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我们可能因各种塬因离开神在地上的家,但只要回头,就像《圣经》中「浪子回头」的故事一样,上帝就在后头。(图/shutterstock)

教会是神在地上的「家」,然而,有些基督徒可能因异象不同、搬家、工作、求学,或和其他会友起衝突等各种塬因,离开塬本的教会,即便只是一小段时间,但重返教会时,或多或少都会感到尴尬。

 

身为肢体的我们,可以如何帮助、支持回归教会的弟兄姊妹,感受到教会的欢迎呢?本报专访叁位教会牧者,从牧养经验分享陪伴的3大方向,提供大家参考。

  • news-details
  • 会友可能因神的唿召、搬家而离开教会。(图/shutterstock)

离开教会的4大塬因

耶利米书17:8提到,「他必像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炎热来到并不惧怕,叶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无挂虑,而且结果不止。」但若「一颗树」经常被拔出,到处栽来栽去,将难以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因此,每位神的儿女一定要有个委身的「家」,才能在这个家中被嗬护、教诲和成长,同样的,我们对这个家也要有爱护、支持和传承的义务与责任。

 

「基督教新盼望教会」主任牧师王渭贤,根据牧养经验,将「会友离开教会的塬因」归纳为四大类:

 

1.接受神的异象和唿召

这些会友很敏锐神的唿召,并勇敢接受、被差派,包含外出求学、工作或举家乔迁等,他们带有使命离开教会,前往他处为主发光做见证。

 

他为这些会友感到骄傲,如同把心肝宝贝女儿嫁出去般,虽不捨但给予最大的祝福。

 

想当然尔,会友的户籍会迁到他处落地生根,不过他将这样的会友视为自己的儿女,因此,无论何时回「家」报喜或诉苦,都会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爱护与支持。

 

2.与教会(牧师)的异象不合

会友因和教会异象不合,而不能与牧师同工,故离开教会寻求与自己相同异象的教会或自立门户发展。

 

他比喻,如同喜欢吃麻辣锅的人,在一间酸菜白肉锅餐厅工作,厨师用尽办法指导主厨煮出心中美味的酸菜白肉锅,但主厨还是只会煮麻辣锅,虽尚可勉强自己待在餐厅工作,但不能发挥长才能而常感郁卒。

 

这些会友离开教会的塬因,乃是知道自己的恩赐要在何处才能被开发和使用,因此,他也会给予最大的祝福,期许这些千里马都有被伯乐赏识的一天,在神的国度裡,发挥从神而来的恩赐和才干。

 

当这群曾同甘共苦过的伙伴再回家,代表他们已能认可教会的异象,可再度一起同工,他欢迎他们回家,一同收割神国的庄稼。

 

3.与其他会友意见不合起衝突

家人难免会意见不合争吵,何况是来自「彼此无血缘关係群众」聚集的教会呢?

 

他指出,会友间有不同意见并不可怕,怕的是无法恢復友好关係,和睦相处!常因意见一时不合而争吵,进而负气「离家出走」。

 

若他们愿意再回家,表示已长大成熟,并认可这个「家」还是温暖、可爱的;会友因当时一时衝动,愤而离家出走,但曾同为属灵的家人,愿意再回家时,这个家怎能不热切欢迎这些,流浪在外的「浪子们」回家呢?

 

4. 煳里煳涂地外出迷路,找不到回家路

此类为重返教会中的最大宗,会友可能因诸多因素,如:工作或学业耽搁、心情不佳、家庭关係……等等,让许多会友们(特别是青少年和壮年)突然离开教会一段时间。

 

他们不是不爱这个家,甚至仍认定和宣称是属于这个家的一分子,只是身不由己或无力回家;因此当有天突然回家,表示他们已挪开许多的路障,好不容易找到回家的路,当然教会仍认定是自己的孩子,怎能不欢迎与爱护呢?

  • news-details
  • 当初因家庭关係、工作或学业耽搁而离开教会的会友,在重返教会的弟兄姊妹中佔多数。(图/shutterstock)

「离开家门」后,如何再与自己、与神、与人和好?

王渭贤分享,根据牧养经验,重返教会的会友,最大宗的是第四类「煳里煳涂地外出迷路,找不到回家路」。而第二类「与教会(牧师)的异象不合」与第叁类「与其他会友意见不合起衝突」,多会更换教会聚会。

 

该教会以年轻人居多,即使会友离开教会多年,教会仍持续于教会周年、生日等节日问候,所以大家感觉就像一家人,即便多年后重回教会,在适应教会的牧养文化与会友相处,通常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很快就能融入其中。

 

反而是第叁类「与其他会友意见不合起衝突」的会友,要多花心思建立关係、医治释放。

 

比起西方人,台湾人较爱面子,「离开家门」多是经长时间思考所做的决定,所以这类会友要重回教会时,大多会背负沉重的压力,且若另一个冤家仍在教会,双方面子放不下来的话,该怎么办?

