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世界华福中心总干事董家骅牧师。(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你今天爱邻舍了吗?很多时候,是否对传福音感到无力?或爱邻舍无力呢?

 

其实,爱邻舍不单是海外宣教,而是上帝把谁「带到我们面前」,我们就「去成为他的邻舍」。因此,不论你现在在什么位置,都很重要!

 

董家骅牧师:「因此你可以祷告:主啊!祢把我放在现在这个位置,我可以在当中创造什么样的美与善?以反映祢的荣耀?

对宣教感到无力塬因:「许多人不再需要福音」

3日至4日,由高福盟族群宣教组及高雄印尼使命团队于高雄锡安堂后站教会,一同举办「移居者整全使命-宣教扁平化的契机与实践研习会」,本篇记录董家骅牧师分享「我们共同的唿召-整全使命」信息

 

与会一开始,董家骅提出一项问题供大家反思:「教会的使命是什么?

 

在歷届参与的宣教大会及年会,会发现一现象,不论哪一间教会、宣教歷史有多久、宣教预算有多少、是否为大教会,均会听到同工提到:「参与宣教是少数人的事情」

  • news-details
  • 移居者整全使命-宣教扁平化的契机与实践研习会现场。(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 news-details
  • 世界华福中心总干事董家骅牧师,主讲信息:「我们共同的唿召-整全使命」(上图);高雄灵粮堂顾问骆世雄牧师,主持开场。(左下);高雄印尼使命团队共同主责蔡博士(右下)。(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换言之,仅有「少数人」关心宣教。

 

究竟教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为何这么少人会关心宣教?係因没有好的策略吗?不!真相是:「许多人已失去传福音热情与动力、已不再觉得『需要福音』,因为不认为福音是好消息

 

何出如此?今日若某知名高档餐厅推出99元吃到饱,这样的「好消息」是会病毒式蔓延在各处,无需「主动」动员,这样的好消息会很快口耳相传地传出去,为什么?因为许多人认为「这是好消息」。

  • news-details
  • 还记得福音对自己来说是「好消息」时的那份感动吗?(图 / shutterstock)

*需要重新理解福音与每个时代的关係*

为什么这个世代,许多人不再认为「福音」是「好消息」?已无法再次经歷福音?其实,每个时代都需要重新理解与寻找:福音对每个时代人类的共鸣!

 

以过去四十年为例,经歷过二战的人们,面临的是传统秩序崩塌的世界,他们需要的是「重新建造的基础」,而这样的时代,上帝使用了葛理翰牧师(William Franklin Graham),勇敢在台上宣讲「真实、有权柄的信息」,使那一代人得到共鸣。

 

而后陆续于婴儿潮时期,那一代的人们,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世界」,一个需要不断提升物质水平的过程,从中看到上帝使用华理克牧师(Rick Warren),去看到当时人们的「需要」,让福音如何回应需要,帮助这代人重建世界。

 

来到千禧世代,是一个物质环境稳定的世界,同时看到许多过去建立的组织、机构令人失望,因此上帝使用提摩太.凯勒牧师(Tim Keller),带领这一代人重新面对这世代对信仰的怀疑,发出一个「信靠耶稣基督的邀请」。

 

你我当思考,接下来的Z世代、以及以下的世代,他们可能面临的是:「人跟机器的分别是什么?」、「人为何为人?」,如何让福音对下个时代人类产生共鸣?

  • news-details
  • 一战、二战时期,人们面临的是传统秩序崩塌的世界。(图 / 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婴儿潮时期,那一代的人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世界」。(图 / shutterstock)

使命不应限缩在「教堂内」及「宗教框架内」

董家骅分享,自己于美国牧会时,一位优秀职场会友向他表示,花时间在职场上,对社会的贡献会比花时间在教会多,因此自己参与聚会次数逐次减少。董家骅坦承,当下的听完,真的有点被他说服

 

基于好奇心驱使,他开始搜寻世界知名企业的使命宣言,欲理解这些企业给予员工什么样的唿召与蓝图。越查询越发现,这些企业的使命宣言,说到底,不正是耶稣基督给门徒的使命吗?!

  • news-details
  • 现场敬拜(上图);敬拜团敬拜(下图)。(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一、知名手机企业使命宣言:

贡献于世界,为心智创造工具,使人类能够全面升级。

 

*对比圣经*

保罗说,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new creation)。保罗没有说,他是被修復的人,我们不是被修復成犯罪前的样子,乃是在基督裡被重新被创造,是真正的升级

二、知名搜寻引擎使命宣言

汇整全球资讯,供大众使用,使人人受惠。

 

*对比圣经*

即,在既有基础上创造美善价值使人受益,对比创世记,乃上帝按照祂的形象造人,要人生养众多,并透过人手中的治理工作,在上帝创造的基础上持续创造美善,使人类认识神的美与善。

 

叁、知名线上社群使命宣言

赋予人创建社群能力,让世界更紧密融合在一起。

 

*对比圣经*

劝人要与人和好,不正是保罗领受劝人与神和好,也与彼此和好的职分吗?(哥林多后书5:18-19)而这样「与人和好」的职分,并非口说无凭,乃是有耶稣基督,以自己的肉身,废去人与神中间隔断的墙。

  • news-details
  • 董家骅指出,这些企业使命宣言,说到底,不正是耶稣基督给门徒的使命吗?(图 / shutterstock)

以上叁个宣言,不正是教会的使命吗?这叁个宣言皆强调:「使人受惠、赋予人能力、提升人」,而教会使命绝对不比这叁家企业小。所以我们应反思:是否世界的公司,将其有缺陷的使命讲得太精彩?还是:教会把一个完美、美好的使命,描述得太不精采?

