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现今阅读人数似乎逐渐减少,看书是否已成为一种次文化?(图/shutterstock)

你我平常有否阅读的习惯?书本,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呢?

 

许多社会大众认为,阅读的时代已渐渐式微,书店关门的消息尤其令人感嘆,书本似乎已无法提供更大的知识与乐趣。然而,基督徒如何看待「阅读」这件事?能否透过阅读追求信仰、更加亲近神?

前阵子,任职日本知名出版社「左右社」(SAYUSHA)的编辑筒井菜央,在社群媒体上分享一段对话。

 

她写道,根据一位同事表示,当时他向书店店员询问:「最近流行的次文化是什么?」不料,对方竟直接回应他,「没有耶!如果真要我说的话,我想『书』本身就是一种次文化了。」

 

该文曝光后,许多网友对于「书籍成为次文化」一事感到震撼,也对于读书风气不如以往,感到不胜唏嘘。

 

去(2023)年底,台湾信义诚品正式熄灯,曾经陪伴许多人阅读时光的地方,今面对阅读群众减少,以及租约到期等塬因,最终结束18年的营运,令许多书迷相当不捨。

 

不论是日本书店店员的观察,或是实体书店的结束熄灯,某程度都反映出现今社会对于书本的看法,不只包括阅读的歷史脉络,也关乎基督徒的信仰成长。

  • news-details
  • 随着实体书店陆续关闭,现代人的「阅读」指的是什么呢?(图/shutterstock)

时代变迁下,阅读媒介的转变

游击文化编辑黄恩霖受访表示,日本有其自身的出版背景和阅读脉络,而对于台湾来说,或许不一定有相似背景,但也曾经歷一段兴盛蓬勃的阅读时期。

 

「若无戒严,可能不会带来阅读风潮。」他认为,戒严时期的台湾,不论是思想或是资讯都被限制封锁,解严后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带来书籍出版蓬勃发展,并形成广大的阅读风气。

 

如今,经歷时代的变迁,许多实体书店纷纷结束营业,儘管多数社会大众认为阅读风气不如以往,但阅读人口是否真正下滑,有更复杂的因素在其中。

 

现代人应反思的问题是:「阅读,指的是什么?

 

他指出,阅读是认识世界的管道,并从中得到需求和慾望的满足,而随着网路新媒体带来更迅速的知识资讯,人们的阅读模式转移到不同媒介上,书本便慢慢被取代。

 

另外,阅读也是一种体验方式,尤其新媒体提供图表和影像内容,以及相关的沉浸式浏览,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立体。如此一来,书本作为传统的文字载体,也成为古老的知识工具。

  • news-details
  • 游击文化编辑黄恩霖表示,阅读是认识世界的管道,也是一种体验的方式。(图/shutterstock、黄恩霖 提供)

透过阅读,开启更多信仰视野

谈及基督徒的书籍阅读,黄恩霖表示,台湾基督徒也是社会公民,除了受到阅读风气的歷史脉络影响,也在信仰中呈现阅读的不同面向。

 

事实上,回到宗教场域中,儘管书籍能获取相关知识,但并非所有教会都鼓励信徒积极阅读。但若要以阅读方式来亲近神,他认为,灵修书籍可以带来帮助。

 

一般信徒的信仰素材是讲台信息,其中许多来自歷史传承的信仰记忆,容易倾向于单一、片面的信仰认知与领受。因此,灵修书籍能提供更丰富的信仰知识,甚至可以打开不一样的信仰视窗。

 

对于阅读,基督徒的态度是什么呢?面对信仰灵修的阅读,基督徒可以从中得到造就,并开启信仰的不同视野,提供讲台之外更多追求和渴慕。

  • news-details
  • 除了讲台上的信息分享,基督徒也能透过阅读追求信仰成长。(图/shutterstock)

理性和灵性,通往神的信仰阅读

为鼓励信徒更多阅读,黄恩霖建议,每条追寻信仰的路上,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而一本信仰相关的书籍,也能成为一篇良好的信息传讲,透过书中体会反思:「通往神的道路有非常多条。

 

若将灵修书籍归纳成特定类别,他指出,这部分的基督徒阅读人口较少,但也有特定的读者群,并偏重灵性的成长培养,反映台湾基督徒的信仰构成要素。

 

阅读本身会带出理性思考的过程,但灵修则强调灵性的成长经验,若是透过阅读追求灵修生活,或许会降低理性思考的判断,但对信仰生命会有更多深刻的体会。

 

黄恩霖相信,基督信仰有「理性」和「灵性」两种面向,阅读本身不是要取代信仰中的经验体会,而是在书本知识中开启新的视野,在属灵生命中与神更加亲近。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