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刘清虔牧师提醒,孩子面对世界的能力要从小培养起,才能在苦难发生时持续前行。(图 / 记者林稚雯)

孩子成长歷程,父母多会期待藉由教育学习与生活磨练,让下一代从少不经世的稚嫩,长成满有智慧的大人。

 

刘清虔牧师指出,民族歷史曾多受磨难的犹太人更是如此!惨痛经歷,让犹太父母深明世界存有许多不公,能在苦难中持续前行,是每个人必须学会的课题。

 

为此,他们发展出独特教养之道,让孩子不只满有知识与聪明,也知道在苦难中倚靠神,让属天智慧成生活导航

日前,由香港浸信会出版社与中华基督教浸信会联会合办的「为孩子展开智慧之翅讲座」中,美和科技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刘清虔牧师,以「耶稣的比喻:孩子信仰生活的导航」为题证道,其中表示,精彩且生动有趣故事才能发人深省,「先理解、后学习」是鼓励孩子追求智慧,培养思考能力的秘诀。

 

以台湾社会现况来看,爸妈总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也为儿女在成长阶段尽可能挡下一切苦难;在仅需专注课业下,孩子们有较高机会成为优秀学生,但也容易在踏出校园后,人生际遇有了180度剧烈转变。

 

葡萄园主与雇工:救恩的譬喻

犹太人对儿女教育的态度却是相反,爸妈会即早提醒「必须坚持住,在苦难中持续往前走。」

 

为让抽象理念容易被孩子理解,担负教育职责的拉比,藉由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小孩不只是听,还能在经过说明后,掌握隐含其中的道理和精随。

 

刘清虔以大家都熟悉的「主人与葡萄园雇工」比喻说明,据圣经记载,园子主人于清早、上午九时、中午十二时和下午叁时,甚至是到了近傍晚五时,园主都各自雇了一些工人,但「不论工时长短,所有人所得工钱都一样」。

  • news-details
  • 不分早到晚到,所有工人都拿到一样工钱,表面上看来不公平,实则有更深寓意。(图 / shutterstock)

对孩子而言,听完上述故事后,最直觉反应是「不公平!哪有人不分早到晚到,最后都拿到一样的工钱。」

 

这时,若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认识:什么是工作、人力市场供需法则,加上提到生活困苦者所面对的挑战,就能让孩子们更为贴切地明白,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深陷生活困难时,看重的是取得每天日用所需,不见得还有余力争执工钱多寡。

 

故事背后,更大的核心信息是「恩典」。工人不分被叫到的时间是早或晚,都比无所事事、站着过了一天的人要好,他们免于愁烦、得到日用所需,其实,上帝给人的「救恩」也是如此,不是人的努力换得,单单是神的赏赐

  • news-details
  • 「主人与葡萄园雇工」的比喻,要让人看见,救恩是神无条件的赏赐。(图 / shutterstock)

十诫:生活与信仰最高準则

圣经中另一广为人知且生动记载是「十诫」,这是犹太人生活和信仰準则,也是最初法律条文。刘清虔说明,十诫」内容都是比喻,旨在将人无法直接听见、看见的上帝心意,改换为容易理解的文字。

 

回到出埃及记19-20章,经文记录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来到西乃的旷野,耶和华于火中降临西乃山,这时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出埃及记19:16)」

 

面对有限受造之人,为让人能更多认识天国、明白天国的道理,神藉摩西颁布十诫,使人明白在世日子该如何行,才能在终末日子来到前,持续靠近天国。

  • news-details
  • 对犹太人来说,「十诫」如同从神而来的10个提醒。(图 / shutterstock)

为此,犹太人自小教导孩子认识并记诵十诫内容。对一般人而言,常觉得其中充满严厉诫训,犹太人却将其视为「从神而来的十个提醒」,因只有神知道,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后面临的景况,也只有神知道生于当代的人们,生活的每个遭遇,所以特别给出十个提醒,代表神对人永无止尽的慈爱与公义,最大目的不是为惩罚,而是给人无微不至的保护和祝福。

 

以圣经真理为教养最高塬则的同时,刘清虔提醒,当随着孩子年龄变化採「因材施教」,而能得着更好的引导成果。

 

例如,信仰中非常看重「家庭价值」,对幼儿、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家人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与父母手足保持亲密关係,几乎是不用教就自然存在的观念;到了青少年阶段,孩子们开始建立同侪关係,也开始认识世界,有些个人价值观与爱好,这时能否继续维繫紧密家人关係,彼此有毫无保留分享,成了需要被提醒和引导之事。

  • news-details
  • 犹太人从小教导孩子认识「十诫」,牢记神所赐的生活与信仰準则。(图 / shutterstock)

在这个时期,身教会比言教更有果效。」刘清虔分享,数年前曾受邀到吉隆坡服事,当天特会教导主题刚好是「珍贵的时刻」,提醒与会青少年当把握与家人相处时光,因长大后会发现,能无忧虑地和爸妈、弟兄姊妹们相处,是人生中非常美好时光。

 

特会隔日,完成主日证道服事时,刘清虔在通讯软体尚不发达年代,特别拨了越洋电话,和小学中年级的儿子话家常,本来只想閒聊:「这几天过得还好吗?」、「有没有什么想吃的,到时候爸爸买回去给你。」没想到儿子听后只说:「爸爸,你为什么这么高兴?阿公在台中去世了」......

  • news-details
  • 刘清虔提到,父亲在他海外服事时辞世,虽有遗憾,却又感谢父亲的生命成为许多人祝福。(图 / 记者林稚雯)

听到儿子这么说,刘清虔收起轻鬆态度,要孩子把电话拿给母亲,只听孩子又说:「妈妈已经出门,她要坐高铁赶回台中。」于是他选择直接联繫太太,询问:「爸爸过世了,妳怎么都没说?」对此,对方只在电话中表示,「知道你去国外服事,所以特别交代大家不要让你知道,等你专心服事完再回来,其他人都赶回来帮忙了。」

 

得知消息后,于特会证道时,刘清虔向与会者提及此事,塬以为只是证道信息一部分,很多人可能听完后没放在心上。几年后,一次前往马来西亚马六甲服事旅途中,刘清虔遇见一群弟兄姊妹们特别于会后找他交通,一群人围着说:

我们是从吉隆坡那边来的,搭了好几小时车。我们来和牧师道谢,你还记得好几年前有到吉隆坡的教会讲道吗?我们不知道当天你讲了什么,可是我们的孩子听完后有非常大改变,开始会帮忙家事、亲子关係也变得更好。

听到家长们回馈,刘清虔结束一天服事,回到饭店休息时,向神献上感恩祷告:「感谢神,让我的经歷可以被神使用!也谢谢爸爸,虽然离开会有悲伤,但在那个时机点离开,却带出许多年轻生命因此被转变。」

 

会中,刘清虔亦把握机会再次提醒,身为基督徒,需要不断认识与实践神国教导,以使行事为人可更加符合上帝设下的标準。纵然神的道难以被有限受造者全然认识,但藉着各样故事和比喻,神仍赐下恩典,让有心者得以不断追随主的教导。

  • news-details
  • 基督徒应不断认识与实践神国教导,使行事为人可更加符合上帝设下的标準。(图 / shutterstock)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