 

故,问题不是年轻人要去公司才能发挥生命的使命,重点是,教会有无足够认识、清楚在使命这个部分,我们不应把使命限缩在教堂、宗教活动裡面。

  • news-details
  • 神儿女不应把使命限缩在教堂、宗教活动裡面。(图 / shutterstock)

你我是否在自己的位置「创造美与善」?

上帝子民的「整全使命」包含:大任命(the Creation Mandate,创世记1、2章)、大诫命(马可福音12:29-31)、大使命(Great Commission,马太福音第28:16-20)

 

其中大任命,看见上帝要人类在祂所创造的基础上,持续「创造美与善」,以反映上帝的荣耀。这样的任命,不单是物质界,更是非物质界上可以实践。例如,当你走进家庭,要问自己,可以创造什么样的氛围给家庭?这也是基督徒被上帝唿召要去创造的。

  • news-details
  • 上帝子民的「整全使命」,包含:大任命、大诫命、大使命。(图 / shutterstock)

董家骅:「因此你可以祷告:主啊!祢把我放在现在这个位置,我可以在当中创造什么样的美与善以反映祢的荣耀?

 

有一位长辈因为听了大任命的信息,在去医院看病时,致力为每位排队等候的病患祷告与祝福,以实践在其所处位置的「大任命」,持续「创造」美与善。

  • news-details
  • 主啊!祢把我放在现在这个位置,我可以在当中创造什么样的美与善,以反映祢的荣耀?(图 / shutterstock)

用同理的爱爱邻舍,不当冷漠基督徒

在大诫命中,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意即:「去!做别人的邻舍」,也就是,上帝带到我们面前的人,我们要主动「去」成为他的邻舍

 

比如,今天有人去到远方,去爱远方的人(宣教士), 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人,然,爱邻舍不单是海外宣教,而是上帝把谁带到我们面前,我们就去成为他的邻舍

 

这样的爱,并非一相情愿的爱,尤其是移居者,更需具同理心、学习来理解,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爱对方。当我们理解到这些移居者的处境与文化,才知道如何爱他们。因此,我们被唿召成为邻舍,但我们更要「理解」上帝带到我们眼前的人。

  • news-details
  • 现场会众回应祷告。(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大使命中,耶稣说:「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然现今许多教会,因着诸多困难,仅有办活动、佈道会才会邀约慕道友,平常却鲜少关心人。印度圣雄甘地也曾说:「我喜欢基督,但我不喜欢基督徒(I like your Christ, I do not like your Christians. Your Christians are so unlike your Christ)」

 

董家骅表示:「若我们真的把耶稣的教导当一回事,认真遵行,大使命就会变的很自然!当我们学习饶恕对方、拥抱彼此,就会发现,邀请人来教会并非易事,却是很自然的事。因为这时候,你就是把握时间去创造上帝的美善,这就是整全的福音!

  • news-details
  • 现场大合照。(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移居者见证福音大能

会后,有叁段美好的移居者见证影片,见证认识耶稣的美好:

 

一、印尼看护

分享者表示,以前生活没有盼望,时常想轻生,家族信仰伊斯兰教,但仍会寻求巫医帮助,因此不自觉也让孩子受到折磨。就在他浑浑噩噩寻找世上「真神」时,有一晚梦到了耶稣亲自对自己说话:「我是復活的神,你不用害怕。」

 

之后来到台湾,结识了印尼来的宣教士,得知服事印尼人的聚会地点,因此终委身基督教,并经歷许多祷告与医治神蹟。

 

二、新住民女

塬本在印尼是基督徒,但因嫁来台湾语言不通,因此没有上教会,最终远离神,找不到平安。所幸后来被神挽回,找到印尼教会,认罪悔改,在此获得建造,紧紧跟随主,让信仰坚固生命。

 

叁、印尼学生

出生穆斯林家庭,父母早逝,因此被寄送到孤儿院,后经歷出养,养父母相继离世,被一位佛教徒父母收养。当时他同时接触到印度教、天主教、撒但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在这些不同信仰中,不自觉心裡开始认同基督教的教义。

 

最后来到台湾读书,因着朋友关係,开始去到教会聚会。一开始对生命感到很不公平,年少时爱的人相继离世,但在神的爱中,他认识了许多主内朋友,从而感受到「爱」,因此决定追随耶稣,最终受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