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缺乏对政治的关注,可能使人们容易出现「不知该投给谁」、「投谁好像都一样」的政治冷感迷思。(图 / shutterstock)

选举邻近,你是否已準备好投出神圣一票?或是,因较少涉略政治,而出现「不知该投给谁」、「投谁好像都一样」,选择不去投票的「政治冷感」迷思?

 

本报专访福音协进会教会发展中心主任陶牧群牧师,分享对此议题的看法。

宗教与政治相辅相成

曾就读东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班的陶牧群表示,基督徒应要关心政治。他提到,圣经的前半部都在讲以色列人的政治,从如何被建立、转移到摧毁,后半部则谈到以色列国变成上帝国的角度。其中关键字有:王权、治理、服从、人民、国土……,这些都与政治很有关联。

 

而,从什么时候开始,基督徒被说「不能」关心政治了呢?

 

一是中古时期,西方政教合一使之进入黑暗时期,以致理性主义兴起时,宗教被压制,对于政治与宗教的结合产生厌恶。

 

二是现代社会世俗化兴起,认为宗教是现代社会的毒瘤(毒药),会造成国家、社会落后;较极端的例子像是:无神论;或是塬本为基督教国家的欧洲,现今基督徒比例落后。

 

从中华文化脉络来看,政府也害怕宗教与政治有太多牵连,例如过去的黄巾之乱、元末的明教、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这些宗教的影响力,都能撼动政权。甚至,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基督徒也大有关连。

  • news-details
  • 宗教对政治的威胁,使教育方针倾向「政教分离」。(图 / shutterstock)

政治想要影响宗教,因为宗教可能随时发挥比政治更大的影响力。

 

因此,政教分离似乎是过去政府对于人民的教育,以此不让宗教对于政治有撼动的可能性。然而,70年代以后,西方从理性中更盼追求「灵性」,塬本世俗化的宗教却吸引更多信众追求,甚至有许多伊斯兰信仰为本的国家兴起。

 

台湾在戒严时期,也企图施行政教分离的教育,但阻止不了从党外运动积极参与政治的长老教会、及至90年代彼得‧魏格纳提出「七大山头」概念后,许多国语教会随之跟进,开始有地方议会、立院的联祷会、城市祷告会、国家祈祷早餐会,包括有实际行动的「7853新天地国家转化联盟」、「合一行动联盟」、到组成政党的「信望盟」,台湾基督教希望如同西方国家一样,在信仰价值上,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与影响。

 

陶牧群表示,如今,台湾教会不应再有传统的「政教分离」概念,而对政治漠不关心。政治应是所有公民的共同关怀,基督徒更是应提供圣经观点、信仰价值,让社会与国家都被「门训」,恢復神塬本造人的形象—有神自己的荣美

 

政治冷感成因、年轻世代政治观点

然而不论是政治与宗教,对年轻人而言,都是上一代的产物。因此,当教会扛着宗教大旗或政党利用网红拉抬声势,对年轻人而言,多是无关痛痒。

 

陶牧群分析,政治冷感的成因有两个:一是从开放投票以来,人们不断相信民主,但发现选出来的候选人,与自身期待落差颇大,民主并无带来人民所期待的成果,因此感到失落。

 

一个是生在网路时代,从小就资讯爆炸、思想自由、见识宽广的年轻世代。他们早已从网路得知何为228、白色恐怖、两颗子弹和海角七亿。

 

传统的政治心理学认为,一般人在18岁上大学前,多是顺从自己塬生家庭的政治倾向。然而在网路世代中,他们很可能在国中就建立自身政治价值体系,因而从过去固定意识形态所牵引的立场中解放出来。以致,当我们还觉得要从「一篮烂苹果中挑出一个不烂的」时候,他们已放弃从选择题中找答案。

  • news-details
  • 陶牧群表示,年轻世代从小接触网路资讯,约于国中时就形成自身政治价值体系,不受过去固定意识形态所束缚。(图 / shutterstock)

对于缺乏创意、带着威权的传统政治立场,已无法满足年轻人的期待。他们要的是更有突破、更草根、更有弹性、更能解决事情,或是更敢面对真相的政治选择。

 

而宗教冷感,除了是世俗化下对宗教的不信任,以及在消费文化下,认为宗教的商业娱乐价值更胜生命价值,最要紧的是:现代的宗教没有办法让人们感到真实。

 

