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保母两姐妹疑虐童案」正在侦办中,引发社会大众对此一片譁然。(图 / shutterstock)

保母两姐妹疑虐童数个月致死,爆发社会挞伐;

儿福联盟出面鞠躬道歉、第一线女社工遭上铐、移送北检…; 

新闻层出不穷令人沮丧。

 

社会不安全是谁的责任呢? 「社工」安全吗?

 

每天都在不休假、也接不完问题个案量的基层社工师,工作压力、工作量和报酬落差等制度面议题,该由谁买单?基督徒该如何代祷?

新闻时事:

去年12月底致死的「保母两姐妹疑虐童案」正在侦办中。台北市一岁半男童剀剀(化名),疑遭刘姓保母两姊妹虐待致死,台北地检署除依《虐童致死罪》介入调查侦办外,社会大众更是对此一片譁然。

 

这起案件曝光后,除了让负责转介保母的儿福联盟联盟遭严厉挞伐,各界也开始针对国内的保母制度、社工人力等议题,採取进一步检视与检讨。且第一线的社工也被起底,以过失致死罪收押上铐,引发一连串回应。

别急着挞伐,请给社工师们一个讚!

辅仁大学医学院职能治疗学系教授暨系主任施以诺,针对此议题表示,从精神科职能治疗的角度来看,疲劳跟负面情绪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注意力表现和职能表现,毕竟人是血肉之躯;我们当然可以探讨个别社工师有无疏失,但更值得省思的是,基层社工师的工作压力及工作量和报酬落差等制度面议题,是否有值得改善之处

 

他今(13日)于脸书发布:

愿我们「珍视」身边愿意担任社工师的人,他们也许不够完美(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但若不是有他们的默默付出,今天的社会只会更坏!

 

不要让广大的社会基石们(社工师)寒心。 请给社工师们一个讚!

  • news-details
  • 左至右:辅仁大学医学院职能治疗学系教授暨系主任施以诺、台北復兴堂主任牧师柳子骏、苗栗港湾丰收教会主责传道陈英杰。(图 / 本报资料照)

台北復兴堂主任牧师柳子骏也针对新闻事件回应,自己身为叁个孩子的爸爸,很难想像怎么有人下得了手,尤其平常少为人关注的社工,竟被警察以过失致死罪被铐上手铐。他回忆自身从社工系毕业、助人热忱和使命感,表达着痛心之感。

 

柳子骏表示,进入教会全职,虽也是助人领域,但相较起同学会听到社工的辛酸,接案量(社会、家庭、儿少、性侵案件)与社工编制人数差距落差之大,加上普遍若没有发烧社会事件,则鲜少有人关注社工需要,以至于许多第一线者多有苦难言、有志难伸;内心使命及助人的精神,像一个风筝的细绳,牵着这些辛苦的社工最后坚持的力气。

 

「这个新闻,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这个可怜的孩子,就用我一小篇文章为正在努力的社工打气,真的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努力的社工明天太阳升起,还是要做这些事:每天都在家暴施暴者的恐惧下,与案家斗智;每天都在法律和伦理的界线上,抢救少女;每天都在不休假也接不完的问题个案量,晚上还在打着给上级的『报告』……

 

当我们难过这个社会怎么了的时候,也分一些鼓励给正在为社会底层没有人关心的儿少、家庭还在努力的社工,毕竟无情的谩骂声,将会比『手铐』更虐着无数社工人的心。」

 

苗栗港湾丰收教会主责传道陈英杰,儿时曾强制安置于基隆基督教机构,每次他逃离机构、被寻回后,社工非但没有责骂,反而帮他整理床铺、留饭和祷告,并说:「这裡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表现,决定爱不爱你。」

 

如今从事主工、从前曾任社工的他,针对3月12日爆发的儿虐事件相当有感,且深表难过,难以想像受虐孩子的经歷。

 

他于脸书提出,「社会安全网、非社工安全网」,社会为什么不安全呢?社会不安全是谁的责任呢?社会不安全是你我的责任,不会是一个人造成。求神掌权、安慰后面还有一段路要走。

  • news-details
  • 许多人问,仅由一名基层社工承担所有儿虐的责任、社会怎么了?(图 / shutterstock)

台北市议员曾献莹,身为基督徒亦发声明,强调该名社工有其个人要付的责任,然不应仅由一名基层社工承担所有儿虐责任,同时当检讨收、出养安置孩童的系统性问题,及究责相关失职者。

  • news-details
  • 即将上任的準总统赖清德,于今(13)公开发表声明,唿吁不要让社工人员独自面对,一起做社工的后盾。(图 /赖清德影片截图)

即将上任的準总统赖清德,于今(13)公开发表声明:

 

针对幼童危安事件,我和各位国人同样心痛不已。面对这样的不幸事件,无论是地方或中央政府,都责无旁贷。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社工朋友,对于助人工作都是无惧无畏、尽心尽力。除了保障孩子的安全、究责严惩,以及推动制度改革外,更要同时确保社工的辛劳,可以被重视。



请不要让社工人员独自面对,一起做社工的后盾。

有人留言表示:「不喜欢孩子的人,就不应该去当保姆!」对此,有心理师特别提醒,当一个人喜欢时,把他当作一件「物品」来对待,或者把他当作一个「生命个体」来对待,是不一样的结果。

 

对于物品,人喜欢的是可以掌控的权力。喜不喜欢孩子若是条件之一,「如何喜欢」是否也该成为社会大众一个更需要关注的焦点?

 

这次憾事,正巧发生在一个「跟家长关係疏远」的幼儿身上,几乎没有任何得到「关注」的机会。愿众人更多善意回应并正视之!

 

愿众人都举手虔诚代祷!

 

代祷》

1.愿受苦的灵魂能得到安歇,案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可尽快釐清,让所有相关人员负起自身行为相对应的责任。

 

2.愿社工心中有力量,让更多的祷告,使他们不失望。

 

3.愿更多家长别再不闻不问,以基督的爱与牧养的灵,重视并守护每一个孩子。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