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爸妈给出的爱让孩子越来越健康(图/Shutterstock)

前几天坐飞机时身旁做了一个妈妈带着一对兄弟,兄弟的年龄大概差了五岁左右,弟弟很会撒娇,黏着妈妈,年纪不到两岁,哥哥大概七岁八岁左右,蛮独立的,会注意到他们是因为一上机就听到弟弟的哭声。实在有点担心四个小时的旅程会充斥着弟弟的哭声,但我转头过去,看着哥哥搂着弟弟等待妈妈放行李,妈妈一忙完也马上搂着弟弟正当稍感放心时,听到了妈妈对兄弟不同的对话。

 

妈妈搂着弟弟时充满着无限的包容,即使在飞机上,弟弟的哭闹,已经造成旁边乘客的困扰,一直发出声响希望「提醒」妈妈可以让孩子安静,但是妈妈仍然非常的有耐心的兜弄着孩子,希望他能够安静下来。

 

但是反观哥哥,稍微浮躁用着电视,却被妈妈大声地斥责。看着哥哥落寞的表情,真的有点不捨,但我对于妈妈的反应,充满着好奇,因为两个都是他的孩子,很显然他不是一个不懂得温柔的妈妈,但是为什么对哥哥、弟弟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或许是因为觉得哥哥已经长大了吧!而哥哥也真的表现得非常懂事,在妈妈为弟弟準备牛奶时,哥哥总是一直抱着弟弟,安抚着他,感觉哥哥是个懂事的孩子,不过妈妈似乎对哥哥的耐心比较有限,或说标準比较高!

 

我不禁回想起之前我刚开始教书时,曾经教到一个特殊班的孩子,当我知道这个孩子的状况时,我总是会给他更多的包容,甚至是为了他一点点的进步而充满着无限的喜悦与开心。

 

但是对于普通班的孩子而言,我的要求就非常的严格,感觉进步是应该的,我很少给予称讚鼓励。

 

有天,当我又再苦恼学生的「不懂事」时,突然有声音出现问我,为什么可以对那个自闭症的孩子有这么多的包容?但是对于其他的孩子却没有呢?我当下直接的反应:因为自闭症的孩子是特殊状况呀!但接下来继续问:所谓正常的孩子真的是健康的吗?他们可能也有些特殊状况,你不知道,但是需要你更多的包容与忍耐吗?

 

当下我真的蛮错愕的!突然发现了我居然用两套不同的标準在面对孩子们。

 

面对所谓「特别」的孩子,我可以给特别的包容,面对「一般」的孩子,我却少给了很多,但是孩子毕竟就是个孩子,就是需要爱与陪伴。我拥有的是爱孩子的机会,引导的方法虽然因人而异,但爱与珍惜是我可以给的,也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为什么不能够给每个孩子都有更多的包容呢?

 

我想可能就和飞机上的妈妈一样吧,因为觉得老大已经长大了,相对的对他的要求也就变得更高。

 

而老二还只是个小孩子,就对他有更多的包容以及容忍。

 

虽然从旁边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公平,甚至这好像无形中也养成了会吵的孩子有糖吃。但我相信我们没有不爱老大,或是说我们没有比较不爱正常的孩子,只是我们很容易陷入「长大了就应该比较懂事」的框架当中。所以标準也更高,包容度也更少了。

 

虽然那位哥哥很照顾弟弟,但我想他还是很需要感受妈妈的爱吧⋯⋯

 

你希望手足情深吗?当个有智慧的爸妈吧⋯⋯,爱是没有附带条件的!谁说年纪大的就要做榜样?年纪大的就要照顾小的?但当爸妈给出的爱让孩子越来越健康,哥哥姐姐会喜欢当哥哥姐姐照顾、爱着手足,弟弟妹妹也会尊重哥哥姐姐、彼此相爱的。

 

我们只拥有爱孩子的机会,当孩子不期待你的爱时,再怎么想要爱,也错过时机了。

 

(文章授权/梁蓓祯老师)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author

梁蓓祯

梁蓓祯,高师大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现担任Fight.K国际「心」教育执行长。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