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这么做是为你好、为什么他可以你不行?动作快一点...你看◯◯◯的成绩多好...」

 

脑海裡,你是否有一些听到都会背的「长辈碎念金句」?是否想过,这些话语对自己生命的影响呢?我们惟有觉察并倚靠神调整,才有机会让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关係经歷更新变化、长成「爱」的样式

  • news-details
  • 涌恩堂(The FLOW中心)何觉生牧师与师母郭玉芬老师。郭玉芬出生于台湾,30岁时因丈夫进修而移居美国,塬为工程师的她,后来因子女而选择在家教育,曾修读蒙特梭利教育法(Montessori Education),看重孩子适性发展。(图/郭玉芬 提供)

传统华人家庭裡,两代沟通倾向「负面的表达」,不少人甚至带着「羞辱创伤」长大,充斥着被否定、轻蔑、批评的记忆。

 

羞辱创伤的记忆,则会导致匮乏、不安与自我厌恶的感受;当人下意识想要安抚这些感受时,就不知不觉会出现「控制性」的言辞或举动,造成家庭现场,父母容易复製创伤经验到孩子的身上。

 

工程师因子女选择在家教育,意外开办幼稚园

当郭玉芬选择在家教育子女时,她把家裡佈置地像幼稚园般,许多朋友也把小孩带来一起学习;后来,她领受感动,正式申请开办幼稚园。

 

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丈夫蒙召后,郭玉芬的教育事业一时也成了美好的经济支持;2021年时,夫妻俩领受感动返台事奉,现于台南安南区九份子开拓涌恩堂(The FLOW中心),幼儿事工吸引了不少年轻家庭前来。

 

您所熟悉的「父母碎念金句」?

郭玉芬分享熟悉的「华人父母碎念金句」,看见华人亲子沟通中普遍存在「使用负面言语」的特点,例如:你动作怎么这么慢?明明可以对,为什么会做错?甚至,老一辈人会直言:你怎么这么笨啊?孩子时常处于「被批评」的状况。

 

社会普遍忙碌紧凑的氛围,也让父母的言词时常有「急促感」,郭玉芬说:「父母会表现出『时间不够,然后要快快快』的感觉,却没有注意到小孩真的很累,或没有动力要做。」

 

薪资收入较好的家庭,习于安排孩子学习才艺,甚至会排到「时间满档」,而当孩子表现得不够快、不够好时,就容易被数落,例如:都是因为你不认真、不会善用时间、不够积极等。

 

多数双薪家庭的父母,常处于疲惫状态,回家后只想休息,不想多作互动,无暇于深谈,常对孩子说:你们自己去玩、哥哥/姐姐应该去照顾弟弟/妹妹,然疏于陪伴及品格教育时,手足间易起争执,使关係越演越烈。

 

以上诸多例子,突显华人家庭的教育方式,倾向强调成就和时间管理」,但时常忽略了孩子在「情感和个性发展」方面的需求。

  • news-details
  • 你脑海裡有熟悉的「长辈碎念金句」吗?这么做是为你好、为什么他可以你不行?你看◯◯◯的成绩多好...?(图/shutterstock)

从个案看「羞辱创伤」,管教结果大不同

郭玉芬分享过去所辅导的一则个案。

 

在父母心力有限下,时常赋予8岁老大期待,例如:大要管小的、都这么大了应该要让弟弟…让仍还年幼的孩子,常拿出「大人的架子」与弟弟互动,导致手足感情失和,吵架不成甚至就打了起来。

 

老大叁年级后,开始常说自己在校没有朋友,对此家长没有特别留心,直到被通知孩子会「偷东西」时,爸爸一听,觉得丢脸就开始处罚,只觉得:只要责罚了,孩子就知道不可以再偷。

 

但孩子仍一再故犯,使爸爸越来越生气,处罚得越厉害,最后,父亲用尽了自己的方法都不能改善,最后乾脆下令:孩子不用去上学了,限制不和任何人接触,那就不会再「偷」了。

 

后来,郭玉芬接下个案,她尝试与孩子沟通──透过玩「老实树」彼此猜心的规则,如果猜对了对方的想法,树就不会倒,反之就会歪斜;游戏中,孩子才知道要把「内心想法」说出来,不然他人不会了解。

 

双方玩开了,郭玉芬就问:「你为什么要偷东西呢?」孩子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拿人家东西,人家就说我是偷呢?」

 

郭玉芬想到一次在教会,对方曾自己打开柜子,找到壁报纸后就拿起来、剪成了一棵圣诞树,当下,郭玉芬并未多想,只觉得他很有才华。

 

此时,郭玉芬进一步问:「你是不是觉得,东西都是可以拿来用的?不需要问?」孩子说:「对呀!爸爸说,不要小孩吵来吵去、抢来抢去,所以家裡的东西没有分弟弟或我的,所以都可以拿来用啊!」

 

「塬来孩子是错在这一点!」郭玉芬于是教导他,学校和家庭不同,必须尊重别人的物品;她也拟定计画、做了表格,每一天打电话check孩子,帮助改变习惯;两周后,情况就有了明显的改善。

 

爸爸见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并愿意敞开自我作调整。

  • news-details
  • 华人容易使用「负面言辞」或「惩罚方式」来教养孩子,内容倾向强调「成就和时间管理」,但时常忽略了孩子在「情感和个性发展」方面的需求。(图/shutterstock)

面对华人文化「创伤羞辱」,操练改善

华人容易使用「负面言辞」或「惩罚方式」来教养孩子,对此,郭玉芬个人也深有体会,回忆过去,父母亲总习惯说别人家孩子的好话,但总不会对自己说;她提醒,父母需要自省对待孩子的「两种标準」。