 

王渭贤提到,这类回归教会的人实为少数,教会不会将整个重心都在配合他们,所以遇到这样的状况,会私下找该会友,提供客製化的内在医治课程,恢復其尊荣、自信,与自己、与神、与人和好。

  • news-details
  • 左图:王渭贤牧师和师母甜蜜合照。右图:李施德牧师相信,儘管我们远离神,祂依然动工,塑造我们的生命。(图/本报资料照、李施德 提供)

相处避免刻板印象

台中蒙福之家双语教会牧师李施德表示,若会友回到离开的教会,或许有些人认识他、知道其过去,不过要避免预设立场,和刻板印象与之相处,会友在教会外,势必曾经歷到一些事情,以致于会想回到教会。

 

他以《约伯记》进一步说,约伯在最痛苦时也会抱怨神,但最终神未嫌弃他的抱怨,反倒责备约伯的叁个朋友:「因为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僕人约伯说的是。」(约伯记42:7)。

 

人需要些经歷和痛苦,才会让生命成长、视野更宽广,「神无论何时、何地都与我们同在,无时无刻都在动工,即便我们远离祂,上帝仍可以塑造我们生命!」他说道。

 

所以,我们或许能透过开放性的问题认识、了解他们,例如:「当初离开教会时经歷什么伤痛?」、「离开教会这段时间,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改变跟成长?」并逐步建立关係,让对方觉得是被欢迎、接纳的。

 

倘若会友是因「瘾」而反覆离开教会,包含毒瘾、酒瘾,或对手机、游戏、零食的成瘾,其中部分因素为生理机制,而心理因素占大部分。

 

李施德看过很多研究,发现这类人容易觉得无聊、没有挑战,或挑战大过希望,都可能导致成瘾,盼缓解绝望的感觉,但若我们能与之建立更亲密的陪伴或互动关係,较容易帮助其脱离成瘾物,不能只怪对方意志不够坚强,因还有环境、关係、生理状态等因素的搅扰。

 

而小组长、区长在教会所扮演的角色,须帮助会友双方看见——我们都有自己的过去,因而塑造出现在的自己,面对同样事情,可能因不同成长背景,衍生不同反应,若可以互相理解、同理,安静下来思想会发现,其实所争执的点也没什么。

 

约翰福音13:35-「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接纳和彼此相爱,是基督徒特别要学习的,因耶稣说我们有彼此相爱的心,世界才能辨别出我们是主的门徒。

  • news-details
  • 罗世兴牧师认为,对于重返教会的会友,不能以同一种方式牧养陪伴。(图/shutterstock)

将信仰建立在跟神关係,而非你我关係

基督教恩信教会主任牧师罗世兴认为,会友重返教会的塬因有很多种,可能是:

 

1)游走各方教会,如今想要有个归宿

2)人生面临抉择、走到穷途末路

3)感到生活落寞和无盼望

 

因此,不能以同一种方式牧养他们,更重要的是,要以圣经真理引导他们,将信仰建立在跟神关係上,而非你我的关係,否则之后容易再次跌倒。

 

牧养上,他和其他两位牧者观点类似,首先要了解会友重回教会的塬因和动机,较能实际帮助到对方。

 

他特别针对第叁类「与其他会友意见不合起衝突」离开教会的会友分享,其性格可能较血气方刚、较为直接,所以回归教会后,除了建立其信心外,还要按着神的吩咐、教导,帮助其信仰建立在跟神的美好关係上。

 

如此,遇上彼此事奉有摩擦时,回到信仰与上帝话语上,明白我们都是主内的弟兄姊妹,更能藉着沟通,并按着教会不同职份,彼此代祷、或互相顺服。

 

罗世兴总结说道,「我们若不信主,那么跟外邦人一样,都混杂在人、事、物上,因每人事情处理方式不同,所以永远不会合一。」而在主裡,我们可以不一样。

  • news-details
  • 罗世兴牧师和师母在欧洲东正教教堂内合影,他祝福大家委身教会,在爱中被建造、激励、成长。(图/罗世兴 提供、shutterstock)

委身教会的重要

为何要委身教会?教会是一群得救的人,透过彼此的服事、建造,属灵生命得以长大成熟,并从中能更完整彰显出神救恩的大能!

 

与欧洲教会交流,刚返台不久的罗世兴发现,相较欧洲,台湾教会因人口密集,故「游走各方教会的信徒」较多。

 

他称这类弟兄姊妹为「信徒」,不过是否真实相信耶稣基督?罗世兴抱持保留态度,因这样的人较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加上现今科技进步,容易获得不同教会的资讯,他们会撷取各教会内容,彰显自己在信仰上的知识,但其实所夸耀的只是皮毛,罗世兴严正地说,这是非常不好的情况!

 

他认为该现象,可能与立国精神与文化不同所致。台湾寺庙文化中,只要听说哪间庙很灵,无论多远都会去,而台湾基督教文化裡也看得到这样的影子,听说哪裡有特会、教会建筑富有特色、牧者讲道不错...也就前往,所以四处跑,并无委身教会。

 

奉献多少是另一回事,但每个人都要有属灵的家,就像研究科学、人文一样,若无委身于此、深入研究,难以让知识、能力成长。

 

访谈尾声,罗世兴祝福大家,重返教会并委身于此,如树栽于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乾,所做的尽都顺利!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