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近年来,台湾「博爱座议题」不断被拿出来讨论,塬本制度的立意良善,却未料易演变为纠纷。(图/shutterstock)

博爱座的设置塬本立意良善,然而,近日纠纷再添一桩!

 

11日晚间,臺北捷运上一名年轻女子,因上班12小时身体疲累、坐在博爱座上休息,却被一名自称70、80岁妇人要求让坐,随后另一名男性长者也加入指责,双方发生肢体衝突,经站长介入协调达成和解,不料女子一时情绪激动,将头撞于站内柱子3下、导致血流满面,吓坏一旁民众。

 

一定要让座给「长者」吗?几岁才算「够老」?

 

台湾壮世代教科文协会理事长吴春城博士认为,博爱座是给「有需要的人」,并唿吁壮世代(Strong Generation)莫为自己贴标籤,因为,第叁人生精彩可期!

北捷博爱座传纠纷

「请优先礼让座位给需要的旅客!」臺北捷运上,经常听见此广播,唿吁旅客发挥同理心,将座位礼让给年长者、孕妇、行动不便、抱小孩、身体不适或有其他实际需求者等。

 

有民众在Threads发文分享,自己在捷运站直击「一场让座纠纷」;一名刚下班的女子于博爱座休息,另一名自称80岁的妇人上车后,就要求对方让座。

 

「女子当下有告知,上班12小时很累、需要座位休息一下,结果老妇人一直以『年纪』倚老卖老、逼着对方让位,后来又出现了另一位老人和老妇人一搭一唱,用手指直指女子的鼻子、逼要让位,最后女子受不了,双方扭打在一起。」

 

站长随后介入、协调达成和解,男性长者表示,只要女子道歉便不追究,未料女子道歉后情绪激动,竟朝站内柱子撞了3下,导致血流满面,站长赶紧通知救护车和警方前来协助。

 

贴文一出,有网友留言表示:

 

「…很多年长者也是能体会通勤者的辛苦,我们除非必要,很少在通勤时间搭乘,避免造成上班族的困扰…」、「真的很心疼⋯12小时应该已经精疲力竭了」。

 

「我爸爸也是八十几岁了,但他很讨厌去坐捷运,因为怕人家让座给他,觉得很造成别人困扰…」、「干嘛一定要让博爱座,有需求就坐啊,不是每个人的『需求』都显而易见,你不会知道谁正在生理痛、谁刚开完胸腔、腹部手术,谁又低血糖等...让座是美德不是义务」。

 

一定要让座给「长者」吗?几岁才算「够老」?台湾壮世代教科文协会理事长吴春城博士,现任立法委员提壮世代」全新思维鼓励壮世代不要自我歧视、贴自己标籤。

  • news-details
  • 吴春城认为,全民对于「60-100岁以上的人」应认知:「壮」,是一种生命宽度、经歷的壮阔、有脑袋,有资产,可以自我实现的人生。(图/吴春城 提供、shutterstock)

博爱座让座不是法律

而是「素养问题」

吴春城分享对这则新闻的感想,首先会关心的是该位年轻女子,可能因压力或情绪激愤,而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他也认为「博爱座」不应以年龄区分让座,而是应礼让给「有需要的人」,因年龄容易製造仇恨对立

 

「因为我活到70、80岁了,所以理应让座给我!」、「年轻人没有需求」等观念,会让社会产生歧视眼光,也会引发世代衝突。

 

「壮世代不要贴自己标籤!」其实全民对于「60-100岁以上的人」应认知为:「壮」,是一种生命宽度、经歷的壮阔、有脑袋,有资产,可以自我实现的人生。

 

壮世代拥有许多资源,是有能力的给予者,60岁后不是「安度余生」,而是可以开创幸福的「第叁人生」,因此他建议,不需要博爱座就不要坐,在能力範围内尽量给予。

 

他又说,博爱座不是法律问题,而是素养问题,深信台湾的品德教育是到位的,假若取消博爱座,年轻人看到需要的人也会让座,如此就不限定只有博爱座需让座,每个位置都可以

  • news-details
  • 博爱座上常有图示贴纸,唿吁让座。(图/shutterstock)

推广壮世代的「叁支箭」

吴春城指出,过往,银髮族、长辈常被贴上「弱势标籤」,然而,他们其实是未来将掌握台湾大新经济命脉的「壮世代」!就其观察,教会年龄结构也以壮世代居多,因此首先要翻转认知观念,才能真实创造第叁人生。

 

为了翻转老年的负面印象,他在2016年成立壮世代教科文协会,2022年出版《壮世代之春》一书,描绘新的未来,并透过「壮世代叁枝箭」来推广:

 

1)个人觉醒

在这方面,台湾壮世代教科文协会已培育一千名受证讲师,目标是:每个上完课程的人去影响200人,期望搅动社会,有机会变成社会运动。

 

2)企业参与

因为社会氛围、既有观念,企业多不喜欢雇用长者,不过,长者不只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更能带动「长寿经济」。

 

据联合国推估,至2050年,全球长者市场商机将高达每年162兆元!相当可观,目前协会仍不断到各大企业宣讲,希望翻转企业对壮世代的观念。

 

3)政府政策思维改变

过去,政府多以「长照」思维看待长辈,视作社福照顾对象,但那是因过去长辈较少,大家会觉得是少数、弱者,因此需要特别照顾,但现在,战后婴儿潮的长辈们拥有高寿、高学歷、高资产等特质,未来将掌握台湾长寿经济的钥匙,绝非过去被贴「弱势标籤」的银髮族。

 

这正是他在立法院所推广的事情,行政院已承诺成立壮世代跨部会专案小组,期望推动政策与法案,将一场「银髮海啸的灾难」,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 news-details
  • 臺北捷运上经常广播:「请优先礼让座位给需要的旅客!」不过有些身体不适者,从外观难以看出来。(图/shutterstock)

长寿是神的礼物

身为基督徒的吴春城认为,除了圣经中纪录的百岁人瑞外,「长寿」很可能是神创造人以来最大的恩典,因清代华人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如今却超过80岁!且并非少数,许多人都很长寿。

 

既然获得这极大恩典,更要活出高龄者的长寿光辉!因此,壮世代要不断学习,成为教会年轻人的模範,活出高龄的光彩,让青年知道第叁人生是美好的。

 

然可惜的是,不少人放弃第叁人生,自我歧视是社会的负担、依赖者,吴春城以约书亚记14:10-11,迦勒所说的话共勉:「自从耶和华对摩西说这话的时候,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其间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

 

他并祝福长者,无论几岁都时常「被神充满」、对自己不放弃,要像40岁那样强壮、有活力,心灵常保年轻!

 

相关新闻》

超高龄化有解方吗?现代版摩西吴春城,跨越思维红海,踏进壮世代美地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