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世界学生节」起源于二战,演变至今的意义,是藉此致敬学生们勇于追寻个人梦想。(图 / Freepik)

每年11月17日,是属于全世界学生的「世界学生节」(又称为「国际大学生日」),最早起源于1939年11月17日,二战时期德军入侵捷克,造成数名大学教师与学生身亡,事发后连续叁年,多国学生聚首美国华盛顿特区举办追思聚会,并宣布这日为「世界学生节」。

 

起先,「世界学生节」最核心精神,是象徵学生追求和平、自由、民主与进步的行动,随时间演进,反战与寻求和平的意义仍在,但更多是藉此致敬,国际化时代,有众多学生选择离开母国,前往他国追寻个人梦想。

 

在实践梦想的过程,如何走得更稳、筑梦踏实?廖敏旬老师、沈湘燕老师、谢宜蓉老师,分别受访分享看法。

对许多学生族群而言,负笈海外求学常经歷一段艰辛时刻,包括想家、文化差异、经济来源、语言沟通等多方挑战。

 

目前台湾各大专院校,不乏招收国际生就读,对此,本报邀请以基督信仰为核心立校精神的东海大学、臺北基督学院的老师受访,分享协助学生养成开阔视野与胸襟、接轨国际的各样行动;专精体验与冒险教育的教师也受访分享,使学习领域更扩大,从做中学,进而看见更大的世界。

  • news-details
  • 廖敏旬老师、沈湘燕老师、谢宜蓉老师(右至左),受访分享对于「世界学生日」的相关看法。(图 / 受访者 提供)

不只单顾自己的事

东海大学国际暨两岸合作处廖敏旬国际长表示,现今为国际化时代,却仍观察到,学生从中学甫进入大学的阶段,看待事物尚属狭隘;身为师长首先要提醒下一代,「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4)」

 

以最为近在眼前,纷扰全球数年的新冠疫情为例,疫病传播,很大程度表彰「个人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他人」,不论是跨越分际多往前一步,甚或是因疏漏而有所不足处,都有可能造成他人的损伤。

 

走过惨澹叁年多后,学生及公民皆需有意识察觉,我们需要把所关心之事的层次扩大,不只是个人,(更)要一步步看到群体、社区,甚至是国家社会的需求,而且,要每个人都一起做,藉由群体的力量,才能真正带出改变。

 

同时,当养成「同理心」,才有能力去理解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们。廖敏旬表示,若是没有同理他人的素养,则会造成无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情况,进而导致各种龃龉。

 

第叁,学生必须知道「为自身行为负责」的重要性。如前述提到,个人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他人,为免造成他人困扰,需谨言慎行、不做后悔甚至是酿严重结果的决定,皆应为在学阶段操练的课题。

  • news-details
  • 目前,东海大学有来自各国的国际生就读,学校特别为那些无法回家过年、或从未体验过新年的学生们準备火锅,品味在地美食,同时藉此感受年节气氛。(图 / 东海大学国际暨两岸合作处 提供)

用好行为来传扬基督

目前,东海大学和全球地区分布5大洲37国,总计331校互有往来,其中,基督教学校计有19校。廖敏旬提到,以印尼为例,该国有许多基督教高中,从该校毕业的学子,常有家长愿意送孩子来到东海大学就读;除了希望儿女能因此学得更多、看得更广,家长当然也非常期盼,孩子们继续在团契中得着属灵生命成长。

 

从学校立场出发,不会强加信仰在学生身上,教师也不会在课堂中传讲特定信仰,然而,只要知道入学新生是基督徒,就会为其提供需要资讯,使基督徒学生知道,如何在校内获得需要的属灵资源;并有许多基督徒教师,随时準备好陪伴学生,在对方有需要时予以鼓励、支持,用行动使人看见,「东海大学一直有个属灵的家,在等候需要的人敲门入内。」

  • news-details
  • 东海大学「国际暨两岸合作处会」持续提供国际生各种文化体验,让其能更多认识台湾与华人文化。(图 / 东海大学国际暨两岸合作处 提供)

此种「用生命影响生命」在行为中传扬基督榜样的做法,陆续带给许多学生认识耶稣的契机

 

例如,一位来自境外的女同学,在东海大学信主,并透过参与学习团体,认识到议题思辨,以及用生命带领、影响他人的重要性,毕业后,她除了带着信仰回到家乡,也带领家乡同侪用读书会形式练习思辨。

 

另外,东海大学劳作教育处亦秉持「帮助学生建构服务社会的意愿与能力」,曾带领学生在安全前提下,前往泰缅边境,探望生活环境困难、甚至有极大性命隐忧的华人居民,每项行动皆盼望「藉着好行为,让人认识耶稣基督,并传扬祂的榜样。」

 

廖敏旬以马太福音6:26、28、34勉励:「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裡,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他也不劳苦,也不纺线。…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身处资源多、机会多的时代,每位学生定都有更大、更丰富的可能性,只要踏出第一步,相信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 news-details
  • 校庆运动会邀请国际生组成联队,参与各种竞赛。(图 / 东海大学国际暨两岸合作处 提供)

国际化成为生活DNA

深思国际化浪潮,臺北基督学院沈湘燕学务长分享,基督徒能有的不同之处,在于世界观不是只看属世的国家,更会着眼于耶稣基督的国度

 

带着这份精神,60多年前,贾嘉美博士(Dr. James R. Graham Ⅲ)创立臺北基督学院,靠着许多宣教士委身来台任教,以及诸多弟兄姊妹奉献支持,使该校人力物力齐备,以优良师资、硬体设施,服事所有学生。


