幼,正形塑价值观、人生观之际,「能否将眼目着重在长远目标?」这是为人母的她较重视的。否则未来,孩子如何能做更深层的人生规划!

  • news-details
  • 网红宝宝对大众公开生活记录,容易使人联想到电影《楚门的世界》剧情。(图/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万皓然牧师鼓励,比起单纯晒娃,若以「分享信仰家庭生活」为切入点使用社群媒体,可以更荣耀神。(图/shutterstock)

给父母的反思:引导孩子走什么「道」?

魏棻卿分享箴言22:6,「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并指出,可以当作人生运作逻辑,《圣经》讲的是「真理的道」,然而很多父母的教养提倡的是「世界的道」,以物质为导向。

 

然,社群媒体的特性就是「放大」世界的道,因此身在世界的我们,要常反思自己传承什么给孩子,她祈愿我们都有神的智慧,能教孩子「判断」而非「讨好」世界。

 

採访尾声,她强调,「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诗篇127:3),经文的「产业」非等同「资产、工具人或所有物」,而是神的祝福,因此父母也要尊重儿女的个体

 

曾有位40多岁的来谈者提到,高中时的信件被父母擅自拆开,让他觉得不被尊重,但父母认为:「你是我生的,为何不行(拆信)?」可见孩子虽尚未成年、父母在法律上有保护职责,但孩子有被尊重的心理需求;较年幼的孩子所要求的尊重範围,可能不都合理,可先以适度设限。

 

当脸书和其他社群媒体,随时将世界带到面前,或世界对我们生活指指点点时,魏棻卿祝福大家都能「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马书12:2),有智慧判断是非,不讨好世界,而更注重镜头背后真实的人际关係

「总归一句就是,社群媒体跟金钱一样,它不是万恶之根,而是中性的,端看怎么运用,

 

我也肯定社群媒体的某些功用,让人得到心理支持,

 

但要注意的是,适度的使用是资源,过度使用就成贪婪的綑绑,社群高度曝光的需求,某程度而言,可能会成为挟制与贪婪的工具。

 

这对孩子内心的测试强度太强,因此父母在当中扮演的职责相当重要!

 

要帮助孩子使用《圣经》或世界的『道』,须从父母做起。」

 

——魏棻卿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