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蔡颂辉牧师)

常听人说,当牧师的孩子不容易,因为周围的人无形中会对他的品格和信仰有更高的期许。的确如此。我也深深体会到,牧师当起爸爸也额外有压力,若孩子表现不好,人自然会认为是父母有问题。这不纯粹是猜测,而是生活中实际所看见、所经歷。偶尔听见一些传道人的孩子不信主,我心裡有莫名的担心。另外更常见的情况是,传道人的孩子不单不想当传道人,甚至对传道人这个职业有许多负面印象和回忆(父母都不在家、看重教会过于家人、在教会一个样,在家裡另一个样……)。我常想,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如何面对?

 

我不认为传道人的孩子必须当传道人,我也没有十足把握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但我深信,孩子的成长与塬生家庭有非常密切的关係(儘管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公式)。所以我们夫妇也竭尽所能,尽上做基督徒父母的职责。我们没有太多独特的方法和策略教导孩子,因为我们相信,父母在生活中活出信仰,就是最好的教材。

 

本文列举一些我们在育儿上的重点,但不代表我已经在这几方面做得很好。其中有些经过多年确实看到一些果效,另一些则仍有好长的路要走。我们一方面没放弃目标,另一方面则不断地修改管教方针。

 

建立孩子与神的关係

我的母会是圣公会,所以两个孩子小时候就已在教会接受婴儿洗礼。对我而言,这仪式主要的意义不在孩子(孩子当时还不懂事),而是提醒父母——孩子属于神,父母有责任带领他们,让他们自己与神建立关係。孩子是神暂时託付给父母照管的产业,有一天我们要将他们还给神。父母的责任就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确保他们懂得信靠和跟随神,去行神为他们所定的人生路程。

 

由于孩子长期跟随我们在外宣教,没有什么机会学习中文,我们便要求他们每天用中文读十节圣经,并要抄写其中一节。希望藉此帮助他们持续性接触中文,同时让他们能有真理话语的灌溉。孩子不见得喜欢,有时候也会偷懒,但这是我们在他们还小时定下的规矩和习惯。读经被列为他们每天必须完成的事,若没有完成,他们就不被允许去做其他想要做的事。起初孩子也会抗拒,但由于我们已经坚持多年,他们也渐渐习惯了。有时候,他们会对所读的经文有所疑问,开启了我们之间的信仰话题,甚至探讨神学议题。最记得儿子问过一个问题:「神在创造世界之前在做什么?」

 

我们尽量避免对他们要求过多,更不让他们感觉自己必须在信仰知识上胜过其他孩子,才让父母有面子。这样做不单只是满足父母的虚荣心,也可能造成反效果,以致他们对属灵的追求感到厌烦。与此同时,我们不会完全放鬆,因为晓得人的惰性,若不是有某种程度的强迫,孩子们不可能自动自发地追求属灵事物。有时候,孩子们因特别状况问我们是否可以暂停,我们也不会完全拒绝。在圣经中,律法对神的子民有许多要求和守则,但它们在被应用时有弹性,绝非不顾人情。一旦人的价值观被更新,他便自然会对美好的事产生渴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培育孩子成熟的品格

一个属灵的人不能只在乎宗教性的活动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被吸收的真理塑造,活出好品格。我们相信好品格也可以从小培养。在管教的塬则方面,我们听取一位属灵长辈的建议,孩子小时严格要求,孩子渐长之后,就慢慢放宽,或是改换管教方式。

 

在诸多品格中,我们最认真看待诚实。他们从小就被告诫:「人难免会犯错,但务必马上承认。犯错不认而后来被爸妈揭发,后果会远远比自己犯错之后自动承认来得更严重。」孩子们小时候都嚐过撒谎被抓包的下场,而且我们也让他们感受到犯错后认错的结果不是想像中那么可怕,所以至今孩子们都会主动向我们报告他们在学校出现的错误。即便当了牧师,我们还不是经常会犯错吗?神既然给我们这样的恩典和接纳,我们也应该这样对待孩子。关键在于,承认。

 

有一次,大儿子天洵在学校休息时间,被其他同学摔晕在操场地上。他回家把事情说给我们听,追问之下,塬来有一位中国同学被其他阿拉伯同学欺负,他上前阻止和协助,而遭阿拉伯同学攻击。我了解之后,嘱咐他要小心,也讚扬他勇于助人的举动。我告诉他:「千万不要因为这一次的经歷,而让你以后看到需要不出手帮忙!」对的事情,付上再大的代价也要坚持去做。

