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家」是在内心那属于自己与上帝奥秘的居所(图/Shutterstock)

走出「独处」的迷思       

 

独处等于「寂寞」吗?其实,寂寞是一种负面情绪,它是不快乐的根源。寂寞给人一种在人际关係中受排挤的感觉,寂寞的老人经常会有被隔绝被孤立的恐慌,因而陷入精神的飢饿感,导致寂寞与否似乎不由自主,完全取决于别人。

 

日本人喜欢下班后去居酒屋埋头喝闷酒,美国餐厅为这些寂寞的人开设「快乐时光」(Happy Hour)。这种普遍的现象告诉我们:「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独处则是一个人的狂欢。」      

 

「孤独」是生命的本质,是个体的存在方式,不可取代也不可转移,而学习独处是成为完整个体的必要条件,是回归内心世界与自己对话,是卸下面具作真实的自己,更是融入大自然的环境与之和平相处,灵感的诞生、创造力的提升都是藉着独处产生的。西方有位哲学家说得好:“Solitude itself is a reward.“(独处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为何说「孤独是生命的本质」?当你牙痛时,只能是你一个人痛;当你生病时,只能是自己受苦。 德国诗人赫曼在他的一首诗〈在雾中〉写道:「不认识黑暗的人就无法变得睿智,生命本是孤独,人们互不相识,各个独自一人。」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直为逃避独处而想方设法去填满生活,那么,其实是在逃避和真实的自我相遇。如果成年儿女为了不让父母亲孤独而满足他们所有的期望,这种转移对他们是没有帮助的。儿女能做的是帮助双亲接受「独处」,并昇华到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为世界与周遭的人付出心力,而不是一味期待别人的付出。      

 

所以,孤独不一定会成为一种缺憾。因为独处是形塑完整个体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可以将自己抽离人群,安静下来与自己的内在独处,可以独自在散步、运动、听音乐、看电影、写文章、阅读、聆听鸟叫、观赏日出日落、在海边漫步中找到很大的满足。你可能会对天地、生死、爱情、艺术和各种知识都想跃跃欲试,除此之外,更可以发现这个世界何等丰富,充满奇蹟,身边的人是如此的多元,就等我们在有生之年去发掘。基本上,一生最大的收穫不就是「拥有喜爱某些人和某些事物的能力,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而成就爱和付出的动力」吗?      

 

「回归自我」就是你和你自己在一起,完全与其他人没有关联,有如一朵浮云在天地之间漂流、探索、观察、思考 ,也只有在这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寻找到自己生命的一些观点,毕竟我们一生寻找的就是「人生的意义」,也就是「我到底为何来到这个世界?」      

 

「与自己对话」,只有在独处时才能够实行。我们可以每天用短短半个小时来思考反省当天的所思所言所行,用这样的态度来面对新的一天。另外,也可以在这个默想的时刻中与上帝对话,祈求祂赐下能力,同样的,祷告也是和自己相处的秘方。      

 

其实,在内心那属于自己与上帝奥秘的居所,才是我们最后所谓的「家」。如果我们能触摸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能真正体会到回家的美好感觉,这种感觉会将寂寞化为孤独并张开双手拥抱它。      

 

对长辈或瞻望金色年华的中年人,以下是能帮助你与老年孤独优雅共舞的六种舞步―

 

舞步1 勇于作自己(Dare to be dierent)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背景和故事,这是专属于我们自己的,也是我们宝贵的资产。若是过度追求和大家做相同的事、穿相同的流行服装、谈同样的问题、听相同的流行音乐,也就是错认「自己如果不随波逐流,就会遭到排挤而陷于孤立」,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认同的丧失」。      

 

现代人为了不让自己沦陷在寂寞中,学会了迎合别人,把最珍贵的自我深藏。其实,「想和大家一样」,是一种避免让自己陷入寂寞的防卫工具。过于迎合别人,会让人失去自我,而需要依赖别人得到的自我,是非常不可靠的。基督徒长辈当再次确认: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特别的创造,是上帝手中珍贵的器皿,当我们享受自己的独特,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舞步2 进入阅读的世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能否享受独处,最重要的是看一个人有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思考的能力源于知识与见识。阅读是丰富知识与见识的捷径,它帮助我们养成「坐着学习」的好习惯,进入阅读的领域才能了解知识之洋是无垠无涯。日本作家和田秀树在《与孤独共处》一书中提到:一个人知道得越多,才会发现他不知道的事情更多,学习知识让我们察觉自己的无知,这个时候才会更谦虚。      

 

年轻的时候常有机会参与亲朋好友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对世事人情高谈阔论,最后却因意见不同,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这时可能在角落裡,有个人面露微笑却一语不发,他安静地洞察一切,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他知道对方说错了,也会因倾听而了解人性,以柔软的方式去应对,因为知识越丰富,也就越能对异见「一笑置之」。

 

Frank Outlaw有一段名言—

注意你的思考,有一天它将会化为言语;

注意你的言语,有一天它将会化为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有一天它将会化为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有一天它将会化为性格;

在你独处的时候所获得的思考能力,至终将决定你的命运。

 

舞步3 觅得知音      

有人认为,只要人缘好、朋友多,就可以远离孤单,事实上这是一种迷思。人类是所有生物中对寂寞抗压性最低的。长久沦于孤独感,会腐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最后可能落入各式各样的成瘾。每个人在感到孤单时,或多或少都会有卡在心口的负面情绪,这是人性无可避免的软弱。      

