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长年在国外宣教的萧幸美师母,从小以宣教士为职志,曾在门诺医院、马偕医院当志工和实习院牧。(图/萧幸美 提供)

谁能想到,她塬本是在母腹中就要被「打掉」的孩子,竟成为以宣教士为职志,照顾接待特殊孩童的师母?

 

她因着逃课到深山遇见上帝,接受宣教唿召,随之到各国宣教,萧幸美师母和先生翁思惠牧师,开放家庭接待许多特殊孩子,并服事孩子们的家人,儘管无特殊教育背景,但夫妻以上帝的真理和爱陪伴相待,以生命影响生命。

 

我们爱是上帝先爱我们,不是自己多有能量(去爱),而是接上『源头』后,就能把爱引流出去。」萧幸美感触地说。

徬徨青少年,山上遇见主

上有2个哥哥、2位姊姊,身为老幺的萧幸美,于正追寻认同感的青少年时期,与母亲聊天中无意得知一个,让她「冷汗直流」的故事。

 

萧幸美的父母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从乡下搬家到台中,为了养家餬口,父母每天像陀螺般转个不停工作维生,在尚无洗衣机的年代,大姊负责洗衣,哥哥负责收集馊水餵猪,每个人都为家庭勤奋工作。

 

因家庭环境并不富裕,所以当其母亲发现再度怀孕时,一直想做流产手术。未料约诊当天,其祖母突然到家中拜访,并告诉萧幸美的母亲:「人养人一隻骨,天养人肥滋滋」(台语),才阻止这件事发生。

 

萧幸美听闻后,觉得冷汗直流、内心惊慌吶喊,深深有股被父母遗弃之感。

 

进入国中的她,经歷一段叛逆期,好奇并疑惑着生命的意义。某日逃课,迳直跑到利巴嫩山庄祷告,「主阿!为什么我会存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我的存在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虔诚祷告后的瞬间,她被上帝的爱充满,身体彷彿被电到般,萧幸美深觉「塬来上帝这么爱我呀……」,不自觉放声大哭。

 

那次深刻经歷神同在后,萧幸美自觉不应再糟蹋生命,更要珍惜每一天,并以成为宣教士为职志。

 

于是,在那医药不发达的时代,15岁就去学习接生、护理相关知识,尔后又学爵士钢琴、日语、英语、西班牙语等,期待装备好,为主所用。

  • news-details
  • 萧幸美(右一)的母亲,为「哥国台福基督教会」奉献一间牧师馆,期待能协助留住传道人。(图/萧幸美 提供)

开放家庭数十年接待特殊儿

「语言」是成为宣教士必备的条件之一,此外配偶也要拥有共同异象和目标,才能在宣教工作更有影响力,因此,萧幸美在青少年时期,国二开始,即为着能有合适的配偶祷告。

 

虽认识多位极优秀的弟兄,但这些弟兄们多希望带职事奉,对于跨国宣教并无负担,直到在台南神学院,遇见了夫婿——翁思惠牧师。夫妻约定50岁前专心牧会,50岁后到各国宣教,曾前往马来西亚、哥斯大黎加、日本、阿根廷等国做福音工作。

 

多年前夫妻在美国牧会时,台湾及社会对「如何与罹患特殊疾病的孩子相处」较陌生,而美国的特殊教育相对台湾较成熟。

 

于是,因某位牧者的请託开始,在美国牧会30多年至今,她们的家庭中接待过许多罹患亚斯伯格症、自闭症、听障、智能障碍等情况特殊的孩子们。

 

不过,其实「接待特殊孩子」的决定,不只是「接待」这么简单,全家人都要为此作出改变和包容。

 

起初接待特殊儿时,自家的叁个孩子们觉得父母的爱被瓜分了,因此有些不满,且特殊的孩子们可能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或举动」。

 

例如:特殊孩子可能会捞起金鱼缸内的鱼,张口欲吃、喝东西会把白色地毯弄脏...,皆需以同理心和耐心一一教导。

 

