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基督教芥菜种会携手联采企业,在云林县元长乡举办「从土地到餐桌」庆丰收活动,位在元长乡的这片稻田,种植花莲26号丰稻稘炖饭米,青农团队歷经百日努力,首次结穗收成。
活动中,芥菜种会除了展示社会农场(Social Farming)的社会性与永续性,同时透过知识技能的培力,创造青年返乡、留乡的工作机会,进而推动云林产业永续发展;参与的青农分享他们的心路歷程。
青年阿木(化名)因自体免疫疾病,曾一度中断学业,加入「青农孵育计画」后,他从下田实作中理解了务农的真实挑战,也发现科技在农业应用潜力。过去因心理创伤而人际关係疏离的小庭(化名),也在田间工作中找到成就感,逐步走出低谷。
他们皆表示,这段经歷不仅获得稳定收入,也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期盼未来,自己能为家乡农业注入更多活力!
芥菜种会携手在地力量
社会农场传递盼望
12日上午,基督教芥菜种会携手联采企业,在云林县元长乡举办「从土地到餐桌」庆丰收活动。
位在元长乡的这片稻田,种植花莲26号丰稻稘炖饭米,青农团队歷经百日努力,首次结穗收成。活动中,芥菜种会除了展示社会农场(Social Farming)的社会性与永续性,同时透过知识技能的培力,创造青年返乡、留乡的工作机会,进而推动云林产业的永续发展。
参与的青农团队分享他们的心路歷程,现场有主厨示範料理炖饭米,象徵地方产业与人才培育的永续发展。
根据内政部最新统计,云林县20个乡镇中,有17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0%;扶老比达30.37,居全台第四。因此如何让青年返乡留乡、中高龄长者持续投入劳动力成为关键。
芥菜种会透过技能培力,帮助青农团队,收穫超过2300公斤的炖饭米。此次芥菜种会在元长乡发展在地产业,鼓励青年返乡参与,进而帮助偏乡地区的困难家庭能自助自立,促进社区产业的发展。
青农团队「从土地到餐桌」
助力云林永续发展
在青农团队的分享中,受助者回馈参与「青农孵育计画」的心得,从初次接触务农到逐渐上手,他们的经歷展现了青农团队的韧性与成长。
受助青年阿木(化名)因自体免疫疾病曾一度中断学业,加入计画后,他从下田实作中理解了务农的真实挑战,也发现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潜力。另一位青农小庭(化名),过去因心理创伤致人际关係疏离,如今在田间工作中找到成就感,逐步走出低谷。
无论是应对天灾、病虫害的专业技术学习,还是每日往返农田的辛勤耕作,他们都表示,这段经歷不仅让他们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也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期盼为家乡农业注入更多活力,推动地方产业的永续发展。
芥菜种会执行长李肇家表示,这块土地经歷四个颱风以及虫害等问题,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听见青农们的分享,再次得着激励。从土地到餐桌,让青年地方创生,芥菜种会致力于发展助人网络,培力青年并提供工作机会,携手在地企业共同将产业链佈建完整。
感谢联采企业、福德巧新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与元长乡乡长李明明到场支持,让产销与人才培育合一,使在地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共同协助社区需要者自助自立。
联采企业经理廖子稘指出,首次于云林县元长乡种植高经济价值的花莲26号丰稻稘炖饭米,採用低密度种植方式,相较于一般稻米收成量只有叁分之一,虽然产量较少,但提升了稻米的品质与市场价值,也减少了对土地的负担。
廖子稘说:「很开心能与芥菜种会合作,这片土地承载了我们对友善农业的坚持。更期望将来种植扩大至5公顷,结合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与社会责任,为地方产业创造更多价值与希望。」
芥菜种会延续花莲习艺所的社企模式,预计明年(2025年)在台中规划「社区食验所」,针对18至35岁的青年开设私厨班,结合花莲26号丰稻稘炖饭米与炖饭料理等技能,以实现产销与人才培育的整合目标。
此外,食验所将规划多元就业模式,鼓励中高龄长者参与营运的工作。芥菜种会致力让青年就业与中高龄长者的多元发展,助力社区产业发展。更多支持社区共生共好,欢迎至芥菜种会官网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