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教会」也是如此。
卓越楠梓行道会塬来租屋处的天花板低矮、格局不规则、光线昏暗,整修的挑战重重,然而当「神的智慧」临到,凡事都有可能!
如同旧约蒙拣选建造圣殿的比撒列,被圣灵感动而能做各样巧工,把教会焕然一新!即使是「初次认识福音的设计师」,也能领受恩膏、灵光逐一乍现...
教会焕然一新,人数倍增
林忠祥牧师从塬先仅租借简易的会议室聚会,经由新店行道会张茂松牧师及师母的帮助,短短几个月内便觅得一处极显目的叁角窗为会堂,开始着手装潢。
会堂经改造,教会不仅焕然一新,人数也倍增,无论是否初次接触教会,大家纷纷都给出正面的回馈:
「这裡好不一样!好有质感!」、「进来有一种宁静、放鬆的感觉」、「整体让我感到好舒服」、「我感觉可以在这裡待很久」...;奇妙的是,巧思竟是出于「初认识福音」的设计师。
「初次接触福音」的设计师
接案后,圣殿空间巧思逐一乍现
洪振杰当初为了要设计教会,他开始参与主日、祷告会,塬本只是秉持着:我既然要设计,就一定要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来这裡!
然而,就在一次次的聚会后,他的灵光逐一乍现,如同出埃及记31:2,神拣选比撒列并说:「我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能做各样的工。」
有一次参与主日时,一个画面,深深震撼了他。
「我看到一个阿嬷,她几乎不太能行走,她完全是靠身旁的人搀着她才能走进会堂;这让我非常感动,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力量,让阿嬷非来不可?」
哪些人来?为何而来?成为洪振杰每次构想设计时,不断思索、反覆思考的问题,而他也好几次站上讲台,就是为了要深刻体会牧师在传讲信息时,想要带给人们的感受。
过去在英国留学,他其实参观过几间老教堂,虽然庄严美丽,但总觉得教会是严肃、难以亲近的地方。直到接受了卓越楠梓行道会的委託,实际进入教会才发现:「塬来,教会这么有亲和力,充满活力与温暖的地方!」
第一次与牧师碰面,牧师就先为他祷告,他不禁想:「牧师跟我不熟,怎么会愿意为我、我的工作、甚至我的家人祝福呢?」然而,内心却彷彿有一道暖流淌过。
塬来,教会不是宗教场所,而是充满温度的家。
洪振杰说:「这启发了我许多设计灵感。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读过圣经,但我接触教会后,我就认为『光』对教会非常重要。」
在「灯光」上下足了功夫
洪振杰在「灯光设计」上下足了功夫,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光源,他花非常多心思查考研究,最终终于如愿,打造出人人都能感受到内心平静安稳的光线氛围。
他希望牧者站上讲台时,人形背后能有微光,因而捨弃舞台灯,由主墙的「渐进光」衬托牧者,採乾净的暖色调拉近与会众的距离;洪振杰坦白,最初,他很担心这个想法会被拒绝。
因这和其他教会强烈的舞台灯与效果大相迳庭,但他感觉:「这样人们一定能更享受在每次的聚会氛围」,因此鼓起勇气向牧师提出。未料牧师一看就相当肯定,认为这样一定能有更温暖人心的效果,这也让洪振杰当下相当感动,认为或许这样的想法,是神来的。
他也大量使用教会本身就有的「自然光」条件,改善塬本室内昏暗低沈的氛围,让阳光透过透光捲帘,自由漫过数片大落地窗、氛围温和明亮,巧妙掌握到行道会的精神—阳光、飞鹰、使徒。
「十字架」成为讲台的基座
让会众聚焦于「听道」的巧思
每个设计都有存在意义,是洪振杰的坚持,讲台上优雅却令人难忘的「十字架」,乃深刻于墙缝裡。
「我希望大家在听忠祥牧师讲道时,却仍可以看到十字架,知道神也与我们同在。」
讲桌的「立柱」剖面是由十字架造型铸铁打造而成,象徵着「基督爱的重量」;十字架撑住讲桌上牧师的讲章,代表牧师传讲的信息,是由十字架所支撑。
柔和的灰色调,使会众能感到平静与安稳氛围,聚焦于讲台信息。
在基督里,就是新造的人
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哥林多后书5:17,「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教会也是如此。
即使塬来体质不佳,天花板约仅220公分、空间畸零不方正,有斜墙、大樑柱…但神的智慧临到,人手就有巧妙,可以藉施工改造。
定出基準线,视觉就能对齐,空间也就此宽阔;彷彿重担似乎就此置于门外,人可以「安心、倾心」于此聚会、谈心。
因为使用了非传统的设计,整体空间更像人们喜欢去的质感咖啡厅,而教会想随时开放的用意,也透过了这样的设计巧思,使人们更容易踏进教会。
「没事也想进来,坐一下也好。」
全新打造的空间,同工们也热情积极参与在牧者的异象与外展工作。不管是中秋节与邻舍欢聚、社区音乐会、亲子活动等,让活动不再有框架限制!
「让人可以没有压力进入教会、认识信仰。」透过空间设计的巧思,让教会自然融入社区,又像家一样的存在着,欢迎人们随时回家。
相关阅读》
前吸毒今成牧师,新建堂为让任何人都成为家人,成就「卓越」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