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 / shutterstock)

圣经经文裡到底有甚么基本塬理?或是,其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是「生命」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东西?

 

《圣经,一本怎样的书?》一书由「基道出版社」出版,作者戴歌德 (Gerd Theissen)针对「圣经信仰的核心主题」,提出14个重点

圣经信仰的14个核心主题重点

重点1》创造

在神以外,没有其他创造者,也没有世界可言。根本上,只有一位神,以及一片空虚混沌——神从这片空虚混沌中,以其力量进行创造。

 

神凭藉祂的神圣旨意,创造了世界。在神的旨意下,本来可以是一无所有,或者,万物本来会有全然不同样貌。

 

神每时每刻中,都在行使祂的「创造」力量;在歷史中,这份力量,彰显在耶稣从死裡復活的事件中。

 

重点2》智慧

「旧约圣经」的智慧,假定了只要活出一个与神创造中、那隐藏秩序相一致的生命,便能得着一个成功人生。

 

而「新约圣经」并没有把智慧等同于「妥拉」,而是将之等同于「基督」。

 

世界乃是由神的话语和智慧所创造,实际上,「人类的智慧」实为无法明白这份「神圣的智慧」。

 

以西结书2章3节提到,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这说明,我们能藉着基督,得到对这份神圣智慧的某种弔诡性理解。

 

重点3》神蹟

没有什么是「完全改变不了的」。其实,神与人、信心与祷告,都会造成奇蹟般的转变。每件在世界中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神蹟事件」,出乎一切意料之外。

 

神蹟,也是一些指向其自身以外的记号,耶稣被赋予了这样的神蹟权能。

 

耶稣与祂的门徒,均从事着医治病人的行动。你的信救了你」这句话,记下那些在新约圣经中,满有权能「神蹟施行者」的信念,就是相信透过「信心」与「祷告」,一种神蹟权能便能在他们中间运行。

 

重点4》疏离

因着人生的罪恶,苦难、有限与死亡,以及黑暗势力的干扰,因而,人与神分隔了。

 

所有生命都活于「与神的隔离之中」,因此永不能恰当地,处理导致这种隔离出现和持续的实在。

 

重点5》盼望

基督徒是一群有「两重国度身份」的公民;当「肉体」把我们拘禁在「旧世界」裡时,我们却能藉着「灵」,活在由耶稣所开创的「新世界」中。

 

基督徒是「两个世界」的公民,挣扎在作为「旧世界权势的『肉体』」,与作为「新世界生命力的『灵』」之间。

 

重点6》回转

圣经中,出现一个观念,就是每个人都能彻底重整自己的生命,并重新开始。人能够「离弃神」,也能「回到神身旁」。

 

人类享有作出「彻底转变」的可能性。正如「世界」必须有所改变,才能反映「神的旨意」一样;「个人的生命」也需如此,才能藉着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与神一同展开新生命。

 

重点7》出埃及

「出埃及」事件记载着,以色列人逃离一个压迫性政权,在埃及战车面前逃跑,并以武力夺取土地。在旷野中,以色列百姓面对神的旨意;十诫为其界定,如何维持因着脱离「埃及(即脱离奴隶处境)」而得自由的条件。

 

圣经中,「更新」能影响整个民族。我们不断重复遇上此观念:一个民族,离开某个世界,去开垦一片新的疆土,并在那裡建立一种新的社群生活。

 

「离开」以及「另类社群生活的蓝图」,通常都是与「旧世界」截然不同,组成了圣经传统中的「出埃及」这个主题。

 

重点8》代替

代替,是一个影响着整体生命的架构,即,一个人所遭遇的事能「相类似地」发生在所有人身上。

 

动物祭牲,见证着强迫性地「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生存方式」,「祭牲」成为「那些把它献上的人的『替代品』」。但是,基督却展示另一种生存之道:为他人而活

 

重点9》神圣内住

神到来,住进这真实、可让人感知的世界中。「教会」是神住在其中的「居所」,是让人能看得见的「身体」。

 

神藉着灵,临在于人类中间、藉着道成肉身临在基督身上、藉着圣灵临在崇拜之中。

 

重点10》信

旧约圣经中,所认识到的「信的观念」,最初乃见于人们对「某句说话」或「某个人的信任」之中。

 

新约圣经中,这份信,转化成为一份对「神」与「基督」的根本性信靠,在关乎「信心的说话」与「外在事件」之间,存在着显着的相互关係。

 

藉着「全然信靠的举动」的「信」,神和救恩得以向人启示,藉此,把生命建基在某些自身以外的事情之上;在一切神用以言说的事物中,那个核心人物便是「耶稣」。

 

重点11》爱(神圣的爱)

「爱」让人与神及、与其他人建立一种正面关係,爱使每个人都成为我们的邻舍。基督就是这种生命的典型:祂的自我牺牲,就是对「神的『仇敌』」的爱。

 

「爱」是基督教最主要的诫命,它把「信」与「信靠」的力量,导向我们的「邻舍」与「仇敌」。

 

重点12》地位逆转

从那些甘愿抛却本有地位的人,到那些自甘受辱的人(在禁慾主义和殉道中),他们都散发出某种强化力量。此种转化力量,在耶稣身上尤为强烈。

 

神把在下的升高,把在上的降低,又叫在前的变成在后,并且要求我们随时準备放弃自己的地位。

 

在一个阶级社会中,随时準备「放下」自己的地位,并且在对待别人时「不理会」他们的地位,如此才能带来基本上平等的阶层制度。在较早时期,这被称为「谦卑」,也就是指,那些地位崇高的人甘愿服事他人。

 

重点13》审判

「神的审判」与「祂的王权」密切相关:正如国王给予那些只有极少(如果有的话)法律权力的人讨回公道一样,神也是如此这般作为「审判全地的主」。

 

人类被带到神的审判座前,为自身所作所为提出答辩;神以「伦理标準」为基础,按着各人作为来施行审判。耶稣本人便是当中的「审判官」和「标準」。

 

「审判」使得所有活物都要向神负责,我们就像「时刻」站在这位审判官面前,由祂对我们的思想、说话、行为予以审判。

 

重点14》称义

「称义」的基础,是神在基督裡的一次「新的创造行动」;它可以被理解为「审判」这个概念的某个层面,却也超乎了「审判的意念」。

 

在称义中,人遇上了作为创造主的神,祂能令生命重新开始,最重要的是,祂毫无条件地接纳了我们,即使我们是如此不配。

 

称义,圣化了生命中的不可毁灭性。儘管,人类的失败和缺点屡见不鲜,但人类的生存权利却始终不能被夺去。

 

戴歌德指出:「为什么任何人都应当阅读圣经,更要花时间对之寻根究底呢?因为,圣经让我们得以跟神及其他人对话,并改变我们的生命。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