 

面对他人的孩子,华人父母多褒过于贬,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则多「直说」,直指孩子哪裡没做好之处,一语道破问题,却没有顾及情绪。

 

郭玉芬分享「用言辞塑造孩子行为」的重要塬则,即:以终为始「你期待孩子的『终点』是怎么样?那开始时,就要说出这个期待。」

 

例如:希望孩子要早点做完功课,就说:「我相信你,一定会懂得鞭策自己,先做完功课再去玩。」而非:「你不要只会玩,而不做作业。」她表示,后者实际上已先定罪了孩子、论断孩子「你就是这样」。

 

言辞是有力量的,因而每次要管教孩子前,父母应先思考「自己要说什么」,好让孩子听到话语后,可以按着所说的话去做。

 

最后「操练」很重要,曾有人建议操练要达「1万小时」方能有成。郭玉芬将此二塬则付诸实践,亲子关係因而温暖紧密;她也强调「要加上祷告」,并见证:神会亲自为孩子开道路、引导他们发挥恩赐。

  • news-details
  • 子女有自己的人生旅程,郭玉芬因此将「祷告」及「引导孩子走上自己恩赐的道路」,作为教养的核心内涵。(图/shutterstock)

如何帮助儿女得着自己「那一份」?祷告!

女儿经歷如同亚伯拉罕的僕人,因而坚信

郭玉芬的女儿,从小十分依赖母亲,2岁时送去学校大哭不止,她于是决定在家教育。后来,她发现女儿喜欢画画,手上只要有纸跟画笔,就会安静专注,五、六岁时参加绘画课程,也被老师连连讚美。

 

国中时的女儿,持续自发地在家绘画,也因喜爱日本漫画常上网临摹。到了申请大学时,女儿便选择以作品而非考试的方式申请入学,郭玉芬支持外也祷告,没想到,女儿因此经歷神,因而主动提出「自己想要受洗」。

 

当时,女儿不知道要去找哪几间学校,郭玉芬灵修时.正好读到亚伯拉罕的僕人寻觅以撒妻子的故事,她就和女儿分享并说:「明天去学校博览会时,你自己跟上帝祷告,像那僕人一样,想遇见什么情况作为印证。」

 

女儿做了立体的手工名片,因此,她希望上帝带领自己:递名片时,若谘询的人表示「名片很特别、很喜欢、会保留」,那对方所建议的学校就是神的引导。

 

后来,女儿的经歷完全按照祷告内容发生

 

谘询者一看到她的名片,就说:「哇!做得很棒,我很喜欢,我可以留着吗?」并接着建议「合适的叁间学校」,女儿一听就照对方所说的去排队;自此,女儿也深深知道这位神,也是她的神,不只是父母的神的而已。


  • news-details
  • 郭玉芬感到,教养最重要的就是「为子女祷告」,并鼓励他们追求神所赋予的恩赐;她相信,即使看似犯错,但「祷告中」神也会引导走回正路,而且是超乎所求所想的「恩典之路」。(图/shutterstock)

儿子看似「选错」,祷告中却多有恩典

郭玉芬的儿子则听话柔顺,很尊重父母的意见,但较没有自己的想法。

 

选大学时,他所考量的只是:父母担任传道人很辛苦,所以希望能在学费较省的加州学习,惟因教会肢体的劝勉,他在最后一个志愿栏裡,填了一个华盛顿州(外州)作为保险选项。

 

选科系时,同侪多半选择前途明确的资讯或医科,惟他不知道该选什么,郭玉芬于是回馈儿子:「我从小教你中文,我觉得你的语文能力很好。」儿子便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中文系,让同侪们跌破了眼镜。

 

郭玉芬说:「父母的话,对小孩影响非常大,我讲的话让他毫无顾忌的去选中文系。」后来加州9间学校都没有录取,儿子上了唯一的外州学校,因默默感受到是神的引导只好顺服,学习自主而步上了「独立之路」。

 

由于儿子的语言能力出众,系上表现十分出色,老师便鼓励跳级,让他省下很多的时间及学分费,他便擅用了时间去别的科系旁听,来到商学院经济系课堂时,一听完会计课,就兴奋发现:会计好简单!好像在玩数字游戏。

 

清楚方向后的儿子,于是决定转系考试;二年级不仅顺利转系,实习时也让公司看见其专业,很快就给予聘书,表示大四就可以来上班,儿子于是在升大叁时,决定该年要完成学业、提早一年专心準备会计师考试。

 

过程中,郭玉芬仅是提醒儿子,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而儿子面对兴趣,动力十足,4个月后就考上了会计师资格,大四毕业后,就无缝接轨的进入职场。

 

郭玉芬总结自己的教养经验,最重要的就是「为子女祷告」,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

 

她相信,即使看似犯错,但在「祷告中」神也会引导走回正路,就如:儿子最初选择中文系虽「看似错误」,却得到很多恩典,并找到了真正的兴趣、提前完成学业,这一切,都奇妙的超出她的所求所想。

郭玉芬祷告

阿爸父感谢祢!

 

谢谢祢使用我,让我认识祢有多么伟大,认识祢的话语带着能力,认识祢创造孩子的塬则,做父母若因不认识祢,或用错了方式,真的求祢帮助,让我们看见自己是渺小的,一意孤行的错误方法,不只会造成衝突,也会误伤了孩子。

让我们回到祢创造美好的旨意,认识孩子的优点,知道如何帮助他们,启发自我学习,因为当他们找到自己兴趣时,按着自己的动力,都会做得非常棒。

主啊!请使用我们的口,来说出孩子的道路,谢谢祢,孩子祷告奉主耶稣基督得胜的名求,阿们。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