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爸爸妈妈,其实孩子没有你想的那么需要你,学习放个手吧!(图/Shutterstock)

希望这可以释放一些妈妈...

 

前几天听到一个朋友分享,他有一个妈妈友人有3岁多的孩子,一直觉得孩子很需要他。不管到哪裡,孩子一定要紧紧在她身边,即使在跟朋友聊天,眼睛也都是挂在孩子的身上。当孩子一有什么状况,妈妈当然是立马手刀奔去处理因为妈妈觉得孩子很需要她?!

 

结果有天在家孩子玩完玩具没有收拾,爸爸就责备说不收玩具就整个丢掉,孩子放声大哭,妈妈当然又马上衝过去,一边收拾一边说:来我们一起收(当然都是妈妈收)

 

有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跟其他孩子起了纷争,孩子的反应- -大哭,然后就看到妈妈处理两个小小孩的纷争。

 

有的妈妈真的很用心的在照顾孩子,不过随着孩子的年纪越来越大,爸爸妈妈应该也需要学习放手,在适度的範围中,让他开始处理自己的状况。

 

「哭」是其中一种解决的方式,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习惯先用「哭」来表达,但这绝对不是爸妈希望孩子一直使用的方式,给孩子一些时间跟空间!

 

小小孩的争吵,爸爸妈妈慢点出手吧!你没有让他试过「哭」以外的方式,他头脑能想到的反应永远只有plan A「哭」!

 

让他们从边哭边争吵的过程,开始学习沟通吧!毕竟争吵也是一种「激烈的沟通」,至少孩子开始「表达意见」了。

 

在抢谁先玩玩具的过程中,让他们去「沟通」吧!社交能力不就是实际练习而累积出来的?

 

即使在失误中,透过边哭也边想可以怎么补救的过程中,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吧!如果每次都只结束在哭,爸爸妈妈可能要做好一直帮孩子善后的打算。

 

因为孩子未来的生活不是只有爸爸妈妈,还会有其他人...,如果孩子只会以「哭」表达,那爸爸妈妈就必须要随侍在旁担任「翻译」,还有收拾者!

 

当孩子有状况时,放慢速度吧!多给他们一些「反应时间」,不是斥责孩子「不准哭」,也不是马上去帮孩子做接下来的反应!

 

而是除了哭,再多等一下,多引导一下,让他们开始尝试自己处理,让孩子不只用哭表达情绪,接着也能开始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虽然不太可能一开始就有圆满的结果,但不就是一次一次的练习,熟能生巧。相信孩子「哭」的时间与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少的!因为他不会再容易有那么多的「负面情绪」,也知道自己是可以有更多表达方式以及能力来处理的。

 

爸爸妈妈,其实孩子没有你想的那么需要你,学习放个手吧!给他们还有给自己一些喘息、成长的机会与空间。

 

放手是门有智慧的功课。

 

(文章授权/梁蓓祯老师)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author

梁蓓祯

梁蓓祯,高师大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现担任Fight.K国际「心」教育执行长。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