 

教导孩子分享已有

宣教士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我们也没有缺。无论如何,我们期待孩子从小经歷两件事:一是神的恩典够用,另一是人真正的喜乐和满足不来自于所得,而是所施,如圣经所说:「施比受更为有福。」生命的富裕不在乎拥有多少,而是在于愿意施予多少。

 

很多弟兄姐妹很关心宣教士子女,所以孩子们经常会收到礼物和红包。他们为此非常开心,因为可以用来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或为将来多做点储蓄。后来,我们觉得孩子不能只有领受而不懂付出,于是决定教育孩子们分享。我们在柬埔寨工场时,孩子分别是八岁和五岁。我们要他们把收到的一部分红包分别出来,到了学校假期,一起到市场去购物(食物、文具等),再送到乡下、垃圾山等穷人家聚居的地方,亲自分给那裡的孩子们。每当我们带学生去探访贫民窟、街头露宿者、坟墓村、艾滋孤儿院等地方,他们也一定随行。我们期待孩子能从分享中感受到深层的喜乐(虽然按本性他们更喜欢用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要他们从小就察觉,帮助别人是神儿女不容推诿的责任,以及我们在地上生活的特徵。

 

帮助孩子发掘自己

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对孩子有自身的期许,甚至希望他继承上一代的事业。身为牧师,我心裡自然也会期待孩子们有一天一样会全职事奉。可是,打从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问过他:「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他曾说过飞机师,也想过开捷运、当音乐家、厨师、画家、发明家……但就是没说过要当牧师。可是当我冷静一想,却发现自己的想法和期待不一定正确。一方面,我们不应该认为只有当传道人才是最荣耀神的事,每一个职业都可以、且都应该荣耀神,同样尊贵。另一方面,神对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设计和旨意,不一定每一个人都适合当传道人。儿子的兴趣很广,也很善变,不容易坚持。但无论哪一样,只要是我们能力许可的範围,都尽量给他机会去尝试。我们相信神对他有独特的旨意,我的责任是帮助他发现自我,以他自己的方式荣耀神。

 

训练孩子对自己负责

放手,是每一位父母必须学,却不容易学好的功课。父母心裡知道有一天孩子会离开我们而独立生活,所以希望他们在那一天来到之前已经做好準备。每个孩子学会独立的时间不同,而做父母的总是心疼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掌控和放手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标準和放诸四海皆準的方法。我们也有这种挣扎。

 

宣教工场搬到德国以后,我们和孩子们都需要学习新语言,他们到政府的小学去,我们则到政府指定的语言学校去。孩子们语言的学习进度比我们快得多。这种情况其实也间接帮助孩子们学习对自己担当一些事物、解决一些难题,因为我们根本帮不上忙。当他们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只给他们建议几个管道,让他们自己去寻求帮助。有一次儿子丢失了学校储藏柜的钥匙,他需要自己打电话到出租公司去申请配钥匙。孩子在学校出状况,他们也需要自己去找老师或相关人士解决。坦白说,有时候感到挺心疼,毕竟他们年纪都还很小。或许,这是神要我们学习放手、让孩子们学习独立的方法。

 

以上一切努力,目的不是要塑造孩子成为父母想像中的样子,而是要让他们体验,跟随神的生命何等精彩。

 

本文塬载于《华传》第五十九期(2019年9-10月):

 

(文章、图文授权/蔡颂辉牧师)

蔡颂辉牧师最新着作《千万别搞错信仰》

https://reurl.cc/1Q3ZZ8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author

蔡颂辉

欧洲校园事工(ECM)宣教士、神学院讲师、漫画家、词曲创作人、专栏作家。先后毕业于新加坡神学院及中华福音神学院,获神学硕士学位,主修新约。目前在德国东部德累斯顿市做华人留学生福音工作。2007年开始创作单格信仰反思漫画,2012年开始以边讲道边画漫画的方式佈道,广受世界各地网友欢迎,亦经常受邀在各地主领聚会。着有《给灵命把把脉》、《别搞错信仰》、《千万别搞错信仰》等。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