因此,接待这些孩子们,最重要的是,了解他们的不同习性,包容、接纳他们。

  • news-details
  • 萧幸美师母以神的爱去爱孩子们,图为她与孩子们製作点心。(图/萧幸美 提供)

特殊儿是神的礼物,也懂得爱

特殊孩子中,有位罹患亚斯伯格症的女孩,让萧幸美印象深刻,体会这些特殊宝贝是父母「甜蜜的负担」。

 

该女孩不喜欢跟异性说话、无法与人共用厕所,为此夫妻特地与学校积极沟通,校方通融女孩可以使用学校护理人员的厕所,仅女孩和护理师会使用该厕所。

 

在引导和陪伴下,亚斯女孩随着夫妻牧会,从加州搬到德州后获得「最大进步奖」,之后回台湾就读大学,适应良好,塬本排斥和男性说话的她,现已结婚生子了!萧幸美为女孩进入下个人生阶段欢欣鼓舞。

 

另一位是手部萎缩,打字时只能头戴点击工具,一字一字地点击键盘输入的孩子,某次活动中,其嘴巴咬着玫瑰花,慢慢地走上前来献给她,当时的感动萧幸美始终记忆犹新,深感大人虽觉得这些孩子不懂得「」,但透过这些动作所表达的,其实他们都懂。

  • news-details
  • 萧幸美师母和翁思惠牧师约定,牧会到50岁后至各地宣教。 (图/萧幸美 提供)

  • news-details
  • 萧幸美师母、翁思惠牧师和叁个宝贝孩子合照。(图/萧幸美 提供)

连接「爱的源头」,源源不绝给出爱

当问及如何有这么多爱,去接待和爱许多特殊儿?「我们爱,是因上帝先爱我们」萧幸美回答,并非自己有能量去爱,而是接上「源头」后,就能把爱引流出去。

 

并且她觉得,夫妻和特殊儿父母的辛劳相比,根本微不足道,因父母是全天候照顾,24小时不休假且要不厌其烦教导孩子。

 

或许一般人很难理解,但这些孩子可能连使用吸管喝东西、绑鞋带、扣釦子,都要经过百次以上的练习;从这些父母的身上,她深刻体会「爱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书13:4)。

 

为服事这些父母,夫妻成立爱加倍团契,有时会安排「亲密之旅」,让父母和孩子一同旅行,并在母亲节邀请用餐,使他们有被尊重、礼遇的感觉。

 

回顾上帝一生的装备,萧幸美感谢神使用自己,从一个差点被流产掉的孩子,现成为特殊孩子和许多人的祝福,她充满感恩,在主裡找到生命意义。

 

虽在接待这些孩子时,成长相当缓慢、微小,无法立即获得回馈,但神也是如此教导我们,或许我们在上帝眼中也是「特殊儿」

 

怎么说呢?

 

所谓的「特殊孩子」,多重障碍是外显的,相对的我们或多或少,在生命中也有内隐的障碍和缺陷。

 

上帝不断爱我们,但我们也很少回馈祂,不过神依然爱我们」,年过六旬的萧幸美说,和牧师到各地宣教时,偶尔会收到相处过的特殊孩子捎来的讯息,祝贺生日快乐,知道孩子们安好、还记得自己与在其生命中留下的回忆,已让她喜乐满足。

 

分享最后,萧幸美鼓励基督徒肢体,重视特殊的孩子们,虽他们确实是进步缓慢,但也都是主耶稣的宝贝。更要纪念辛苦教导他们的老师、家长及家人。

 

当我们如此做,并在相关节日顾念他们,我们就是其「隐形的翅膀」,能成为祝福导管,将福音传给更多人。

 

相关新闻》

我们在日本长期宣教 这里不是福音硬土

  • news-details
  • 萧幸美师母在台东关山关怀据点,给长辈说故事、做见证。(图/萧幸美 提供)
  • news-details
  • 她(左二)在尼泊尔希望小学协助短宣。(图/萧幸美 提供)
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

—约翰一书 4:19

凡你们所做的,都要凭爱心而做。

—哥林多前书16:14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