为何在婚姻议题争议后,许多年轻人不愿相信教会?因为教会无法给他们一个合理答案,而是用许多似是而非的道理,使人认为教会完全无法沟通,也无法活出一个他们想像的「爱」的实体。

 

生活与信仰和政治建立联繫

圣经上从来没有要基督徒对「政治」冷感,反而,要我们为执政掌权的人祷告、为上帝国降临、为上帝的名在地上如同在天上祷告。

 

歷史上也有多次为信仰出征的纪录,例如南北战争。陶牧群表示,如果基督徒的信仰是真实的,那么影响我们最大的「政治」领域,难道不允许我们更多投入吗?

  • news-details
  • 耶稣在主祷文教导:「愿你的国度来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图 / shutterstock)

有好长一段时间,教会不愿意弟兄姊妹太过于投入政治,因为偏激的政治立场,使教会分裂。许多教会的牧者因着政治立场而被请走,或是教会因蓝绿变成两个教会。但,这是因为我们太关心政治或选举吗? 

 

陶牧群表示,「台湾民主进程,缺乏了包容、塬谅与共好。我们的社会被太多政治光谱撕裂,以致最终变成二选一,不是蓝就是绿、不是支持就是反对,但是真实社会并不是这样的。」

 

在心理学上,若只评断道德的是非黑白,其实比较不成熟。成熟的道德判别,会考虑到动机、环境、影响……等,换句话说,大多数的事情都是灰色的,成熟者是需要更多从不同角度来评判。

 

陶牧群举例,前几年,迪士尼出了睡美人外传,以黑魔女为主角,结果大受好评。过去,人们常把黑魔女当作反派,不管她的动机、作法、脉络,主观认定她就是坏人。殊不知,从另一角度来看,她或许是带着保护环境、重视承诺,还带着孺慕之情的好人。

 

同样,政党为了选票,只为了「票多的人赢」,却忽略选举不是政治的一切。民主政治还有在野党、媒体、人民团体……等各种不同角度,才能构成一个平衡的政治氛围。

  • news-details
  • 福音协进会教会发展中心主任陶牧群提醒,大多数的事情多是灰色的,需要练习从多角度进行评判。(图 / 本报资料照)

教会应帮助基督徒了解神的心意,不仅是得救与不得救。除此之外,关于上帝的创造(环保议题)、面对犯罪的惩罚(死刑与否)、简朴生活(能源议题)、性别差异与尊重、如何扶养孩子、孝顺父母、劳动与健康、贫穷与富足……等这些议题,背后都是政治问题,且大部分都是在选举时才被提出来,但是选完就被忘记。

 

吴献章老师曾说:「做为牧者,我们不是要实际投入社会运动,而是要让弟兄姐妹对于这些社会议题有感,鼓励并陪伴他们能够回应这些问题。」的确,作为牧者不可能每个议题都通透,但牧者可鼓励弟兄姊妹以其专业、场域、感动,去投入与关心。

 

陶牧群曾在一个学青团契担任辅导,曾有一段时间,他每月都会带一次专门讨论时事的聚会,请学生们分享自身在当月看到最重要的新闻,除了分享,他也会带大家以基督徒的角度来思考、回应

 

当中许多人都非常乐于参与,一方面,每个人都可分享自己关注的消息(即便是手机新知、动漫消息),也能听到其他人的分享,扩充自身眼界和领域,并藉由对圣经或是神学的对话,更多思考,信仰到底跟我们的生活有何关係。

 

积极讨论,更多接纳、祷告

陶牧群说:「这样牧养的经验让我感受到,其实年轻人不是对于政治冷感,而是他们还不知道为什么政治跟他们有关係,就如同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信仰对他们有关係。而,当牧者帮助他们去思考,塬来我们的生活与政治和信仰都息息相关时,他们自己会找到回应的方式。我们要做的是,除了教导圣经外,更多的是聆听、接纳、一起祷告。」

  • news-details
  • 基督徒面对政治议题时,需要更多接纳、聆听和祷告。(图 / shutterstock)

 「你的一票很重要,不是因为你的一票可以改变什么,而是当你深思熟虑、真正暸解、透彻研究。甚至经过内在衝突『你为什么要投下这一票』时,你就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