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找一个助理研究员,能够找到很多候选人,甚至可以从候选人中订出职缺,但这一、两年发现来应徵人数大幅下降,这也让招募时间变得更长。当人才供量少,企业就需提高薪资来吸引人才,人事成本也会跟着提高,对中小企业来说营运获利就会减少。」
——身为以赛亚创投负责人曾盟斌说。
少子化海啸来临!国发会预估台湾2070年的总人口只剩不到1,500万人,届时每1名青壮年人口即需扶养1名长者。
目前各县市政府不断祭出鼓励生育补助,仍未能止住下滑生育率,「后继无人」不仅反映在公司人才招募与企业营运上,更持续扩展到全台湾的家庭。台湾家庭第一协会从上帝创始的文明永续策略中提出「家庭创生」,为少子化现象寻求解方!
全球缺工问题严重,但似乎尚且能找外籍移工救火应急,不过对于使用非低阶人力的智慧型产业、或者不断提高人事成本的中小企业来说,则帮助不大!
天下杂誌2018年做出的调查指出,台湾中小企业超过163万家,佔全台企业家数97.7%,其中将近六成企业没有规划未来传承与接班计画,若是这些企业因接班断层而消失,至少影响台湾4成GDP,相当于7兆台币,攸关900万人生计。
教会正面临实体与属灵人口少子、高龄化
「后继无人」不只反映在人才招募与企业营运上,更持续扩展到全台湾家庭。
国发会10月17日公布最新2024至2070年人口推估,结果显示,未来少子与高龄化现象将更趋明显。未来总人口会持续下降,预估台湾2070年总人口将比2024年减少844万人,只剩下不到1,500万人。而塬本3.6名青壮年人口扶养每1名老年的人口,届时将减少为每1名青壮年人口即需扶养1名长者,代表未来台湾近半数国人都是长者的日子就要来到。
而近几年,教会的人口结构及生态也反应出同样情况。根据「基督教福音协进会」2022年台湾基督教会普查报告中指出,2022年教会数量为5,029间,其中百人以下规模为2,932间,全台主日人数为44万5千7百人左右,其中青少年人数5万3千多人、儿童人数4万4千多人,比起2017年人数大幅减少44%。
台湾家庭第一协会秘书长黄夏成提及,「有牧者提到他们会友将近八成都是长者,年轻人则很少,担忧这一代过去了,教会还剩多少人?」
若现在新闻中不断出现中小学、高中职与大学陆续煺场,可以想像,在2070年仅剩不到1,500万人的台湾,将面临少了844万人口的食衣住行育乐及医疗需求,从而造成市场萎缩、人口动能不足,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增加失业或大企业砸钱抢人,致使更多中小企业倒闭、又再次间接增加失业率。
黄夏成强调,「少子化的影响若现在不正视它,将可能从国安问题变成国难问题」。母亲生孩子要10个月,养到成人则需22年,人口断层不可能立即补上,税收减少会影响政府财政困难、缩编,像是人民劳健保、房地产、军事国防,和重要交通工程、高速公路、捷运、高铁等高昂维修保养费,谁来付帐?
从上帝创始的文明永续策略看少子化
黄夏成引用创世记1:28,「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说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关键,其实是「后继有人」。
「许多人说没钱生小孩,但台湾在经济大好的90年代,出生率就已下滑剩1.81人,全球GDP最大的15个国家也都是低生育率国家,人口替代率低于2.1,所以少子化不是钱和资源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是从贫穷过来的,少子化的塬因是不婚与晚婚造成,是属于价值观、生活形态和文化的问题。」
根据《亲子天下》杂誌2023年的调查,98%新世代父母表示很在意企业对家庭友善,当探究荣获友善家庭职场奖的26家幸福企业中,这些公司员工的新生儿总数共有5,026名,佔全国的3.8%。
《远见杂誌》隔年也大篇幅报导台湾生育力大解析,研究指出,企业推出的福利、托育政策皆比政府政策更有吸引力,其中「弹性工时」、「居家上班」是让员工「最有催生」的动力。
本身也是小家庭、育有两个幼儿园孩子的「以赛亚创投」负责人曾盟斌,将自身在工作、家庭中碰到的育儿问题,进而转换成为员工之福。
「员工若是有孩子的需要而要请假,就可以申请弹性工时,因为父母无论放假或是请假也都是在照顾孩子,其实很辛苦!在以前徵才,我们都找年轻人,后来发现使用有家庭有孩子的员工,当我们照顾好员工的家庭需要时,流动率就会低很多。」他说。
「家庭创生」期待家庭价值被充分復育
父母上下班时有「后盾」,能提高「后继有人」的可能,因而,持续增加「友善家庭」的职场、让父母可安心生养,是未来企业主需努力的方向。但要做个快乐的父母、养出成熟独立孩子,「家庭」与「教育」更是缺一不可!
黄夏成说,「目前Z世代的隐忧,在国中小最大困难是缺乏学习动机,中学生睡眠少于7小时以下,全国高中职学生中至少有七分之一以上有明显忧郁情绪,在国健署调查中,四分之一国高中生曾认真考虑轻生,青少年犯罪人口率8年攀升47%,高中职与大学生修煺学人数不断升高。总总问题,显示着少子化下新世代的教育,更需要『重建家庭应有的价值』,这样的责任不只能由家庭单独承担。」
从「催婚」、「催生」到「催养」,人口永续不应只是口号,而是政府、企业、家庭、学校、教会与每个人的责任!
长期致力推广家庭教育的台湾家庭第一协会,在少子化议题下,不只期待「家庭价值被充分復育」,更积极推广藉由政策及职场的婚育制度和人才发展策略,重塑对家庭友善,对人才投资的文化,才可能有效催生并且留住既有人才;在坚固父母同时兼顾家庭价值,打造出新世代人才的友善养育环境、从而促进长期人口永续发展,从「家庭创生」开始,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更稳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