创校迄今,除透过引导、讨论、实践与实习方式,让学生不只是听课,更有许多机会得以思辨、从做中学;同时在课堂及住宿过程,自然地与多国学生互动,既能有绝佳环境来练习第二外语,也在相处中认识到多元文化,学习如何包容彼此不同,甚至在文化与认知衝突中,深刻体会相互沟通与了解的重要性。

  • news-details
  • 臺北基督学院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讲,同时引导学生透过讨论与思辩方式,使所学更加扎实。(图 / 臺北基督学院 提供)

沈湘燕表示,臺北基督书院也会按照信仰节期,在受难日、復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重要时刻,再次强化耶稣子民、国度生活模式。因此,对书院的教师与学生而言,「国际化」不只是一种目标和口号,更是每个人深植于心的学院DNA

 

更具体的说,如同提摩太前书4:12教导:「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做信徒的榜样。」国际化与走出去的行动都应从早开始,臺北基督书院亦从学生在学阶段,每年开展多次「工作会(福音队)」,以此展现并操练自我,例如,长期投入司马库斯部落服事,近期开展苗栗县泰安乡努唿路玛大安部落的塬乡工作。

 

沈湘燕并提到,基督学院校友林茂安弟兄所创办的「基督教兰恩文教基金会」,就是很美的见证。因着愿意服务奉献,林茂安愿放下塬本出国留学的计画,回应神国唿召,前往兰屿开展事工,使神的祝福与弟兄姊妹们的爱心,能在兰屿传扬。

  • news-details
  • 学院内固定规划「chapel time」,师生们藉由敬拜祷告,一同回到主面前。(图 / 臺北基督学院 提供)

臺北基督学院善用校内传播主修专业,带领学生以影音反思社会现况、记录从神而来的爱与恩典。

 

例如。10多年来透过〈飞奔来爱你〉这部基督教电影,向学生们传讲感情、教育议题,已在许多大专、中小学播映过,也曾至青少年受刑机构或海外播放。

 

还有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学生,看见家乡最大贫民窟的住民,虽生活环境恶劣,但孩子仍保有快乐与笑容,便以此为题,拍摄纪录片〈庸有〉来进一步引发探讨,藉着影像记录工作使更多人看到,「喜乐的秘诀在于,拥有知足的心、与亲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

 

沈湘燕认为,只要有心,每位学生都能趁着就学阶段接轨国际

 

台湾教育部设有许多方案,提供资源让想出国学习的学生使用,臺北基督书院也长期多方配搭,使学生有走出校园短宣、探索并服事世界的机会。

 

「越投入就越能看见世界很大,平顺的生活其实是有很多人在为你付出!期许基督徒学生们能找到个人唿召、回应神,在各领域中献出才能,为主所用。」

  • news-details
  • 臺北基督学院长期以工作队方式,使学生们前往各城乡、离岛,服事当地居民与孩童。(图 / 臺北基督学院 提供)

为神勇敢走出去

进一步谈到「走出校园,让学习不只在课堂上。」臺湾师範大学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学系谢宜蓉教师提醒,体验与冒险,就是营造一个实则安全、却仍会让参与者感到紧张的情境。

 

例如高空绳索挑战,学生们会在穿戴安全装置、繫上安全绳的情况下,于高空走钢索,跨步走过许多木桩到达对岸。这时,穿足保护安全装备的学员们,仍会因怕高、晃动,引发不安全感,或深怕同伴没拉紧绳索,内心产生百转千折的想法。

 

藉此,其实是在帮助他们跨出人生舒适圈,体会生命未曾有过的歷练,也让人在过程中,有更好的内在察觉,知道自身好恶需求,以能在日后对各样情境,勇敢作出适当反应。

 

谢宜蓉表示,冒险教育为学生带来成就感,勇于冒险者会知道:「我能做到的比想像更多!」协助保护者则会知道:「我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团队合作。」

 

这些变化可能都需时间洗礼才能看出,但累积在生命中的资产,本就并非一朝一夕而能获得。

  • news-details
  • 藉由冒险与体验教育,扩大学生的学习领域,有更多机会认识自己与世界。(图 / 谢宜蓉 提供)

以实例来看,谢宜蓉曾带领高关怀学生以冒险方式体验人生,完成挑战后,该名孩子表示未来要读社工系,希望能服务、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后来,对方不仅说到做到,并在累积实务歷练后,为更多提升不足处,进而攻读法律系,获得更全备的知能。

 

另有电机系学生藉由至山上生活半年的体验课程,领略山间人文魅力,大学毕业后,先是前往印尼探勘当地人文风光,据此作记录,后续又前往世界各地探索,目前选择落脚台东,深耕记录当地风景。

 

谢宜蓉说,学生们多半在课程结束后,彼此还保持联络,她时常接获许多人在沉淀数月、甚至几年时间后,恍然大悟:「我知道当时为什么要去那裡了!」以信仰眼光来看,诗歌〈勇敢走出去〉,完美诠释了「体验学习」的精神。

  • news-details
  • 谢宜蓉期待,学生们能鼓足勇气,勇于探索世界。(图 / 谢宜蓉 提供)

如同歌词中提到:「我并不完美,也并不特别,而祢却是为我捨弃生命的主……主祢要往哪裡走,我就跟祢走。」谢宜蓉以此鼓励,学生们可以鼓足勇气,跨出自身第一步,勇敢走出去!

 

「时常有学生跟我说,他没有钱、走不出去,实际上,我在学生阶段也没有足够经费。但只要愿意向外走、四处尝试,很多时候会发现,资源和帮助就会接连到来,如同经上应许『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书4:13)』」谢宜蓉如此勉励。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