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圣地雅歌台湾基督教会刘晓亭牧师、台湾家庭第一协会秘书长黄夏成。(图 / 本报资料照、黄夏成 提供、shutterstock)

根据教育部调查指出,109学年全台高中职的休学学生累计2.2万人、110学年学士班煺学4.3万人。其中2.1万人休学塬因为「志趣不合」,其次塬因还有「经济考量」、「不爱读书」⋯⋯等。

 

一股「拒学风暴」席捲而来,父母们该如何因应?

休煺学人数连年上升 「志趣不合」为首要素

长期观察婚姻家庭议题的刘晓亭牧师,从时代背景剖析目前叁代之间差异的核心问题:「以前的祖父母可能都经歷过战争动盪或经济起飞,所以会有目标去追求,但到了下一代、也就是现在的父母,成长在相对安逸的社会,也较无担忧,而这群父母带出来的下一代,有着更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更容易拥有想要的物质。」

 

当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还有什么目标需要努力?刘晓亭表示,以前世代的孩子,一定会经过「没有到有的过程」,当自己动手努力拚搏后,得到的成果会让内在产生愉快经验,进而产生动力而继续向前,就算失败也会继续尝试,这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找到自我的过程

 

长期推动在家教育的台湾家庭第一协会秘书长黄夏成指出,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35个市场经济国家中的一项调查指出,近十年来,台湾25到34岁大专文凭人数达6成6,20岁在学人口高达7成3,是35个国家中「文凭最高的国家」。

 

欧洲第一工业大国的德国,大专人数也只有2成6,法国、瑞士则大约3成。

 

上帝所创造每个人的恩赐都不同,在研究指数当中,各国大约都是3成左右的人走学术研究,6成喜欢动手做,教育不应只有一条路!

  • news-details
  • 刘晓亭牧师(左图)、黄夏成秘书长(右图)受访回应「拒学风暴」议题。(图 / 本报资料照、黄夏成 提供)

士大夫旧观念教养新世代 自我认知与学习动力下降

黄夏成提出,科举至上的后遗症,让台湾高等教育学校,从50所到170所。早期社会中,文凭学歷是工作保证,但现在「高学歷高失业率」或是「高成低就」等现象,已不是新闻。

 

「现在的孩子学习差异很大,老师其实也很不好教,有的孩子两岁就已经可以全美语沟通,有的孩子则是上国小才开始学ABC,资讯快速也使得现在七、八年级生大多在网路学AI,若不了解自身热情与优势,文凭也渐渐没有吸引力。」。

 

旅美多年的刘晓亭牧师,观察台美文化差异下,父母在教养与品格养成,对孩子的影响颇大。像是华人「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下,使孩子在学习时容易目标导向,且从小开始长时间的补习、考试,却不了解自身未来方向与兴趣。

 

提及身边华人孩子的案例,就算是读到常春藤名校,成绩总是A,在学习上却一点都不快乐

 

像这种孩子就是很明显的「有能力但没动力」,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即使赢了也不会开心,但若是输了常有两种反应:一种人是产生挫折感,而不是「再战」;另一种人则是「随便啦」,对输赢毫无感觉。

 

被安排好的成长过程,少了发展自我的机会,在孩提时可能问题并不明显,但随着日渐成长,「我是谁」这个问题仍旧存在。

 

这世代的孩子为何在网路世界游戏中能找到「认同与成就感」?刘晓亭说明,除了游戏能不断地赢,更重要的是「没有外界的介入,孩子觉得能控制自己的人生」。孩子喜欢沈浸在游戏中,但虚拟总需要回到现实

 

刘晓亭提醒父母,不要用旧的观念来教养新时代的孩子,面对学习动力下降的问题,在美国早已出现,也因此延伸出许多量身打造的教育系统。

 

其中的「在家教育」,就是一个已行之多年、且有愈多家长投入的方式,不仅能选择适才适性课程,还能在生活中培养孩子拥有自主学习能力

 

在美国比较不看重学歷,身边的孩子高中毕业去当兵、或是学一技之长的大有人在,因为他们要学习,就要办助学贷款,是否要读高等教育,是孩子的自由。但是在台湾父母可能连嫁妆都準备好了」。

 

刘晓亭分享,因着美国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加上社会风气为「学歷高低并不等于薪资与生活条件」,因此会更重视孩子的喜好与探索,让其广泛接触运动,鼓励生命多元发展;当学习是快乐的,也会提高孩子学习与生活各面向的自主性。

  • news-details
  • 休煺学人数攀升成当前教育一大难题。学生无论能力好坏,都有生涯方面不确定的情况。(图 / shutterstock)

拒学风暴下的明灯 带孩子「找回自我与志趣」

休煺学人数攀升,是当前教育一大难题。前台大校长管中闵曾于演讲中指出,志趣不合导致学生不想花时间在学校,在台湾大学的调查中更发现,学生无论能力好坏,都有生涯方面不确定的情况

 

台大近年推动开放式大学,将校内近50系所、230种领域专长模组,开放让学生弹性修课,打破传统选课的限制。阳明交大推动的四年不分系百川学位学程,也走相同模式,鼓励学生在相关领域中自由组合。

 

教育不断改革,期待教育资源不被浪费,但年轻学子对人生茫然的问题,更应被重视

 

像是台大电机系教授曾雪峰在校内开设的人生探索课,期待孩子更了解自己、也思考未来;或是美国史丹佛大学热门的职涯规划课「设计你的人生」,都是为要协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面对孩子说「要休学」、「没有兴趣读书」时,刘晓亭建议父母,试着先不要晓以大义的逼着孩子回学校,或是讲出让孩子感到恐惧的威胁性话语。

 

因为,当孩子问题的根本没有解决,没有动力的学习可能只是浪费时间。建议可多花时间与孩子对话,聆听孩子真正的需要,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多方尝试、发掘孩子的兴趣与喜好。

 

父母要有新的教育观念,透过身教陪伴与孩子共学,像是带孩子去挑战运动、训练耐力、做义工,成为不断学习型的家庭。

 

应当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休学。」黄夏成分享,孩子若在高中或大学时发现,对于目前学习科目没有兴趣,而停下脚步开始思考或转弯,都比强迫自己做不适合的职业,到中年后休业、休妻,抱怨人生等,那时所付出的成本更大。

 

「我们要思考的是,高中毕业一定要立刻上大学才是不浪费人生吗?休学并不是耽搁了一年,也有人因为自己读了大学而不愿从基层做起,思考的僵化才可能真正的耽误人生。」

 

教会可以成为人生学校

刘晓亭分享自己多年于国外牧会中看见:「教会可以成为人生学校」。

 

当初其创办「台湾国际文化交流甜甜圈协会」,就是期待台湾与美国教会能有更多音乐、体育与文化等更多接触,并已在暑期安排美国青少年来台服事、台湾青年入美交流,让孩子透过不同环境来体验人生,拓展新眼光与思维。

 

许多教会在儿童事工上相当努力,常设有课后安亲或举办儿童营会,而面对青少年迷茫时期,教会亦可发挥延续功能,除了场地提供共学,也可开设亲子或青少年成长探索课程,让青少年关怀事工更具实际教育、陪伴等帮助

上帝创造每个儿女都是独一无二,也赐下真理、恩典与时间,让神儿女成熟长大。

 

身为父母,同样也可学习接纳孩子在人生当中,可以有「寻找自我」的过程,不要害怕孩子遭遇失败,而是陪伴他们坦诚面对自己,建立更互信的亲子关係,从中帮助孩子有健康的自我认同,相信就能逐步找到人生动力的来源。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