 

在这当口,最需要的是有能推心置腹的,知音好友。知音不需多,只要有一、两个就可以了。知音不一定要完全同意你的意见,重要的是愿意倾听,即使有不一样的意见,也愿意宽慰、支持和谅解。每个人都盼望也需要得到接纳,这种体验肯定了我们的价值。      

 

乐于独处的人,只要知道这世间某个角落有这么一位知音存在,随时可以支取力量,那么,他是「自在的孤独」。这些知音也有可能是我们这辈子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许多人都错以为只有在学校时代才能交到知音,其实不然,当然,不可否认的,在尚未进入职场前的那一份单纯,没有利害关係的感情是最难得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毕业之后为事业打拼时期所交的朋友就复杂了许多。      

 

然而年过七旬后,大部分人已从职场上煺下来而进金色年华,彷彿又回归童年的纯真,已然放下一切,看透人生中,生、老、病、苦、死的必然性;卸下了面具,看淡人世间那些必会毁坏的一切身外之物,他们结交新朋友来扩大生活圈,这样的朋友也必然不是所谓的酒肉朋友。

 

舞步4 学会互相扶持      

当今社会存在着很严重的成瘾问题。所谓成瘾不光是指吸毒,其他如烟瘾、酗酒、色情、网瘾等等,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成瘾大部分与寂寞孤单有密切的关係。吸毒者在吸毒时,脑内会分泌一种令人有快感的化学物质,这种分泌物暂时解除了空虚感。然而,人类为了满足快感,就会继续做这些事来解除空虚感。      

 

和田秀树指出,其实比较正面的方法是将此种依赖转移为「对人的依赖」,这也是许多成瘾者需要支援团体的最大塬因。能和独处共舞的人大部分拥有很多相互扶持的对象,这一些人不一定是儿女或是亲朋好友,也可以是超市中偶遇、愿意帮我们解惑的陌生人,也可以是在散步、听音乐会,或搭飞机时的偶遇,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心门,就可以放心地依赖他们,这种互相扶持没有副作用,更能随时随地填满我们内心的空虚感,何乐而不为?

 

舞步5 好压力是自我成长的最佳老师      

说到压力,我们马上会有负面联想,避之惟恐不及。其实适当的压力有助于保持身心的舒畅。压力有两种,一为好压力,一为坏压力。能为我们带来动力和成就感的即是好压力,坏压力是超过自己能力负担的长期压力,常常会把自己击垮。好压力会让脑部分泌荷尔蒙提升免疫力,坏压力让人时时感觉烦躁、身心活动停滞、自律神经过敏。      

 

压力是好是坏,基本上取决于个人的抗压性。抗压性可以藉着认知和锻鍊心灵来增强,就像锻鍊肌肉一样,施加压力使之强壮。与此同理,我们也能够强化内心,提升抗压性。在操练当中,会感觉以前视为坏压力的,在不知不觉中已变成了好压力。 

 

孤独和疏离感对长辈来说是最大的压力。但是,只要锻鍊好如何超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压力,也就能够改善孤单并克服疏离感。当然训练抗压性是一门相当困难的功课,与自己的个性有很大的关係。抗压性低的人大致上是完美主义者,个性认真、心思缜密。和田秀树建议老人不要刻意去当好人,要求绝对完美是和自己和上帝作对。人老了不要把自己的标準订得太高,尽力就是完美。

 

舞步6 懂得示弱就是自信      

愿意示弱的人会吸引众人到他身边,不肯示弱的人无法和别人好好相处。所以是否能示弱,会影响我们对孤独的抗压性。我们自小受教导「要把缺点藏起来,只把优点显示出来」,只敢表现出强悍的一面,其实内心是非常的脆弱的。不怕让人看到自己的弱点,也不怕坦承自己做不到的,会是非常受欢迎的。这样的老人即使住进了安养院之后,也会是最受欢迎的人物,因为和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人相处,会让每个人都卸下心防,感到自在。      

 

当然,年纪大了可塑性也就低很多,因为年轻时所养成的个性已经定型。但只要我们彻底了解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接触时,努力学会勇于示弱,这才是老人进入独居生活时,幸福度过漫长人生的最大秘诀。      

 

圣经哥林多后书十二章9节如此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耀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勇于示弱是因为上帝能把脆弱转化为力量,因为我们何时软弱,何时就刚强了。      

《与孤独共处》书中的这一段话很引人深思:「拥有自己的故事,学习与他人互相扶持,学会示弱,才能不再伪装迎合,不再害怕独处,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

 

避免孤单寂寞的具体方法      

至于避免孤单寂寞的具体方法,在我和外子塬隆合着的《晚风习习木长青》(真爱,2013)书中的「老人独处与静默的智慧」篇章裡提及:参加各种社团,扩充自己的人际网,学会利用网路社群;学习勇敢面对难题,拥有宗教信仰;为亲友和自己的儿孙们祷告等等,皆可供参考。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心灵上的「新生活运动」,是要从内心做起,对害怕孤单有充分的认知,对克服寂寞愿意学习且有效实行。

 

(文章授权/台湾真爱家庭协会)  作者/吴莹瑛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