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你们家的「用餐型态」是什么画面呢?有次在外面用餐,看到一家四口用餐画面,令我印象深刻...

孩子们坐在位子上,滑着手机或是追着剧,爸爸妈妈去点餐、端餐点。终于餐点到齐开始用餐,孩子们迳自的吃起饭来,爸爸妈妈也陷入安静吃着自己的饭。过程中,看见妈妈将自己碗裡的肉放在小碗,加入在孩子主餐中,仍然是寂静的状态。

 

吃了一会,爸爸突然站起来再去加点一些餐点。妈妈继续将新的餐点分食到孩子的碗中...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对话,也没有声音。因为孩子们手机连接着耳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相处模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当看到这样的用餐型态,我不禁好奇他们平常的相处...

 

曾看过不少调查「许多的青少年感到孤单,甚至觉得无说心事的对象」。

 

在这轻鬆的用餐时刻没有交谈,其他的日常生活中,其实应该也很难找到可以坐下来聊聊的时间。久而久之,就越来越不知道怎么聊聊,然后就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爱对方,而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对方(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接收。跟孩子相处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孩子越小越喜欢分享自己。

 

当身旁的家人不愿意或是不能、甚至无法聆听时,有些孩子会开始选择不说、不分享;有些孩子还是想说,所以会开始寻找愿意听他说的,甚至愿意付出各样的代价只为了有人听他说话!

 

这些状况都让家人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孩子们的「依附关係」有很大的关键在于「重要他人」;其实就是父母、家人关係。没有良好的依附关係,会影响孩子的亲密与信任。既然我们爱,就让对方感受到吧!

 

从聆听与对话开始..或许对于有些家庭要「对话」已经开始有点生疏不习惯..

先从吃顿饭轻鬆时刻的聊聊天开始吧!

 

「你今天过得好吗?」打破沉默,开始进入孩子的世界,聆听他想说的话吧!既然在一起,那就好好的在一起吧!

 

(文章授权/梁蓓祯老师)

  • news-details
author

梁蓓祯

梁蓓祯,高师大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现担任Fight.K国际「心」教育执行长。

分享
意见反应